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六區及通州區169公里非機動車道將拓寬

近日,北京市發佈《2024年北京市城市慢行系統品質提升行動工作方案》,明確了18項重點工作任務,持續推進城市慢行系統發展,不斷提升慢行交通出行品質,鼓勵和支持市民更多采用“步行+自行車騎行”的出行方式,讓交通出行“更綠色”。根據方案,城六區和通州區將完成169.0公里非機動車道拓寬、12.7公里非機動車道增設工作,讓市民騎行更安全。

多舉措保障自行車路權

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今年全市將繼續多舉措保障自行車路權,進一步提升與明確騎行空間,確保非機動車道連續順暢。

據介紹,北京城六區和通州區共完成169.0公里非機動車道拓寬、12.7公里非機動車道增設工作,完成201.5公里自行車優先標識設置工作;因地制宜完成豐北路、三里河路、北苑路、友誼路慢行系統優化改造工作,提高沿線慢行系統暢通性和系統性;建設中關村大街公共空間改造工程。同時增加步道通行空間,持續推進道路騎沿井問題治理工作,保持騎沿井問題“動態清零”,消除安全隱患;通過加強林蔭覆蓋、改善路域生態環境等方式,繼續提升步行騎行舒適度。今年,將完成建設林蔭化道路20條。

爲保障殘障人士、老年人以及其他行動不便羣體的出行需求,今年還將開展人行道路面鋪裝材質研究工作,提升步行的舒適性與安全性,並結合公園、巡河路等,開展人行道試點改造。此外,加快推進重點道路環境整治提升,按照“一項目一方案,一路一設計”的原則,在道路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因地制宜地考慮慢行出行需求,綜合提升慢行設施及環境品質,打造高品質街道活力空間。2024年底完成西城區德勝門內大街、東城區朝陽門南、北小街和朝阜路(東城段)5條道路環境整治提升工作。

持續推動水、路、綠三網融合

近年來,北京市的公園綠道逐漸和城市的慢行系統打通,讓市民可以享受長距離的騎行道、步道,既可通勤,也可健身。

今年,北京將繼續推動水、路、綠三網融合,進一步提升三網融合品質。綠道慢行系統建設方面,立足建設以休閒健身爲目的綠道慢行系統,完成40.2公里西山綠道建設、綠隔地區公園環綠道(朝陽段一期)建設,在20處公園實施“減圍欄、促聯通”,開展騰退還綠、疏解建綠、見縫插綠,增加50處口袋公園或小微綠地。

濱水慢行系統建設方面,通過盤活現有城市濱水空間資源,持續推動濱水慢行系統建設工作。推進清河老河灣生態治理工程慢行系統建設,完成4.3公里步行、騎行相結合的濱水綠道建設,完成涼水河永勝橋至舊宮橋段兩岸13.8公里巡河路慢行改造,完成南旱河兩岸5公里濱水慢行系統建設工程。

同時,加快推進濱水空間融合。統籌實施河湖水體治理和濱水岸線景觀建設,打造功能複合、開合有致的濱水空間,增加河道親水性,優化沿線業態,滿足市民休閒、娛樂、觀賞、體驗等需求,實施永定河引水渠(海淀段)、“點靚涼水河”石榴莊段等美麗河湖提升工程。

加強非機動車交通秩序治理

在市民騎行安全方面,加強重點路口非機動車交通秩序治理,確保市民騎行舒適、安全、順暢,針對朝陽門北大街、太平橋大街、建國門大街、西直門南大街、朝陽門南大街5條斷面騎行量最高的道路沿線路口,將通過“一口一策”優化交通組織,結合非機動車與行人流量流向,科學調整信號配時,提升路口通行效率;督促共享單車企業落實管理責任,減少車輛違規堆放路口問題,切實提升服務管理水平。

據統計,2023年,北京市共計完成251公里非機動車道整治、73處人行步道拓寬連續和8000餘處騎沿井治理,保障市民腳下安全;打通4處濱水步道斷點,清河下段10公里濱水慢行系統實現連通,自行車專用路南展工程全線貫通。全年共享單車騎行量超過10億人次,全市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4.7%。

文/本報記者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