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類「短耳鴞」 落難 野放重返大自然
珍稀保育類「短耳鴞」在金門掛網,獲救後重返大自然。(李金生攝)
「短耳鴞」野放後,回到牠熟悉的山林。(李金生攝)
金門警方日前發現1只纏繞鳥網,路倒在榮湖畔的珍稀保育類「短耳鴞」,縣府農林科接手照料後,今(18)日在歐厝海邊草地野放,讓牠平安重返大自然。
金沙分駐所副所長朱道祥及警員黃武智7日執行夜間巡邏勤務時,在榮湖水庫旁發現1只「大鳥」不斷抖動,立即將牠帶回安置和保暖。縣府農林科長鍾立偉據報趕到,確認是保育類野生動物「短耳鴞」。〈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獸醫發現牠的左翅有鳥網纏繞,推測應是掛網後獲好心民衆解救,但未將鳥網清除完全,以致無法飛行。
經過數日悉心照顧後,「短耳鴞」健康情況良好,在臺灣猛禽研究會協助安裝腳環,希望未來透過追蹤通報,紀錄更多離島猛禽的資料後,今天下午特別邀請金沙分駐所巡佐楊琦偉參加野放,中正國小志工媽媽也帶領多位小朋友全程觀察。
鍾立偉指出,民衆若遇到掛網的鳥類,解救時應將鳥網一併剪下,切莫直接拉扯鳥類,避免造成更大的傷害,先安置於紙箱內,再通報野生動物救傷單位協助處理爲宜。
縣府並表示,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相關規定,保育類動物一律禁止獵捕,若因農損需架設鳥網,也應經由申請且核可程序,避免誤觸法規。縣府另有「浯島空禽總隊」驅鳥旗,106年度以東亞𫛭爲設計鳥種,農友若有需求可向縣府農林科申請使用。
根據統計,金門動物救援協會106年度共計救傷175只野生動物、受理檢驗31只野生動物屍體,並處理309例非野生動物。救傷動物175只中,62%野放、26%死亡、9%人道處理、2%仍在復健中。經由多次的保育宣導,民衆對於野生動物通報及處理已有基本概念,去年由民衆直接送交處理者超過5成,其他則爲消防、學校或警察等機關通報。
●短耳鴞小檔案
體長:35~41公分 體重:245~370公克。繁殖地在歐亞大陸及北美洲,亞洲族羣冬季會遷移到日本、韓國、中國東部、南部、中南半島及印度一帶度冬,在金門爲稀有的冬候鳥、過境鳥,保育等級爲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短耳鴞爲夜間活動的貓頭鷹,獵捕老鼠或鳥類爲食,由於體型較大且偏好在草生地活動,在飛安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威脅;短耳鴞白天受到驚擾時通常不會直接飛離,而是會澎起頭部的羽毛、豎起短小的耳羽、並縮緊全身羽毛,搭配其一身保護色,直到距離非常近時纔會驚飛。(資料來源:觀鳥金門、臺灣猛禽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