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觀光慘業的明天過後!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從臺灣出現首宗確診病例迄今不到2個月,但包括飯店餐廳旅行社裁員封樓、熄燈的消息不斷,幾乎可以確定對2016年起就苦撐待變的觀光產業來說,新冠肺炎無疑是致命的最後一擊。而不論從產業結構、外在環境政府政策面向分析,臺灣觀光產業或許已經到了徹底打掉重練的關鍵時刻

如果大家看到「要生存、有工作、能溫飽」的遊行口號,聽到「展延遊覽車旅遊相關業者貸款還款期限、減免旅遊相關產業的營所稅與營業稅、發放國民旅遊消費券」等訴求,可能會以爲這是觀光業要上街頭要求政府伸出援手;但其實這是2016年9月,由11個觀光相關公會組成的「百萬觀光產業自救會」動員兩萬多人上凱道抗議的場景。

實際上,觀光業從2016年政黨輪替後就開始掙扎求生,之後又歷經一連串利空打擊,包括年金改革花蓮地震、航空公司罷工、陸客自由行禁令等,許多觀光業者自嘲這幾年沒有最壞、只有更壞。而這次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觀光業哀鴻遍野,最新指標案例是臺中亞致飯店無預警熄燈。業者坦承,如果大家身強體壯,還可以努力支撐、靜待疫情結束,但實情是觀光產業早已住在加護病房,疫情對業者來說成了不可承受之重。其中,最急迫的危機是金流斷鏈,以臺中亞致飯店來說,其實營運不差,儘管租金負擔沉重,還可以勉力維持,但疫情阻斷人流也斷了金流,讓業者無力再負擔高額租金。

回顧這幾年觀光產業的窘況,2016年9月觀光業者首度走上街頭,同年12月底一例一休上路,讓勞力密集的觀光業在2017年面臨陸客持續大減但成本遽增的雙重夾殺。2018年2月花蓮大地震重擊花東觀光,7月年金改革上路更是影響深遠的旅遊消費利空。2019年2月、6月則連續爆發華航長榮航罷工事件;緊接着大陸無預警宣佈自8月1日起暫停發放赴臺自由行簽證,讓陸客市場全面崩盤。而2020年好不容易擺脫喧擾的總統大選,隨之而來的卻是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

觀光旅遊業其實是非常脆弱的行業,任何天災、疫情乃至政策改變,都可能讓遊客瞬間消失。而面對觀光產業淪爲慘業,政府的主要對策一是全力衝刺新南向國家客源,其次則是祭出連串補助。回顧2018年起,從花蓮大地震補助試圖挽救當地觀光,到11-12月推出「前進宜花東,高屏暖冬遊」補助;2019年1月緊接推出「擴大國旅暖冬遊」,將範圍擴大至全國,之後又接續4到6月的「春遊專案」。而在大陸宣佈自由行禁令後,政府還是僅此一招、推出史上最大的「擴大秋冬國民旅遊獎勵計劃」,從9月到今年1月底,期間長達5個月。

無可諱言,過去兩年間政府一再撒幣,讓旅遊補助成爲常態補助,原本的救急方案也變成長期方案。但殘酷的事實是,如果這種打嗎啡的方式有效,旅遊業早該恢復生機,不會走到今天的局面。遺憾的是,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政府迄今提出的對策仍是老調重談,而不是誠實面對觀光產業的困境、痛定思痛從根本救起。

先不論觀光產業是否已到了打掉重練的時刻,但陸客市場真真實實已來到懸崖邊緣。不止去年8月實施的自由行禁令解禁遙遙無期,在如今兩岸冰封與高度敵視的環境下,陸客來臺旅遊恐將就此走入歷史。如果把2008年視爲陸客來臺元年,那麼2020年將是陸客消失元年!而這也意味過去12年來着眼於陸客商機所做的投資與努力,如今都得砍掉重練。

回頭來看國旅市場,在年金改革上路後,國旅已經回不去了。軍公教族羣向來是國旅消費的主力客層,年改大砍年金,也等同砍掉國旅的基本盤。此外,廉價航空興起吸引衆多年輕人轉往海外旅遊,對國旅的排擠效應也日益明顯。

在內外交逼下,嚴重供過於求更是觀光產業的致命傷。光以飯店、民宿來說,過去十年來呈現猛爆性增長,更不用說數量驚人的非法民宿與日租套房低價搶客,在供給暴增但市場卻快速萎縮下,慘烈的淘汰賽已然展開。供需失衡加上猛烈疫情,臺灣今年將迎來觀光產業的冰風暴

客觀來說,臺灣觀光資源貧乏,缺乏豐富的文化、藝術遺產,以及吸引人們一來再來的大自然美景;然而臺灣真正的魅力在於其多元性,歷經荷、日殖民,並融合原、閩、客及大江南北各省族羣,形成臺灣獨有的人文、美食多樣性,對外國人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吸引力。

遺憾的是,不論民間或政府同樣短視近利,只會一味抄襲模仿,例如全臺到處可見的彩繪村、天空步道等,而行銷手法也一窩蜂毫無創意;至於政府看似積極作爲,實際上只在乎守住旅客來臺千萬人次的虛幻數字,從來沒有建構真正的觀光政策。

臺灣觀光產業整體年產值粗估約8,000億,涵蓋餐飲住宿、交通、娛樂、購物等,從業人口超過百萬,這波疫情終將過去,但如果政府與民間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迴歸基礎工程完善各個面向的接待設施,同時開發各種具臺灣特色的旅遊行程,我們的觀光產業依舊沒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