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座神秘大樓,普通人進去走一圈就能改變命運

北京飯店

從北京地鐵一號線王府井站C1口出來,你會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命運的十字路口。

馬路斜對面,左邊是國家商務部的辦公大樓,右邊是北京市政府的舊址。再往右,是那座矮寬低調但不失霸氣的建築。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國家移民管理局的辦公室都設在裡面。

每天都有無數人的命運在這些地方被改寫着。

在你身邊,就是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東長安街33號,北京飯店。

站在這裡,往東能清晰地看到北京如今的天際線——528米高的中國尊。很難想像面前並不顯眼只有79.8米的北京飯店,在45年前還是北京的最高建築。

儘管它的高度並不依靠塔尖,非常實在。

實際上19層的北京飯店原本應該更高,1973年建這座新樓時設計的是21層,那兩層沒有蓋起來,是因爲可以俯瞰到一個不可描述的地方。

大約拍攝於1902年的北京飯店,那時的北京飯店還只是一套三合院

它由法國人在光緒年間創辦,民國時期一直是北京最高級的飯店之一。舊樓6501房間門口,至今還記錄着曾經在這間房裡住過的一位客人。

建國後,北京飯店由國務院國管局直接接手,政治地位僅次於釣魚臺國賓館。

全北京一度只有7家可以接待外國人的飯店,北京飯店作爲其中規格最高的,比寶安縣更早成爲看到外面世界的窗口。

尼克松在這裡吃過飯,赫魯曉夫在這裡剃過頭。1972年美國公民楊振寧訪華,也是在這裡舌戰羣儒,堅決反對建造高能粒子加速器。此舉至少影響了幾十億資金的流向、成千上萬人的命運。

1917年,北京飯店的“超級摩天大樓”開始動工

當時整個社會都還處在階級鬥爭的漩渦裡,接待老外不是件容易的工作。北京飯店不得不在員工守則裡寫道:

接待“帝修反”人員和懷有敵意的其他外賓時,要堅定無產階級立場,劃清界限,該做好的服務工作要認真做好,不要以感情代替政策。

如外賓對女同志有流氓行爲時,輕的可不予理睬,嚴重的要給予嚴肅斥責。

北京飯店的硬氣還體現在一道名菜上。抗戰時,一位叫羅國榮的川菜大師發明了一道菜:將一盤熱氣騰騰的帶湯海蔘迅速澆到另一盤油炸好的鍋巴上,發出刺啦刺啦的響聲。

這道名菜叫:轟炸東京。

1949年後,羅國榮被調到北京,當上了北京飯店的主廚。一直到1970年代,北京飯店的菜單上還有這道菜。

只是不知道,給日本人看的菜單上,這道菜是不是叫轟炸珍珠港。

1920年代的北京飯店

有意思的是,全北京第一家中日合資的日本餐廳也開在北京飯店裡,中餐廳出來左手邊沒幾步路就是。

在1980年代前,普通老百姓進出北京飯店,要檢查護照和介紹信,就如出入國境一般。

這棟大樓,在那個年代既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又像一個階層的放大器。

無數人的命運或有意或無意地,被這個放大器改寫了軌跡。

1920年代的北京飯店大堂

01

40年前的1979年9月,李春平第一次走進北京飯店咖啡廳,就在我現在坐的位置。

他如今最爲人熟知的身份是:

中國第一位勞斯萊斯車主。

在決定走進來的兩年前,北京人李春平剛以文藝兵的身份被分配到北京電影製片廠保衛科,趕上廠長正愁找不到外國演員。1977年的京城,外國人還是稀有物種。

李春平被廠長一眼看中,因爲他長得有點像外國人。爲了更像一點,廠長讓他去北醫三院整形科又墊高了鼻樑。

在當時的社會上,整容還是資產階級虛榮,是文藝單位的演員才能享受的特權,必須拿着單位的介紹信來,醫生才能動刀。

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整形科這時還處在解散狀態,直到1979年10月纔在八大處重建開放,就是今天的北京整形外科醫院。

