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創業瘋仿肉食品

新創業瘋仿肉食品圖╱美聯社

美國新創業從健康與環保角度出發,掀起研發仿肉蛋食品的風潮,目的是讓無肉不歡的美國人少吃畜肉,獲比爾蓋茲、李嘉誠等富豪青睞重金投資。

■Brown's company,

Impossible Foods, is part of a wave of startups aiming to wean Americans off foods like burgers and eggs, and their efforts are attracting ten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from investors.

前史丹佛大學科學家布朗(Patrick Brown)正進行一項不可能任務,就是要挑戰嗜肉美國人的味蕾,製作不含葷肉的漢堡。布朗說:「我們不是要做蔬菜堡,而是要打造出非動物肉的肉類。」

布朗一手創辦「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公司,以生產仿肉食品爲宗旨,堅決不用動物肉,但外觀、味道、烹調方式與一般肉類無異、幾可亂真,盼最終能吸引廣大消費者捧場。

挑戰肉食主義者新味覺

布朗公司的例子凸顯出,越來越多新創企業投入仿肉製品的研發,目的是要美國人戒掉愛吃肉蛋類的習慣,減少飲食對牲畜依賴,他們的出發點是與其吃肉,倒不如吃植物做的替代品來得健康、經濟實惠且有益環境。

然橫亙在新創業者面前的挑戰是,大多數美國民衆嗜肉蛋如命,若不能在技術上有所突破,這些冒險顛覆大衆飲食習慣業者,恐會以失敗收場淹沒在歷史洪流中。

「不可能食品」推出的漢堡,是從菠菜、豆類等萃取出蛋白質,再與其他成分混合製成。該公司目前約有100名員工,新產品可望於今年下半上市。

資本額7,400萬美元的「不可能食品」去年10月透露,另募得1.08億美元的資金挹注,投資金主包括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谷歌旗下的創投事業Google Ventures及香港首富李嘉誠擁有的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

南加州新創公司「超越肉類」(Beyond Meat),研發出用豌豆和黃豆蛋白質所做的「雞肉條」,自2012年起已在全美有機超市龍頭Whole Foods等通路販售。

但「超越肉類」創辦人布朗(Ethan Brown)坦承,做這類產品很費工夫,舉例來說,爲讓這「雞肉條」有肥腴口感,必須將芥花油均勻攪拌其中。該公司強調,其製作方式雖非同業中最先進,但努力優化製程,務使產品更接近真實肉類。

本身是素食者的布朗,駁斥有關仿肉會讓消費者退避三舍的說法,稱這是「令人嚮往的進化過程」,「就好比是自馬車進化到汽車時代,從有線電話進步到iPhone。」

不過「超越肉類」離成功還有一段路要走,美國新聞網站《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對其雞肉條的評價是「不可口」,「既不像肉也不像蔬菜,味道很怪。」

獲李嘉誠資助的紐約生技新創公司「現代牧場」(Modern Meadow),透過非侵入性的活組織切片,從牛隻身上取得細胞來培養食用肉。在去年2月的會議上,創辦人佛格區(Andras Forgacs)將此人造肉製程,比擬成培養優格或釀啤酒。

不是肉...也不是素

李嘉誠投資的另一家舊金山新創企業「漢普頓溪」(Hampton Greek)專門製作人造蛋,試圖打入主流市場的過程中,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泰崔克(Josh Tetrick)只秉持一簡單原則,「千萬別提到『素食』(vegan)這個字」。

「漢普頓溪」避免旗下的無蛋蛋黃醬Just Mayo給人難吃的印象,只要是V開頭的字一律從標籤上拿掉。泰崔克說,Just Mayo的特色不在它從加拿大黃豌豆萃取蛋白質做成,而是它美味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