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亞洲》紀錄寶島生物! 製作人博士論文就是「臺灣特有種」

記者蕭采薇/臺北報導

BBC Earth年度旗艦鉅獻《亞洲》(Asia),是首部聚焦亞洲的生態環境紀實節目,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門負責人喬尼基林(Jonny Keeling)日前來臺受訪,透露除了與臺灣生物學家合作外,他本身的博士論文,研究的就是臺灣特有種的山羌(Muntiacus)。

▲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門負責人喬尼基林。(圖/BBC Earth提供)

喬尼基林表示:「我們在英國很少有機會看到臺灣的野生動物,臺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有很多新的野生動物故事,我們與臺灣生物學家合作,提供了非常多相關的資訊。」他強調:「因爲臺灣的動物故事很少被大家瞭解,我們剛好有認識臺灣當地的工作人員,他會跟我們分享很多精采的故事,所以在7集的節目中,可以看到幾十分鐘的臺灣故事是很不錯的。」

▲大赤鼯鼠每晚滑翔約150公尺前往辛亥國小對面森林覓食,正好飛身在學校招生看板前。(圖/BBC Earth提供)

團隊在整個亞洲總共有1000到1500位工作夥伴,很多時候會是與在地的攝影團隊合作,像是印尼、巴基斯坦、印度等等,喬尼基林說:「由當地的攝影師來講當地的故事,是非常適切的作法。好處是,他們會提供給我們從未聽聞的故事。」

▲喬尼基林日前來臺,並接受訪問。(圖/BBC Earth提供)

然而亞洲部分地區對野生對物的保育觀念依然落後,甚至利用動物賺取觀光財的情況,喬尼基林坦言:「我們在每一集的節目都會有個段落是關於保育的部分,在第5集《擁擠的大陸》中專門講述有些野生動物和人類比鄰而居的故事,有在城鎮安家的老虎,還有爲了討食而阻礙交通的大象。」

不過團隊也在《亞洲》最後一集主題「拯救亞洲」中,敘述許多熱心人士致力於拯救亞洲的野生動物,喬尼基林說:「他們巧妙的解決方案,讓亞洲大陸的未來充滿了希望與樂觀,我們想要講的故事是人們如何努力在保護我們居住的星球。」

▲在臺灣的片段中,拍下雄性獨角仙在城市的樹上爭鬥,試圖將對手從樹幹上扔下。(圖/BBC Earth提供)

《亞洲》雖然節目只有7集,但每集的1小時,可能是花了幾百個小時來做拍攝,喬尼基林透露:「總共拍攝的檔案是1.2 PB(Petabyte),1200 TB(Terabyte),大概是2200萬個大櫃子,如果用紙張來算的話是5兆張紙。剪輯的總共花費的時間大概是一年左右,每一集花了5個月的時間在剪。」

▲喬尼基林熱愛野生動物,博士論文更是研究臺灣特有種山羌。(圖/BBC Earth提供)

而支持喬尼基林繼續下去的熱情,來自於對自然的喜愛,他說:「我對於動物行爲有非常多的熱情和好奇,總是在想接下來到底還可以拍什麼呢?」喬尼基林也笑說:「牠們也有家庭要照顧,會求偶、有友誼也會互相欺騙,動物其實跟人很像,只是更有趣更精采。」

▲臺北101入鏡《亞洲》。(圖/BBC Earth提供)

基於推廣的使命,此次《亞洲》也與韓團SEVENTEEN合作,由他們演唱主題曲。喬尼基林不諱言:「我們希望藉由與受歡迎的韓團合作,吸引年輕人讓他們願意來了解自然界,去年他們唱片的銷售量比泰勒絲還多,同時他們也是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青年親善大使。」稱讚SEVENTEEN是最適合不過的人選。《亞洲》將於11月17日起每週日晚間7點55分在BBC Earth頻道播出,首周連播兩集,並在臺灣大哥大MyVideo、HamiVideo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