但是李春平沒想到,鼻子還沒墊好,演員夢就碎了。

墊完鼻子住院期間,李春平跟一個有官二代男朋友的護士好上了,對方估計也就是見色起意,結果他還來真的,跟人家男朋友幹架,結果被判了勞教。

電影還沒演,黨籍、廠籍就都沒了,愛情真不是個好東西。

勞教出來的李春平,沒錢又找不到工作。他想到了出國。在這種情況下,他能找到的唯一辦法就是找個外國人帶他出去。

於是,他走進了北京飯店。他相信這座大樓能改變他的命運。

畢竟是北京人,離命運的十字路口最近。哪怕是一場災難,也能讓他們對這個時代的真相看得更清。

錢鋼在《唐山大地震》中寫道:

……那天清晨,汽車經過長安街時,透過車窗,看見街上到處是人,身穿汗衫、短褲,披着毯子,驚慌失措。北京飯店的外國人和小衚衕中奔出的中國居民擠在一起,他們都被這沒有預報的災變震懾住了。

這些老外不知道,地震之後的慌亂過去,幾位國家領導人如郭沫若,特意被安排住進了北京飯店東樓。原因就是這棟1973年修建的大樓能抗八級地震,安全和堅固有保障。

30歲的李春平雖然沒護照也沒錢進去,但有一張帥臉。墊過的高鼻樑和自來卷讓他看起來更像個外國人,夠唬得住北京飯店門口的工作人員。

於是,李春平用借來的錢精心打扮,在北京飯店咖啡廳點一杯咖啡坐一天,每天定時打卡。

咖啡一塊錢一杯,這時候的李春平依靠新女朋友的接濟,每個月只有20塊的生活費。

不過,歷史的實踐證明,這錢沒有白花。

李春平日復一日終於遇到了他的lucky girl,一位比他大38歲的好萊塢女星。

在他自己的描述裡,對方死乞白賴要帶他出國。而拿到簽證的方式是,結婚。

喝著用女朋友的錢買來的咖啡,李春平自然不願承認 ,軟飯是世界上最好的碳水化合物。

在他的幾番拒絕之下,好萊塢女星終於同意讓李春平以養子的身份跟她出國。

1920年代北京飯店的客房

結果到了美國,這位女星跟身邊人介紹起李春平時,又多了個稱呼:

Lover。

不過,這種亂倫的罪惡感馬上爲他換來了美國的綠卡。

在李春平的自述裡,去美國十年後,在老太太去世前的兩個月,他和她登記結婚,並以丈夫的身份獲得了90%的遺產——美國的三棟別墅莊園、西雅圖一個房地產公司、梵高和畢加索的四幅油畫……

1991年,李春平帶著三輛勞斯萊斯回到了北京。他自己常年乘坐的那輛,牌照是:京A08000。這個霸氣的數字,比02009還大了好幾倍。

當時,北京市職工平均年薪只有2877元。勞斯萊斯在漢語裡還沒有約定俗成的譯名——中國人不知道該怎麼稱呼這輛豪車。

當時的寶馬還叫“包馬”,沃爾沃的名字更是土得發白,叫“富豪”……

《泰晤士報》用這樣一句話形容了他的人生:

李春平的傳奇故事像是天方夜譚,中國400年也不可能再出現第二個了。

很多年以後,李春平身邊的一些人接受媒體採訪,否認了遺產來源說。但他們也承認,北京飯店裡等美國老太是真的,帶他去美國也是真的。

至於怎麼在美國掙了這麼多錢,真相只有他自己知道。

當年從北京飯店看故宮

02

李春平能憑藉一張臉就混進北京飯店,可見那個年代就懂得了顏值即正義的道理。

10歲的時候,有個叫洪晃的女孩被她老媽帶着,去北京飯店裡的理髮廳理髮,還沒走到理髮廳就被沿途的服務員打擊了一番:

呦,這您女兒啊?她可沒您漂亮!x 1

她怎麼一點都不像您!x 2

您可比她漂亮多了 !x 3

於是洪晃到了理髮店就哇哇大哭,她母親問爲什麼,她說因爲他們都說我沒你好看。

理髮員阿姨哈哈大笑着補上一刀:是啊,你就是長得沒你媽好看!

