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人行道大健檢 229條街廓仍有128處有缺失

北市研考會數據顯示,229條街廓中,在標線型人行道硬體缺失項目,以脫色破損髒污不平整缺失比率最高,高達38處。(北市研考會提供/陳薏雲臺北傳真)

人行道遇有公有設施物,如路燈、變電箱 ,導致行人空間不足時,多數未能依設置原則畫設。(北市研考會提供/陳薏雲臺北傳真)

行政院25日推動「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其中人行道障礙排除與整平也是重點項目,而臺北市日前被CNN報導爲行人地獄,研考會也對全市標線型人行道大健檢,健檢10個裡229條街廓的人行道,發現有128條街廓仍有破損、私有物佔用等情形。副市長李四川也在交通會報中點名負責畫設人行道的交工處跟負責銑鋪的新工處感覺各做各的,人行道破損程度也讓李質疑「新工處水準是這樣?」並要求交通局跟工務局跨局處整合,發現人行道缺失應立即互相通報、解決。

研考會數據顯示,229條街廓中,在標線型人行道硬體缺失項目,以脫色破損髒污不平整缺失比率最高,高達38處,請交工處落實巡查,建議減少以油漆填補破損處作爲修繕手段,避免不平整、有色差、路段補丁等情形。另也發現人行道遇有公有設施物,如路燈、變電箱 ,導致行人空間不足時,多數未能依設置原則畫設。

此外,在使用現況中,則以民衆私設斜坡道、 階梯缺失比率最高,高達33處,有的路段經改善後又再度私設,也建議在住戶無障礙出入需求、與步行安全法規間,研議如何取得平衡。

研考會主委俞振華表示,比較困難是障礙物,也較有爭議,建議併入府級行人安全友善計劃討論,有些人真的有需求,特別是殘障需要斜坡道,讓輪椅下來,應通盤考量行人動線,再進一步優化。

李四川特別針對標線型人行道破損部分要求檢討,由於交工處會先以補破洞方式,把鋪面的顏色修復,新工處在巷弄更新銑刨時,再幫忙把新的標線型人行道繪設。但李四川質疑新工處銑鋪的標準,對於研考會報告中有人行道破損不堪的照片,反問「新工處現在水準是這樣?」要求新工處和交工處不要「兩個局處各做各的」。

新工處表示,人行道更新前會跟交工處會勘,確認畫設的方式,也加強巡查,以往道路巡查只針對柏油道路破損做巡查,現在也把標線型人行道有破損或脫落,列入巡查項目,出現這類狀況,會用LINE通報給交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