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國庫部長感嘆:日子一去不復返,那時中國還不“強硬”
(原標題:澳國庫部長感嘆:日子一去不復返,那時中國還不“強硬”)
“與幾年前相比,我們現在正與一個不一樣的中國打交道......那些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澳大利亞國庫部長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7日聲稱,在中國的外交政策變得更爲“強硬”(assertive)後,他對外國投資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一些過去可能獲得批准的中國投資申請,現在他拒絕了。
但對於他的言論,一些澳網民顯然並不買賬。譬如有人呼籲澳政府停止指責中國,這“純粹是在推進美國的議程”;還有人直接點明——澳大利亞其實誇大了自己對中國的重要性......
澳大利亞《時代報》:弗萊登伯格爲拒絕來自“不一樣的中國”的投資辯護
據澳大利亞《時代報》7日報道,弗萊登伯格當天在接受採訪時着重強調了所謂中國外交政策的“轉向”,這些言論呼應了美國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此前渲染中國外交“強硬”的言論。
弗萊登伯格稱,近年來中國已經發生了改變,而這種改變損害了澳大利亞和中國此前的“友好關係”。
“與幾年前相比,我們現在正與一個不一樣的中國打交道。”在他眼裡,中國如今在多個領域顯得更加“強硬”,“世界上的戰略競爭變得愈加激烈,而中國不僅在外交上,在其他領域的立場上也變得強硬得多。”
“我們已經在一系列問題上看到了這種強硬帶來的後果。”弗萊登伯格拿中國對澳大利亞大麥、葡萄酒和煤炭的貿易限制爲例,試圖說明中國的變化。他同時堅稱,澳大利亞在外國投資等問題上“維護了國家利益”。
弗萊登伯格(圖自其個人推特)
儘管弗萊登伯格沒有提到具體的投資項目,但《時代報》指出,近年來,弗萊登伯格負責的“外商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修改了相關法規,加大了涉及外國國有企業交易的阻礙。比如在2018年,澳大利亞叫停了香港長江基建對澳天然氣基礎設施公司APA Group的收購案;去年8月,由於交易遲遲未能通過澳官方的批准,蒙牛乳業被迫終止對澳大利亞第二大奶製品生產商雄獅乳品飲料公司的收購計劃。
“如你們所看到的,我拒絕了過去可能可能獲得批准的投資申請。”弗萊登伯格辯解稱,“我越來越多地發現,外國投資申請不一定出於商業目的,而是出於戰略目的。”
針對弗萊登伯格的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強調,中方從未做過有損澳大利亞主權和利益的事,我們奉勸澳大利亞有關人士摒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尊重基本事實,客觀理性看待中國和中國的發展,停止出於一己政治私利鼓譟中國威脅論,停止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
事實上對弗萊登伯格的這番炒作,一些澳大利亞網民也看不下去了。在報道下方的評論區,幾條點贊數靠前的評論這樣寫道:
“澳大利亞有必要公開批評中國嗎......這種言論在特朗普政府時期可能還有市場,但如今它們只會受到新聞編輯、軍火商乃至戰爭販子的歡迎......”
有澳網民直言,澳大利亞其實高估了自己對中國的重要性。“所有關於中國的討論都忽視了一點,那就是我們在這之中到底有多重要?面對一個人口2500萬的小國正在破壞(中澳以前良好的)關係,中國會因此失眠嗎?”這位網民稱,澳大利亞誇大了自己的重要性,現實是中國將成爲世界最大經濟體,可以“毫不費力地與其他國家建立更牢靠”的關係。
這位網民還喊話澳政府:不要爲了你們短期的政治野心,去破壞我們的出口商和我們近期乃至長遠的經濟利益。
此外,更有網民直接點明澳大利亞採取挑釁之舉的背後原因——純粹是爲了推進美國的議程。
“我們需要停止對中國採取行動,我們好像純粹是在推進美國議程一樣。 整個事情開始於莫里森愚蠢地炒作新冠溯源調查,這完全是爲了迎合特朗普......”