儘管可以理解這些服務員的心態,洪晃老媽作爲章士釗養女、偉人的英語老師、外交部部長夫人走到哪都自帶光環,但也不能這麼對待小朋友。

等洪晃長到12歲,又被大歷史改變了命運。隨着1972年美帝頭子尼克松訪華,東西方關係和緩。中國在北外附中選了28個孩子,到國外深造學習語言,她和另外三個被派到了紐約。

這是“文革”以後第一批送出去的小留學生,基本都是高幹子弟。

原本外交部告訴她們,出國的目的是爲了支援世界革命,代表中國兒童爲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而奮鬥。

結果到了美國住進當地人家裡,安頓下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習幹家務,什麼遛狗、換貓糞箱、洗碗倒垃圾,都得幹。

本着學雷鋒精神,洪晃剛開始搶着幹髒活累活,結果對方覺得她不正常,有病。後來她醒悟了,跟她們下棋定輸贏,輸的幹活,對方纔覺得她正常了。

被派去英國的小留學生,還要定期到使館教育處學習批林批孔。就像一百年前被派出去的詹天佑他們那批留美幼童,定期由清廷官員帶著聆聽“聖諭廣訓”。

北京飯店當年的廚房團隊

開學典禮就讓她很不適應。

有一個披頭散髮的男人,拿着個破吉他,破口琴,沒音沒調,既不是說話也不是唱歌地在臺上大聲哼唧了十分鐘,臺下的美國孩子跟見到毛主席他老人家似的那麼激動。

後來才知道,這人的女兒是自己的同班同學,所以纔來參加開學典禮。

他叫:Bob Dylan。

儘管外交部明白留學生要從小培養,但沒想到出發點再好也阻擋不住歷史的進程。

這四個人最後都加入了美國籍。

在美國讀了四年後,國內的“文革”結束,洪晃繼父喬冠華被撤職,她媽也跟着被隔離審查,她差點成了“四人幫”爪牙的後代,美國的小留學生們都臨時被叫了回來。

洪晃沒想到,沒有了比自己長得好看的媽陪着,她連北京飯店都進不去了。

李春平在北京飯店改變命運的那年,她跟着外國小夥伴一起去北京飯店,因爲沒有外國證件被攔了下來。

儘管她這個時候正在國際廣播電臺當播音員,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

最後她同伴站出來說她是翻譯,門衛才放了行。洪晃在回憶的文章中寫道:

坐在中國人本進不去的1979年的北京飯店大堂裡,吃着外面根本吃不到的香草味道冰激凌球,雖然有點幸福感,但是我還是感覺很恐慌。

北京飯店當年的美國奧的斯電梯,右側二人是餐廳服務員,白衣爲“大褂”,穿坎肩的是作爲領班的“拿摩溫”

