別再誤判了!是時候改變預期了!

樓市還能起來嗎?

這是這兩天很多人想問的問題吧,畢竟週六的財爸會議上,並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字。

但態度又很清晰,依然說出了要讓房地產止跌回穩,而且還是明確專項債去支持房地產。

所以,這樓市行情到底會怎什麼樣。

我直接說觀點吧:這輪不會有瘋牛、不會有短牛快牛,而是一場新的慢牛行情。

短線就想賺錢套利的,我建議大家不如提前出場吧。

態度看,明確要拉股和樓。

但這一次,沒辦法着急,有些話,我只能隱晦說。

內外環境其實明眼人都知道,外部可不太平,瞅瞅一些新聞你們也就知道了。

其實我們這輪市場的震動,一切源於美聯儲的降息,降息之後,市場陷入了不理智的樂觀。

這種樂觀有一定的邏輯支撐,但不足以徹底扭轉行情,所以大A的瘋狂是不可能持續的。

而後續我們的一系列招數都在做一件事情:讓一切穩下來,讓市場真正進入到恢復狀態,而不是低迷狀態。

這個態度在樓市上的表現是最明確的。

從確定要止跌回穩後,我們的樓市政策就一個接一個的出:

一線城市的廣州放開限購,深圳上海北京的局部放開,再到後續的降首付、降存量房貸利率。

到增值稅減免的一系列招數,其實對樓市的態度都夠明確了。

包括這次發佈會上,沒有提數字,卻句句是態度。

比如這次的四支箭:

簡單理解,地方債務打包,由中Y財政舉債一次性做置換。

債務總規模沒變,變的是揹債人,目的就是讓地方有更多的空間去發展經濟。

關於化債,我之前說過很多次,經濟反彈的速度,取決於化債的速度和力度。

所以化債一定是重點,那怎麼化,這次會議不會表態了嗎,把債務轉移到中Y,至於轉移的錢怎麼來,其實會上說得很清楚。

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銀行的補充資本,提供專項債和專項資金,推動房地產止跌回穩。

沒有一句提子彈,但對接下來的路子是足夠清晰的。

數字的公佈,只是讓今天大A短期嗨起來,這也只是情緒資金,上層智慧要的是真正基本面的好轉。

而這條化債的路子,就決定了我們不會是瘋牛和快牛,而是一場慢牛行情。

當所有的情緒都化成底層邏輯,經濟好,大家有錢,纔會進一步去買消費,去買房,樓市纔會好。

這纔是一條健康穩步的發展路徑。

所以數字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已經確定了要走什麼路子。

此次會議上,正式明確:

收購土地,可以減少土地的供應量,現在已經不限制地價了,那好的地塊,就可以往上漲價了。

其次,收購商品房,是爲了減少市場現有存量,平衡供需關係。

之前提了很多次的收儲,也幹了3個多月了,但很多地方進度比較慢,缺的就是收儲的資金。

現在資金問題解決了,也就可以加快速度去收儲了。

所以路子已經確定好了,接下來無非就是等錢到位,等資金落到實處,才逐漸改變市場預期和情緒。

先上車,再調整好姿勢。

現在還想着等看到具體數字的,你確實要失望了。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是長期,而後者更看重短期的效果。

貨幣政策中的降準降息,都是針對短期市場的,但財政政策,則是大的經濟發展路子,是從更長遠的視角下促增長的。

我一直強調的是,要從過去的邏輯走出來,我們太習慣看到短期效果了,好像出政策,樓市就必須反彈,經濟就必須立竿見影馬上好。

但客觀來說,我們現在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我們不是要過苦日子了,而是好日子過得太習慣了。

現在我們的債務規模、城市化進程、基建飽和、人口負增長,都已經在完全不同的階段。

看起來現在的救市手段和過去差不多,但老路新走,也不一定會有同樣的效果。

2008年和2015年的政策,措施都非常直接,就是要立竿見影的促進增長,但2022年開始,我們的很多提法都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可想而知,穩纔是重點,但穩不代表沒有機會,相反,我認爲現在對很多人來說,纔是上車的機會,尤其是樓市。

分享一句話:經濟總體是向上的,貨幣總量就總會增加。

不管多慘烈的熊市,都可以靠一場大放水來解決。

但是這次的水,我們會分批、多次去投放到市場,不再搞大水漫灌,也不會放急速的洪水。

而是真正站在扭轉基本面的角度去讓經濟穩住,用時間來換增長。

所以,朋友們,這段時間或許大A還會震盪,樓市也不會馬上迎來價格的上漲。

但是你慢慢會發現,大A會逐漸站穩,緩步上升,而樓市呢,成交量會慢慢攀升,低價房源會被慢慢清退。

隨着國家隊下場收儲加上地價的放開,會慢慢有部分城市迎來回暖。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樣的長線行情下,最忌諱的就是空倉。

因爲這輪貨幣大流量時代,基本是確定的。

無非是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看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