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考伊:美國要想彎道超車中國,倒是有一個辦法

導言

繼科技戰、貿易戰之後,美國和我們又在電池產業槓上了。

這幾年,我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迅速崛起,牢牢佔據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這讓美國又開始危機感滿滿。

爲了重新爭奪統治權,彼得·考伊提出了一個大膽想法:美國要通過一項新興的技術突破,實現對中國的“彎道超車”。

這項技術真的能帶領美國重返巔峰嗎?中國又該如何應對呢?

獨步天下的鋰電池市場

我國在鋰離子電池市場上取得的成績讓美國人害怕了。

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不僅在國內市場遙遙領先,在全球市場也站穩了腳跟。

到了2023年,寧德時代在市場中的份額已逼近40%的大關,比亞迪也同樣表現不俗,握有了全球約16%的市場份額。

這成績並非單純依賴市場範圍的拓寬,而是我國在供應鏈整合、技術研究創新以及精準對接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緊密協作的結果。

早在幾年之前,我國就已經掌握了全球絕大部分的鋰礦資源,形成了強大的上游原材料優勢。

再加上我國有着新能源汽車的最大市場,龐大的市場需求更是推進了鋰電池的產量飛速增長。

2024年我國的鋰電池行業的預計產量將突破1000GWh。

我國的生產規模之大,既充分保障了國內市場的需求,又在國際舞臺上搶佔了大量市場份額。

在全球鋰電池生產和供應鏈中,我國已經穩坐領頭羊的位置,我們不僅製造能力強,還在技術革新領域扮演着先鋒角色。

企業持續推動生產成本下探,爲我國電池產品在全球市場贏得了顯著的價格競爭優勢,降價幅度達到了5%至15%。

這樣一來,我國電池在國際市場上的吸引力愈發增強,相比之下,美國及其他國家要在短時間內縮小差距顯得尤爲困難。

美國在鋰電池領域的失利

美國本應在電池技術領域佔據一席之地,畢竟人家的生產和研發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歷史,是最早開始應用鋰電池的國家。

在上世紀80年代,得克薩斯大學的科學家就已經開發出用於鋰電池的核心材料,只不過美國錯過了技術商業化的機會。

美國的鋰電池巨頭A123公司因爲經營不善破產,被我國公司成功收購,一下子就讓美國失去了本土技術的領先地位,順帶手讓我國成了全球鋰電池市場的領頭羊。

這成了美國人的心病,急於找回廠子的美國當然不會甘心於這種局面。

近期美國政府加大馬力,推動了一系列政策來激發鋰電池產業的發展活力。

《通脹削減法案》攜手《兩黨基礎設施法》開始雙向出擊,爲美國本土企業注入了大量資金血液,還積極引導企業向技術創新的藍海進發。

儘管在傳統鋰電池舞臺上,美國的腳步已稍顯落後,但他們沒有停下追趕的步伐,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新科技的曙光。

在這場科技賽跑中,固態電池、鋰空氣電池、鐵空氣電池等前沿科技成爲了美國力求翻身的戰略要塞。

這些潛力股,被視爲打破現有格局、實現新能源領域超車的關鍵,美國爲什麼如此底氣十足呢?

Form Energy的突破性技術:鐵空氣電池

讓彼得·考伊信心滿滿的是Form Energy公司所開發的鐵空氣電池。

不同於傳統的鋰電池,這種技術的本質是利用鐵的氧化還原反應來儲存和釋放能量。

雖然從效率上看跟鋰電池沒啥可比性,但它有一個最大的優勢——成本低廉,就從使用的材料來看,鐵和鋰就不在一個層面上。

鐵可以說是地球上分佈最廣的金屬,而鋰不管是從儲量還是開採成本上都要遠遠高於鐵元素。

這種電池雖然在手機或電動汽車等領域沒有太多應用前景,在大規模儲能市場中,鐵空氣電池卻有着巨大的潛力。

對電力公司來說,這種低成本、長時儲能的電池正好彌補了風能和太陽能在不穩定時段的供電不足。

Form Energy的技術開發路線清晰明確,他們不追求覆蓋所有市場,而是瞄準了大規模儲能這一特定領域。

美國的這項技術突破確實有點內容了。

儘管鋰電池依然在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鐵空氣電池的出現或許爲美國開闢了一條別樣的技術發展道路,使其能夠在中國鋰電池市場的激烈競爭之外,探索並佔領新的市場空間。

未來數年將成爲檢驗這一差異化策略成效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在美國電池行業的戰略調整中,美國政府在不遺餘力的進行政策扶持。

政府正通過積極鼓勵新興電池技術,力求振興本土電池製造業,並尋求超越我國的領先地位。

自2024年起,美國政府的採購政策導向明確,優先考慮國產技術產品,爲國內企業構建了穩固的市場根基。

這一策略與我國多年前推行的供需兩側補貼及支持政策相呼應,旨在共同促進電池技術的快速進步。

美國不僅致力於企業創新的推動,還力求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取得更多的話語權。

通過加強與盟國的合作,應對我國在東南亞及南美市場的拓展,力求在高端電池市場上擴大自身的影響力。

政策層面的主動介入,正爲美國電池技術的未來發展開闢出新的可能性。

避不開的中美競爭

從現在美國的種種表現,每個人都能看出來,未來的中美競爭將會在各行各業展開,電池的競爭當然也不可能抽身事外。

中國目前牢牢佔據全球鋰電池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市場地位依然不可撼動,尤其在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領域。

到了2023年終,兩家企業巨頭在電池行業的市場份額持續擴張,牢牢掌握了這一領域供應鏈的核心。

與此同時美國悄無聲息地展開了反擊戰,將鐵空氣電池、固態電池等前沿科技視爲重奪行業領導地位的希望之光。

美國的目標不僅僅是技術領域的革新突破,更在於在全球新能源戰略版圖上贏得更多話事權,重塑影響力。

隨着全世界新能源市場的不斷擴張,中美兩國在這一領域的競賽被推向了一個更加寬廣的競技場。

鐵空氣電池這個新興技術,一旦成功跨越到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階段,很有可能對全球能源市場的現有格局帶來深刻的影響,開啓一個能源利用的新紀元。

所以美國的彎道超車言論並不是完全的做夢,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美國是否能在這一波技術浪潮中實現逆襲,將是未來幾年最值得關注的焦點。

全球電池格局重塑

隨着電池市場需求的不斷攀升與技術迭代的加速,全球電池行業的面貌正經歷着一番翻天覆地的變化。

儘管目前鋰電池仍是市場的主力軍,但新興技術的異軍突起預示着這一格局或將迎來轉機。

在這場全球矚目的競逐中,美國與中國的一舉一動,無疑對新能源領域的未來發展軌跡產生重大影響。

美國寄希望於政策的強有力推動與技術的重大突破,力求彎道超車;中國則需鞏固其在市場佔有率及供應鏈整合方面的既有優勢,保持領跑姿態。

未來全球電池領域的版圖繪製,將是技術創新力、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市場拓展速度多方博弈的結果。

可以預見的是,全球電池產業的格局必將迎來一場意義深遠的變革,開啓全新的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