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一場奧運會,到底賺不賺錢?

奧運會,這個全球矚目的體育盛事,不僅僅是運動員們展現自我的舞臺,更是一場經濟和商業的盛宴。但你是否曾想過,這背後隱藏着怎樣的經濟賬本?又孕育着哪些商業機遇呢?

一、奧運會收入

據法國經濟研究諮詢機構Asterès估計,巴黎奧運會的總成本預計將達118億歐元,遠超最初巴黎奧組委提出的68億歐元預算。高成本主要來自於基礎設施建設、場館建設和賽事組織費用。儘管奧組委努力控制成本,但實際操作中難免會遇到各種不可預見的挑戰和支出。同時,奧運會顯著推動航空業、酒店業和餐飲業的發展。根據法國利摩日大學體育法律與經濟中心的研究,預計會有230萬至310萬遊客來到巴黎,將會爲巴黎地區帶來67億至111億歐元的淨經濟收益,中長期還將產生約89億歐元的經濟影響。然而,高昂的價格和人手短缺也是一個挑戰。巴黎奧運會最後是否真能帶來預期的經濟回報,目前尚不明朗,讓我們拭目以待。

奧運會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幾個關鍵領域,包括電視轉播權的銷售、贊助商協議等。在上一個奧運週期,國際奧委會(IOC)的總收入達到了76億美元,其中電視轉播權收入佔據了61%的比重,而贊助收入則貢獻了30%。至於支出,奧運會組織委員會需要承擔包括場館建設、安全保障、交通設施等在內的多項費用。在扣除這些成本後,剩餘的資金有可能被用於東道城市的基礎設施改善和體育事業的發展。

二、申奧:豪賭還是機遇?

舉辦奧運會是一項高風險的投資,‌需要主辦方在籌備過程中進行精細的成本控制和資源管理。早期籌辦奧運會的資金多由政府提供,導致主辦國財政壓力巨大。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首次引入行業贊助和轉播權競標等商業化機制,成功實現盈利。其他成功的奧運會如1988年漢城、1992年巴塞羅那和2008年北京,不僅經濟上成功,還推動了城市發展。但成功盈利的奧運會仍是少數,隨着舉辦規模的不斷擴大,奧運會的成本水漲船高。

奧運史上成本超支最多的一屆是2014的索契冬奧會,超支率達到了289%。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周邊鄰國恐怖事件頻發,雅典方面不得不在安保等環節上大幅增加投入,加之許多比賽場館賽後也沒能充分利用,最終導致虧損80多億美元。

而延期一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爭取到了創紀錄的33億美元的本土贊助費,但疫情的反覆使日本東京奧運會最終虧損將近100億美元。

舉辦一屆奧運會面臨着許多的挑戰,其深遠意義超越體育競技,更是塑造國家形象、推動社會進步、促進文化傳承的橋樑。期待巴黎奧運,願其成爲展現法國魅力與奧林匹克精神的璀璨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