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爲天然最健康!這種「木製餐具」可能比塑膠還毒
▲用有花色的竹筷吃飯,有比用塑膠筷健康嗎?(圖/翻攝自pixabay)
文/謝玠揚
天然健康有機風正盛行!不只是食物,連餐具都開始刮天然風喔。原木餐具聽起來不錯吧?不用擔心塑膠材料的塑化劑釋出致癌,也不用擔心金屬製品釋放出金屬離子造成老人癡呆(雖然這件事未必是真的).....是不是很完美呢?
看過我的專欄的朋友一定知道,謝博士下一句一定是:「世界上當然沒有那麼美好的事。」
最近看到網友提出問題:「爲了環保,我都會自備環保筷,而且都只買木質的食器!不過前陣子看到討論說因爲木製餐具容易壞掉,廠商爲了耐用都會添加很多化學藥劑與重金屬,請問這是真的嗎?那常用會中毒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來了解一下,到底「木製食器」有哪些種類?
木製食器安全嗎?重點是它「穿什麼衣服」
木頭、竹子這種材質,拿來當餐具,最大的一個缺點就是「怕水」。
因爲木頭本身很容易吸水,而水份正是造成細菌孳生、木頭腐爛的主要因素。所以如果是標榜「100%原木,無人工塗層」的裸木餐具,請特別小心處理:使用完馬上清洗,不要長時間泡水,一定要等乾燥後再收納。如果發現有變色、變味、磨損、裂開的狀況,就立刻換掉吧:長菌的木製餐具,立即性的危害,絕對不會比塑膠製品低!所以,「完全沒穿衣服」的裸木餐具,並不是個好選擇。
▲筷子上的色漆遇熱、清洗剝落,跟食物一起吃下肚。(圖/翻攝自pixabay)
再來,如果是上了五顏六色、彩色繽紛的木製餐具呢?上了漆,當然是不怕水了,不用擔心變色變味裂開......但是,這些彩色的塗層,一但剝落吃進肚子,可不是好玩的。彩色塗料爲了調色、顯色、穩定,通常含有重金屬及有機溶劑,這些絕對都是有致癌性的。一旦餐具上的彩色塗料剝落,或是遇熱、遇酸溶解,跟食物一起吃進肚子裡,就大大不妙了!簡單說,穿着彩色外衣的木製餐具,可能比塑膠還毒!
最後,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看得到木頭原色,但摸起來平滑,好像有上一層塗料。這就是所謂「有塗上生漆」的木製餐具,通常是木材直接製作成餐具後,直接在外面塗上一層生漆。塗上生漆就像是給餐具上了一層保護膜,能夠讓餐具「防水」,反而降低細菌滋生的可能性,並且讓食器變得更耐用。
「謝博士,生漆也是漆啊!吃下肚子應該也是很可怕吧?」
別緊張,生漆其實是萃取自漆樹的天然樹脂。生漆的主要成分是漆酚,直接接觸,容易引起皮膚過敏、發癢,但塗在器物表面放置乾燥後,就變得無毒了。如果生漆沒有另外添加其他物質,一般來說,都符合食藥署規範,是可以安心使用的。去日式餐廳用餐,看到華麗高雅的「漆器」,就是用生漆反覆塗布、加工製作的。
所以,木製餐具,不穿衣服不好,穿太花俏也不好,簡單樸素的穿上「生漆」,纔是最安全的。
▲儘量挑選不彩繪、不雕刻,造型簡樸的木筷。(圖/翻攝自pixabay)
如何挑選木製餐具?
在挑選木製餐具時,儘量選擇原色(生漆、不上色、不彩繪)、造型簡單(無花紋),因爲沒有凹凸不平的表面就不容易藏污納垢;如果有外包裝,也建議注意是否有表示「通過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相關規範。
即使是挑選了最天然、最安全的餐具材質,良好的使用習慣,仍然是很重要的。一般來說,家用木製餐具因爲常常洗滌,如果幹燥、收納不確實,的確容易長菌發黴,要特別注意;此外,餐具在反覆使用、搓洗之下,容易在表面產生細小紋路,也容易造成細菌孳生和髒污殘留,我的建議是3個月到6個月就要定期更換。如果餐具出現刮痕、變形的情況,建議立即更換,避免細菌在不平滑的表面上滋生。
聽起來或許比一般的習慣要來的麻煩,不過爲了家人的健康着想,如果要使用木製餐具,還是在挑選上多費些心思並且定期更換餐具吧!
作者簡介
博士謝玠揚,臺大化工博士,在30歲那年創辦醫美保養品牌Neogence霓淨思。近年來成功打入東南亞及歐美數十國市場,努力爲臺灣品牌走上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