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預測早期脫離呼吸器時機 差0.75天可年省2800萬

奇美醫療團隊研發早期預測成功脫離呼吸器時機人工智慧系統,大幅提升醫療品質也減少醫療成本的支出。(曹婷婷攝)

呼吸器是加護病房病人續命重要維生儀器,但也可能引起呼吸器相關合並症,同時造成醫療資源龐大支出;奇美醫學中心研發早期預測成功脫離呼吸器時機人工智慧系統並導入臨牀使用,每位病人平均使用呼吸器可節省0.75天,醫院1年約2500插管人次,推估每年可省2800萬元費用。

奇美醫院品質管理中心主任暨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欽明指出,使用呼吸器的重症病人比起一般住院病人,整體住院天數、儀器、藥物、費用跟死亡率都較高,因此,照顧插管重症病人,縮短呼吸器輔助時間是重要參考指標。

他說,雖然臨牀上70%病人能嘗試呼吸器脫離及移除,但脫離呼吸器的最佳時機難以判斷,過早或過晚脫離都可能引發相關不良反應,若延遲拔管,病人可能每天增加1至3%呼吸器相關肺炎機會,掌握適當時機移除呼吸器,在醫療品質與醫療成本都相當重要。

他提到,傳統呼吸器脫離評估準則無法適用各種病人且無量化數據,除非做到每10分鐘巡視1次,但醫療人員工作繁忙,人力不可能做到這樣,疫情期間光是穿脫相關防護裝備就耗掉許多時間,但透過AI輔助醫療人員可準確預測重症病人脫離呼吸器的臨牀決策。

他拿「三國」電玩比喻,面臨一些抉擇往往會有孔明等人物跳出來提點,傳統脫離呼吸器只能靠醫護判讀,但AI提供很多即時數據,好幾次醫護人員認爲可能還無法脫離呼吸器,但AI判讀可以,他依此作出抉擇,果然讓病人提早1周脫離呼吸器。

奇美醫院指出,早期預測成功脫離呼吸器時機之人工智慧系統從2020年中旬上線使用至今,根據加護醫學部調查發現,加護病房ICU導入AI輔助,病人平均使用呼吸器時間有減少趨勢且整體成功脫離率增加,每人平均約節省0.75天,以醫院一年約2500名插管人次,每年可望節省2800萬元費用。

這幾年也因應疫情,將AI運用在新冠疫情專責ICU,同樣大幅降低病人使用呼吸器天數,從平均14.4天降到7.7天,ICU天數也從平均15.8天降到9.8天,成功拔管率從72.7%上升到86.4%。目前也將相關經驗與3家合作醫學中心執行聯邦學習,希望在重症照護上透過AI相助,成爲醫護第三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