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成懸案?專家:採檢時機及蒐集是關鍵
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牀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指出,面對食物中毒事件,採檢時間跟檢體是否有確實蒐集保存都是調查時的關關鍵要素。記者賴昀岫/攝影
三月底發生寶林茶室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民衆百貨公司用餐卻發生食物中毒,造成四人死亡,還有二名病例仍在加護病房。雖然目前證實是「米酵菌酸(新譯邦克列酸)」,但「邦克列酸」如何產生,如何導致中毒,卻找不出關鍵證據。專家指出,關鍵時機是否採檢是重點,未來應該要向民衆加強教育,避免事件再發生。
陽明大學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榮譽教授劉宗榮表示,整個亞洲都很關注邦克列酸事件 ,米制產品料理時要加油、鹽等,若溫度、pH值等條件剛好吻合,就可能出現讓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邦克列酸。中毒事件已經發生,必須教育社會大衆,瞭解食材儲藏的重要性。
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牀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雖確認是邦克列酸導致中毒,但爲何會產生仍是未知。此事件中部分食品已被丟掉,得看檢警能否從涉案當事人找到證據。 邦克列酸中毒雖不是第一次發生,但卻是臺灣首見,現在已有寶林茶室案先例,未來多留意食物保存條件,加強管理,未來就有機會避免悲劇重現。
臺灣毒物學學會秘書長夏興國指出,以毒理學角度來看,早期蒐集非常重要,有些毒素時間過了或保存不完全,後續難以檢測。因屎相關單位是否立即處理非常重要,像是寶林茶室案是在事發都好幾天後纔回頭追來源,但採檢已經不準確了,確實會造成懸案,未來應該加強檢測效率。
楊振昌指出,過往也曾發生未及時檢驗的中毒事件,例如臺南曾發生疑似雞肉中毒事件,當時問題肉品早已吃光,好在有保留患者的尿液檢體,不只有采檢時間要注意,檢體是否有確實蒐集、保存也是重點。
楊振昌表示,中毒有時不易分辨,例如肉毒桿菌中毒可能被誤以爲中風,或食物中毒造成急性肝傷害時,腸胃科醫師常常先想到B型肝炎、C型肝炎、腫瘤或酒精導致,忽略可能是藥物、毒物引起。他建議,如果出現有疑慮可以撥打電話到臺北榮總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詢問,可撥打02-2871-7121或02-2875-7525轉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