“中國之所以不同,只是因爲他們現在能夠爲世界提供一個西方秩序以外的選擇,而美國和澳大利亞則迫切希望阻止它。”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澳大利亞第10次“求和”,招數用完了?莫里森喊話中國坐下來談
澳大利亞就像一隻得了狂躁症的袋鼠一樣一路狂奔,先是干涉中國內政、抹黑誣陷中國;在中國禁了諸多商品進口後,耍小聰明各種寫信打電話“求和”;沒得到迴應後,將手伸進臺海,又是“戰鼓敲響”,又是“澳國防軍已準備好應對澳大利亞及其盟友的潛在威脅”;眼看威懾不能奏效、甚至不能引起中國的關注後,又開始發瘋一般撕毀對華協議、中斷中澳合作項目。
就像一個失心瘋對着鏡子自導自演了一出爛劇。進入6月以來,澳大利亞就沒消停過,並且變本加厲。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到訪新西蘭,學着美國的樣子,會談中擱置兩國在的合作與爭議,“中國纔是會談主角”。會後與新西蘭總理阿德恩發表聯合聲明,對中國新疆地區的人權狀況和香港的事態發展表示“嚴重關切”,並提及南海、印太地區規則等多個與中國有關的議題。
新西蘭此前沒有跟着“五眼聯盟”中的其他“四眼”一道在涉及中國的諸多問題上發聲,還與中國升級了自貿協定,填補了一部分澳大利亞離開中國市場留下的空白,並勸說澳大利亞要多瞭解中國,在與中國相處時應有更多尊重,是“五眼聯盟”中唯一對華政策相對獨立的國家。如今一改強硬姿態,說明新西蘭要硬剛其他“四眼”,屬實壓力過大。
身處西方陣營,很難獨善其身,更別說近鄰澳大利亞一見異動就親自到訪威逼利誘。
學着美國,在G7峰會召開前,莫里森9日表示正尋求世界貿易組織(WTO)採取行動,解決和中國的貿易爭端。澳政府相關部門將就中國對澳大利亞產葡萄酒徵收200%關稅一事“向世界貿易組織尋求幫助”。莫里森當天還惡意炒作,在“新冠溯源”問題上向中國發難。
也是在9日,澳大利亞與日本舉行“2+2”會議,聯合聲明在涉港、涉疆、涉臺等問題上對中國內政指手畫腳,不僅首次提及臺海,雙方還就日本自衛隊向澳大利亞軍方提供“武器等防護”交換,展開了最後階段的討論。
10日,美國和澳大利亞兩艘海軍艦艇一起通過南海。同一天,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達頓又稱要“做好準備”,喊話美國增兵:印太地區軍事集結意味着戰爭前景並不遙遠,澳大利亞需要爲突發事件做好準備,而且可能要增加美國海軍陸戰隊駐澳部隊人數。
針對中國與東盟國家正常的合作與交往,澳大利亞如鯁在喉。10日,澳大利亞偏保守派的《悉尼先驅晨報》發出警告:澳大利亞“必須採取行動”,阻止印尼落入中國掌控之下。文章叫囂,中印尼兩國在抗擊疫情、軍事演習等領域的合作,正是印尼“倒向”中國的證據,建議澳大利亞官員前往印尼拉住這位“最親密的朋友”。
在G7峰會上,澳大利亞也毫不掩飾與日本勾連,美麗的海岸邊進行的全是骯髒的交易。除了"自由和開放的印太"、推動美日印澳“四國機制”等老掉牙的話題外,日本和澳大利亞還“一致反對繼續加強通過經濟脅迫和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企圖”。
話說得委婉,但日媒隨後就解釋稱這是在“針對中國”。奇怪,這明明說的就是美國,日媒真沒自知之明。
當然,菅義偉支持了莫里森,投桃報李,澳大利亞不僅此前就關切起中國海警法,還對東京奧運會表達了支持。畢竟,在日本疫情風險猶存、包括東京在內的城市緊急狀態不斷延期的當下,澳大利亞女子壘球隊是最早抵達日本參加奧運會的海外運動隊。
莫里森在出發前往英國前就呼籲G7支持WTO改革,以懲罰“經濟脅迫”行爲。當時,這番言論還引發了西澳大利亞州州長馬克·麥高文的批評:澳大利亞可能會成爲最大輸家!
莫里森在前往英國參加G7峰會的途中,於10日對新加坡進行了短暫的訪問。與新西蘭的忠告一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建議澳大利亞:學會與中國共處。
或許狂奔的袋鼠是真的“肉痛”,或許是聽進了忠告,莫里森12日在G7峰會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澳大利亞正希望“重啓與北京的對話”,“隨時準備坐下來談”。今年1月份致信中國後,這是澳大利亞的第10次”求和“。
莫里森此前還尋求過美國的支持,以儘快恢復與華貿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表態,不會讓澳大利亞“獨自面對中國”。然而,澳大利亞留下的中國市場,被美國“力所能及”地撿了漏。
雖然又向中國“求和”,但是澳媒6月11日爆出,由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和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合作展開的海洋科研項目將在明年終止。中澳科研合作項目頻繁被澳情報部門和澳媒抹黑成“幫中國搜捕澳大利亞潛艇”。這也是今年4月,繼撕毀維多利亞州的“一帶一路”協議,威脅要終止中企租用達爾文港後,澳大利亞的最新“反水”。
對手過招,重在一個“過”字,講究一個你來我往,以澳大利亞的體量,也不足以作爲“對手”,你出十招我只用出一招,於是澳大利亞只能不停的往外出招。但既然“反水”那麼爽,何必又來第10次註定得不到迴應的“求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