作爲對比,這些服務員對外國人的態度那簡直是捂在手心裡。

比如一到晚上8點,就爲客人做好睡覺的準備,把牀鋪好,拖鞋擺好,拉上窗簾,灌足暖水瓶。客人一躺下就立刻關掉不必要的燈。

這老外們哪受得了,先不說直接個人隱私的問題,8點鐘怎麼睡得着。

北京飯店的工作不好乾。比如你在門口攔下一個探頭探腦的中國人,但並不知道他未來會是哪國人。

比如曾經被攔下的洪晃。1983年她在美國讀大學時嫁給了一個美國人,拿到了美國綠卡,後來又入了籍。

後來她回了國,給德國一家公司當駐華首席代表,1990年的年薪是18萬美元。這是30年後我這個普通河南人看了都想流眼淚的數字。

後來陳凱歌和洪晃離婚,跟陳紅結了婚。兜兜轉轉之下,陳紅的兩個孩子成了美國人。

所以有句老話說:陳紅應該感謝那美國人。

03

改革開放之後,洋玩意剛開始進入中國的1980年代,北京飯店成了最早的一批擁有者。

這裡有當時北京僅有的四家舞廳之一,有可口可樂、進口橙汁和麥當娜的歌。

1981年10月,梳着大背頭的法國人皮爾卡丹在北京飯店舉辦了全中國第一場面向普通觀衆的時裝秀。

走秀這天,開場先是一段京劇裡的猴戲,這是爲了給臺下的中國領導過渡情緒用的。

15名模特都是中國人。他們全是出身底層的年輕屌絲,賣菜的、燒磚的、做地毯的……還有皮爾卡丹在北京飯店偶遇的。

這個偶遇的姑娘,出身於一個軍人家庭,被起了個很陽剛的名字:石凱。

那年她剛中學畢業,因爲親戚從國外回來住在北京飯店,她得以被接進去,坐在大堂喝咖啡。在去洗手間的路上,被擦肩而過的皮爾卡丹叫住,就此改變了一生。

燒磚那個男模特叫貢海斌,他本來在洗染店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成爲了業餘電影演員。

在北京飯店,電影廠給他們開會,把他選進了模特隊。洗染店領導得知後,說他追求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必須接受改造,把他發配到西山燒磚。

但他知道這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儘管每天工作九個小時,還要下班後再坐一個半小時的公交車到鼓樓訓練。不停地在音樂伴奏中走路,糾正形體和步伐。

走秀結束的當晚,皮爾卡丹在北京飯店舉辦慶功宴,給每位男模特發了一身西裝,讓他們穿上後記得在胸前佩戴一枚胸針或者一朵花。

那個時候哪有胸針,連花都沒,結果這些男模特們到賣菜的地方買了一捆帶花的韭菜,插在兜裡。

北京飯店的這場秀,改寫了這些模特的命運。

他們都不願意再接受原來的生活,大多數選擇遠走歐洲。石凱被軍人出身的父親趕出家門後,孤身去了法國,從此成了第一個走上西方T臺的中國模特。

雖然,這並不是皮爾卡丹先生的本意。

他來中國的真實目的是:

中國人口超過10億,按一人一年使用30顆鈕釦計算,整個國家需要300億顆鈕釦!

跟晚清的時候,那些幻想把鋼琴賣給4億人的老外一樣,圖樣了。

這場秀結束後,他在中國定製了十萬條頭巾,貼上皮爾卡丹的商標,賣到了美國和法國。

這大概是最早Made in China的國際時尚單品,卡丹先生也是比郭臺銘更早發掘中國人口紅利,看到世界工廠潛質的商人。

皮爾卡丹的主要助手是一位出生於中國的女性,叫宋懷桂。

宋懷桂可以說是最早被北京飯店改寫命運的人,早到1950年代。

當時的她還在中央美院讀大學,被來自保加利亞的留學生馬林·瓦爾班諾夫邀請,在北京飯店吃了頓晚飯,結果倆人吃出了火花,談起了戀愛。

儘管兩國同屬社會主義陣營,但還是受到了學校的強烈反對。學校還通過外交部找到了保加利亞駐華使館,要求使館做瓦爾班諾夫的工作。

這對愛得火熱的年輕人很有搖滾範兒,他們一起給周公寫了一封陳情信。7個月後,收到回信說:

按中國的憲法規定,每個公民都有婚姻自主的權利。不過,由於你們國籍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希望你們在決定結婚之前能慎重考慮……

宋懷桂因此跟着丈夫遠走保加利亞,後來又一起搬到了法國。

她改變了更多人的命運。

在法國認識皮爾卡丹之後,宋懷桂成了皮爾卡丹中國公司的主要負責人。

在她的建議下,皮爾卡丹還在中國開了一家餐廳,就是後來姜昕在《長髮飛揚的日子》中寫到的,中國搖滾樂的聖地,馬克西姆餐廳。

這家純資本主義性質的餐廳在裝修風格上也和資本主義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堂而皇之的在壁畫中出現了全裸人像。要知道,這在那個年代不僅是少兒不宜,成人也不宜。

也許是感懷於北京飯店當年對自己命運的改變,宋懷桂當年想把北京飯店中樓買下來,改建成一座200個客房風格都不一樣的北京馬克西姆飯店,只是最後沒談成。

在當時人均月薪69塊錢的中國,馬克西姆餐廳一頓飯的人均消費就得200元。阿蘭·德龍在此舉辦五十歲生日宴,張國榮在這裡留下了生前最後一張照片。

還有一幫年輕人,天天在這裡搞搖滾樂。其中一個朝鮮族的北京小夥,在這裡第一次唱起了自己的歌,那歌叫《一無所有》。

崔健經常出沒於馬克西姆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爲他出得起飯錢,而是因爲認識了宋懷桂的女兒,比他大四歲的宋小虹。

