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媒體與收視率調查報告是臺灣媒體「腦殘化」的元兇

曹致軒

近日臺灣被美國外交政策雜誌針對國內媒體發展現象,評爲雖然擁有亞洲最自由的電視平面媒體,不過從外人眼光來看,過去幾個月全臺只有兩件事:黃色小鴨吳憶樺(看起來還漏了個「圓仔」)。講難聽一點,這類新聞幾乎就是所謂「腦殘式」的報導;小鴨髒了、吳憶樺吃了什麼、圓仔今天又做了什麼,新聞就在這些看起來雞毛蒜皮的小事報來報去。而這些「腦殘化」報導到底從何而來?近年來由港傳來而大行其道的八卦媒體,與臺灣長期以來影響電視臺廣告命脈甚深的AC Nelson收視率調查報告實在脫不了關係。

自從八卦港媒在前幾年進入臺灣以後,雖然銷量佳,加上文字淺顯,甚至往往以大幅照片、漫畫等讓讀者易懂方式來操作。但是風格用語太過於直白,甚至在取材上,常常用洞悉「人性本好奇」的方式,以追求獨家、窺探隱私式的報導爲主打,並讓許多媒體也跟着一起淪落,走向這種媚俗化的風格。

大部份的媒體在做新聞的時候,不論是正面新聞(例如少女陌生失禁老翁擦糞、棒球隊、拔河隊爲國爭光)、負面新聞(殺人、放火、搶劫、下藥,老翁幼兒命喪火窟等),或是獵奇新聞(妮妮口袋多了兩百元),都變得不是以「讓世界更美好」的風格爲出發點,而是因爲「有收視率」、「觀衆愛看」、「可以增加流量」作爲思考方向。甚至將網路上的流量點閱率貼在公司電梯以供同仁「警惕」。也因爲以這種風格爲出發點,讓媒體操作越來越速食、投機,講求具象化、簡單化。

▲▼臺北市達人女中幫大小便失禁老翁。(圖/翻攝臉書

臺灣媒體發展這幾年走向流俗的風格,除了平面媒體出現港媒的引入以外,電視臺以AC Nelson的收視率調查爲重要參考標準,也可以說是電視媒體劣質化元兇之一;這裡頭收視率調查的公平性準確性,已直接影響到電視節目製作品質;由於臺灣幅員小,頻道密集,節目雷同性高,媒體天天炒作收視率誰高誰低,造成電視臺只重業績及收視率資料,大家追逐每日收視率及相同的市場定位,無力於改善節目品質與建立各臺特殊風格。

而收視率數字的抽樣誤差、樣本結構缺乏代表性、獨佔市場缺乏競爭者、質化節目之測量被忽略,且收視率調查並未針對學歷社經地位進行調查;會因高收入、教育程度高之家庭拒絕裝設「個人收視紀錄器」,低收入、教育程度低家庭較易取得樣本戶同意,而使得高收入家庭被低度代表,影響抽樣的信度和公平性。此外,在樣本汰換上,由於尼爾森公司採「自然淘汰法」,每年更換率爲 15-20%,某些樣本戶其實爲固定樣本毫無汰換,使樣本缺乏活潑度。這些原因,往往都會造成某些電視臺較容易因爲內容屬性投樣本數所好,而取得較好收視率。但這樣的結果,卻是無助於內容品質之提升。世俗化下場,往往會造成某些劣幣驅逐良幣的遺憾;也因爲這樣,被人批評爲「腦殘化」的內容會出現也不意外了。

臺灣的媒體想要剔除外界這種「腦殘化」的標籤,其實目前看起來只能靠着民衆自發性警覺,讓八卦媒體知道採取的風格無用。或是看尼爾森收視調查報告的方式必須要徹底改變,比如說打破一家壟斷局面、利用漸漸普及的機上盒來調查更多的樣本數,同時調查方式要兼顧小衆與公平、讓優質頻道也得以生存,加上現有新聞頻道的內部訂定自律公約。不敢奢求一蹴可幾風格改變,但是漸漸變得較有眼界質感。唯有如此,尚可帶起民衆的判斷力素質,纔不會讓「腦殘化」的問題繼續下去,甚至影響國家未來發展。

●作者曹致軒,臺北,碩畢,喜愛政治、旅遊、影視、音樂。。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