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00歲斜街“原味”亮相

走在仿古石磚道上,古槐影下時而明清風格、時而民國風範的建築顯現,不遠處鼓樓靜靜佇立,無言陳述着老街的歷史……經過三年的整治提升,鼓樓西大街東段“穩靜街區”於昨日精彩亮相。預計今年年底前,這條有着近800年曆史的北京最老斜街將按照“保”字當頭的原則,通過“微修繕、微更新”實現有機更新,全部重裝亮相,屆時將形成獨有的景觀結構,在大街串起一條“打卡鼓西漫步斜街”的情景體驗故事線。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北京市《核心區控規》批覆後首個亮相的歷史街區保護更新項目,將有效助力中軸申遺保護。

拆違先行

建築修繕呈現不同時代風格

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鼓樓西大街整理與復興計劃,通過拆違整治及建築修繕、交通停車綜合治理、中小型電箱改移、多杆合一、步道改造、綠化景觀提升等8個方面工作,全面提升公共空間,從而打造“步行優先、林蔭覆蓋”的“穩靜街區”。昨日率先亮相的是鼓西大街甘露衚衕以東近800米的東段,沿街而行,諸多建築經過拆違整治和精心修繕後,正展現出不同時代風格和各時期真實歷史信息。

什剎海阜景街建設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劉維巖介紹,鼓樓西大街整體以居住功能爲主,沿街房屋的修繕工作,以“一戶一策”的方式實施漸進式改造,“每一戶的改造內容都是在居民、商戶廣泛參與意見基礎上量身定製的。在保護老城肌理、風貌整體協調的原則下,精心保護文物和歷史建築,保留城市不同歷史時期有價值的歷史信息,顯示出北京城市數百年來的發展變化。在街區保護過程中,不是全拆掉再修復,而是談妥一戶修復一戶。”

據瞭解,鼓西大街整理與復興計劃最先從拆違整治開始的。截至今年10月底,共拆除違法建設308處、1.39萬平方米,包括多處3-4層嚴重破壞歷史街區風貌的超高建築;拆除廣告牌匾214塊,治理“開牆打洞”212處。像鼓西大街61號原徽商故里就拆除了二至四層違建,填堵地下室,按照傳統民居規制、材料和做法對一層起脊房屋進行翻建,恢復民居。

風貌管控

進行保護性修繕和恢復性修建

對拆違後的房屋,按照老城風貌管控的要求,區分不同類型和等級,精心開展設計,進行保護性修繕和恢復性修建。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建築修繕引進的都是具有古建修繕資質的施工隊伍,按照老城房屋保護和修繕技術導則,嚴格把控施工工藝和材料做法,修舊如舊,不少院子還都用上了老磚老門、老柱子。像鼓西大街111號的院牆就全部用的老磚,“我們對拆下來的老磚抽樣進行測試其強度,強度夠用就儘量原樣再砌上,儘量保留原汁原味。大門也是原來的大門,經過打磨、刷清油再重新安裝。”

鼓西大街57號原來是酒吧,沿街面是三個大琉璃落地窗,修繕後牆體後退1米多,同時全部改成灰牆,在內部修繕中,還採用了古建修繕中用到的墩接、小停泥絲縫等工藝。施工時根據柱子糟朽程度,對原有柱子進行墩接或者抽換。同時,根據傳統工藝做法修補如意門道,配以雕花磚構件,突出手雕工藝做法,讓磚雕更具有立體感。

“整體的風格是灰牆灰瓦,符合中軸線的整體風貌,但又會在細節上體現不同的元素。”鼓樓西大街施工技術負責人宋揚指出,在整條街上,能看到體現不同門第的大門,有象徵着生活比較富裕的老百姓的如意門,也有象徵商戶的蠻子門、幾品大員的金柱門以及最普通的隨牆門。而有的門板門聯上所採用的聯字,也根據居民的不同身份而選擇,“像鼓西142號,住着的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就用了‘敦行存古風 立德享長年’的門聯;125號原先開過私塾,後期要做文創,就採用‘文章移造化 忠孝作良園’的門聯,基本考慮到院裡的故事。”宋揚說。