當時還在北京歌舞團當小號手的崔健,在宋小虹的邀請下,才得以在馬克西姆演出。

慢慢地,宋小虹成爲了崔健的女朋友。

宋小虹小時候患過小兒麻痹症,走路有點問題。崔健想了很多辦法幫她治療,請了一堆按摩師、氣功師、中醫,最後也沒有治好。

儘管當時崔健憑藉搖滾樂已經是萬千青年的偶像,但在本質上,他還是一個很傳統的中國人。

04

中國的飯店徹底對老百姓開放,是從霍英東在廣州投資建成的白天鵝飯店開始。

1983年白天鵝飯店開業,香港原住民霍老闆定下8字經營方針:四門大開,歡迎羣衆。

不瞭解中國國情的霍老闆遭到了酒店高層的強烈反對,在當時的大陸還沒有一家先例,而且門開了,安全保衛工作也不好做。

別的不說,單說這地毯一平方英尺(倆iphone xs max那麼大)就值十港幣,經得幾踩?

但霍老闆政治覺悟高,他告訴這些高管:

以前就有所謂“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歷史創口,如今修了一個賓館不讓老百姓進,與當年的洋人買辦有什麼兩樣?!

沒有理由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的酒店,要對公衆封閉!

於是,這裡成了中國第一家允許普通人進入的星級飯店。

而北京飯店對普通人開放還要等到1990年代。無數老百姓戰戰兢兢走進去,以借用廁所的名義只爲了偷瞄上一眼。

1920年代北京飯店的客房

從2003年起,外國人在中國住宿就不用必須住在指定的涉外飯店了。這種明面上對老外的區別對待徹底走進了歷史。

人生就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最終都會回到原點。隨着中國融入世界,如今北京飯店的窗口光環消失了。再也不像當年一般,一個人隨便在裡面一走一坐,就能改寫命運。

2006年3月21日中午12點36分,宋懷桂在她的出生地北京去世。

崔健、程琳爲她舉辦了一場告別音樂會。在那場音樂會上,還有44歲的洪晃。

這時的洪晃是一家傳媒公司的老闆,辦了一本告訴女人時尚是包袱,要有思想的時尚雜誌,當然,2015年就辦不下去停刊了。

但不妨礙她以設計師的身份繼續活躍在各種高端場所,被《華爾街日報》稱爲中國的時尚教母。

這時的她,終於擺脫了當初極力想撕掉的標籤——章士釗的外孫女、章含之的女兒、喬冠華的繼女、陳凱歌的前妻。

我在閨蜜羣裡問了一句。同是1997年出生的共產主義接班人,沒一個知道前三個人是誰。

時間不僅會帶走時代的記憶,最直接的,是會帶走臉上的膠原蛋白。

已經70歲的李春平再也不能靠臉吃飯。跟他一起出現的關鍵詞除了捐錢做慈善,就是突然失聯、遺產爭奪、阿茲海默、限制行爲能力人……

大概他當初坐在京A08000裡的時候,打死也想不到金錢爲他帶來了這麼多覬覦、欺騙,和一個孤獨的晚年。

如今的長安街上,一座又一座的高樓聳起,北京飯店在全北京60多家五星級酒店裡並不顯眼,迴歸到了它最初的功能。

在咖啡廳開遍滿京城的今天,這裡咖啡的價格依然過濾着它的消費人羣。

當我看到菜單的那一刻,突然體會到了李春平當年的心境。

菜單上的拿鐵被寫作拉緹,英文latte的直譯。50塊錢一杯還要另收15%的服務費,端上來還是高腳杯裝。

搞得我跟當年的李春平一樣沒底氣,不知道怎麼點單纔算姿勢正確,顯得自己像見過世面的常客。

最後,我鏗鏘有力地跟服務員說了句:

不用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