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感嘆還是中國人敢創新
日本 “Diamond Online”10月18日文章,原題:日本和中國哪裡經濟更自由?根據不同提問方式,答案會發生180度轉變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達龍·阿西莫格魯和詹姆斯·A·羅賓遜合著的《國家爲什麼會失敗》一書提出政治體制與國家興衰的關係,認爲“法治不健全的國家,財富集中在少數利益集團手中且人民遭受剝削的國家無法實現長期經濟增長”。
日本有過被美國佔領的歷史。諸如“日本經濟進入‘失去的30年’是否受到戰後美國社會制度設計的強烈影響”的觀點也被提出。日本戰後的經濟高速增長持續到上世紀80年代,那時日本產品對美國經濟構成了威脅。之後,日本經濟因泡沫化而衰敗。當時金融泡沫的負面影響,也有可能成爲日本高科技產業創新的推力。現實卻是,日美經濟結構協調談判等協商阻礙了日本工業的發展。日本人沒有太多“行動自由”。如果你在日本開展經濟活動,很快就會發現能做的非常有限。當日本創業者嘗試以新思維創立企業時,首先會遇到行業法規限制。即便法律允許,相關監管部門也會進行指導。就算創業者認爲一切都沒問題,社會上的阻力也會影響他們。如共享單車、共享民宿、無人機配送等,在國外已經大規模商業化,但這樣的創新在日本被禁止、限制,或只能用於演示試驗。
相反,中國的創新度要比日本高得多。中國的國民性格使新技術在經濟領域得到快速應用,比如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無人機配送、高鐵網絡等。對於“爲何日本的獨角獸公司發展不起來”這一爭論,人們通常會從日本缺乏金融基礎設施、日本缺乏創業者羣體等角度進行分析。從根本上說,最大的問題在於,“在日本,即使你以同樣的創意起步,也無法與國外對手競爭,因爲日本有太多規定”。(作者爲日本百年諮詢顧問公司董事長鈴木貴博,曾茂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