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身上有至少200種新冠病毒 洞穴還繼續發展新病原體
新冠肺炎(COVID-19)的確診病例已破7萬,但病毒來源目前卻仍不確定。研究指出,蝙蝠所含的病毒比例最高,很可能會導致人畜共患病,且在蝙蝠身上,不只鑑定出至少200種的新冠病毒,還因居住洞穴的條件成熟,所以甚至能夠繼續發展出新的病原體。
據《日本時報》報導,彼得.達斯札克(Peter Daszak)2017年在科學雜誌《自然》(Nature)上的研究表示,蝙蝠所含的哺乳動物病毒比例最高,因此最有可能導致人畜共患病的情況出現。《自然》上的另一篇研究則表明,新冠病毒與中國雲南省的一種蝙蝠病毒在基因上,具有96%以上的同源性。
▲新型冠狀病毒。(圖/路透社)
彼得.達斯札克在10個國家、地區都設有團隊,每年都會進行約50次的蝙蝠狩獵,並將樣本冷藏,於高科技實驗室進行測試。2017年在醫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Plos Pathogens)上的研究分析顯示,蝙蝠所居的洞穴條件十分成熟,可以繼續混和出新的病原體,「有可能跑到人體內,出現類似SARS的疾病。」
新加坡國立杜克大學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新興傳染病項目負責人王林法(Linfa Wang)表示,「我有90%的信心相信,它是蝙蝠傳播的病毒」。
科學期刊《病毒》(Viruses)上的評論則顯示,截至目前爲止,研究人員已經在蝙蝠中鑑定出至少200種新冠病毒。而期刊上的另項研究則指出,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在墨西哥的606個蝙蝠樣本中,發現了12種新的冠狀病毒,只是蝙蝠因爲有着特殊的免疫系統,所以不至於會因爲自身無數種的病毒而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