還路於民

全面禁停營造優美林蔭漫步道

走在新亮相的鼓西東段,道路兩側不再有違法停放的機動車,人行步道寬敞並鋪裝仿古地磚,步道邊設置1.6米寬石材條磚設施帶,再加上局部古舊石板,與兩側古色古香的建築交相映襯,原先那些既擋道又影響美觀的電箱也不見了蹤影。

據介紹,整治提升涉及交通停車綜合治理、電力設施的更新以及人行步道的改造等諸多環節。“重中之重就是要解決久已有之、怨聲載道的鼓西大街的停車問題,所以這次統籌考慮,今年9月15日全線實現無違規佔用人行步道停車行爲,還路與民。”什剎海街道主任畢軍東表示。

據介紹,電力設施的更新包括對原有32臺大型老舊電力設備進行拆除,整合爲具有小型化、美觀化及隱蔽化等特點的14臺設備,減少近50%。影響人行道、景觀的59臺中小型電箱位置也進行了改移,基本都被翠竹掩蓋着,既讓步行空間變得寬敞通暢又不再影響景觀。

人行步道的改造包括對因長期佔道停車碾壓破損的人行步道重新鋪裝、設置矮護欄、部分樹池綠化連通、衚衕路口部分路段設置阻車樁,對設置不合理的臺階進行拆砌,拓寬人行步道,增加綠化景觀和無障礙設施,使行人漫步其中更加安全、通暢、舒適。

傳承文化

讓遊客更好地體會“鼓西故事”

劉維巖表示,預計今年年底前,這條有着近800年曆史的北京最老斜街將完成修繕整治,實現有機更新,形成獨有的景觀結構:探訪一處元代碼頭、漫步兩段古蹟高牆、體驗四個口袋公園、瞭解多個歷史典故。率先亮相的東段已經可以“窺”得一段古蹟高牆、兩個口袋公園的真貌了,另一處元代碼頭和兩個口袋公園值得期待。

一段古蹟高牆被命名爲“紅牆映翠”,指的是廣化寺外人行道,長約150米,外牆爲紅牆灰瓦,極具傳統古建築風貌。通過增加綠化和休憩空間,使竹林與紅牆相互映襯掩,突出了古蹟紅牆的歷史底蘊。兩個口袋公園,一個是譙樓更鼓,位於鼓西大街路口,擡眼就是鼓樓,“這裡會成爲欣賞鼓樓的最佳觀賞點!”劉維巖介紹,另一個口袋公園是竹韻暖陽,位於鼓西大街67號,翠竹成趣,冬日下曬着暖陽,不失休息、聊天的好場所。

北青報記者看到,鼓西大街的行道樹以古槐爲主,新亮相的東段中,古槐樹池或堆以片片樹皮,頗有古風;或故意將裸根進行清潔後露出,頗具古韻。“鼓樓西大街全線原有行道樹379棵,其中槐樹就有372棵,佔總數的98%,而二級以上古槐17棵,含1棵一級(300年以上)古槐。所以我們爲突出林蔭大道形象,在保留原有行道樹基礎上,還局部實行了樹池聯通,並適當補栽國槐以形成連貫的林蔭空間。”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據悉,下一步,結合街區更新,什剎海阜景街建設指揮部和什剎海街道辦事處將推進鼓樓西大街主街面垃圾不落地,未來不再設桶。同時,設置共享單車和電動三輪車電子圍欄,規範停車,讓遊人更好體會“鼓西故事”。明年,與之毗鄰的舊鼓樓大街和地外大街也將進一步整治提升,逐一精彩亮相。

文/本報記者 解麗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攝像/本報記者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