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的致富功臣

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愛爾蘭因着低稅率吸引跨國企業進駐,帶來豐沛稅收也讓該國躋身歐洲富國之列。

精句選粹■A clampdown on global corporate tax dodging turned Ireland into the nouveau riche man of Europe.

全球政府打擊企業逃稅,反倒讓愛爾蘭政府受惠,財源滾滾來,也讓該國政府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財富。

由於愛爾蘭國庫豐盈,促使這個歐洲國家設有不只一個、而是兩個主權財富基金,同時錢還多到讓預算監管機關警告,但問題不在於政府資金短缺,而是警告資金多到過度支出,可能導致經濟過熱。

愛爾蘭正在都柏林興建一座可能成爲全世界最昂貴的兒童醫院,並且打算興建多項公共建設,包括一條連結科克(Cork)和利默里克(Limerick)的高速公路、在夏農(Shannon)的防洪工程、在南方海岸的風力發電場。

在國會大樓外圍,座落造價35萬美元的自行車棚,可停放36輛車,但無法擋雨。此外,愛爾蘭政府投入1,000萬美元爲要讓孩子們上學時遠離手機,包括採購磁吸裝置將手機鎖住,藉此讓學生專心上課。

美國稅制功不可沒

都柏林Dame Tavern酒吧老闆伍茲(Pat Woods)說:「好日子再度來臨。一切都在起飛。」

在附近街道上,一位理髮師吸着電子煙也稱:「現在消費力很強。」愛爾蘭變成財力雄厚的富國,美國的稅制實在功不可沒,另還得加上全球打擊企業逃漏稅帶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美國政府和歐盟在過去十年修改法律,施壓大型跨國企業不可在海外地區認列獲利,例如開曼羣島這類企業在當地根本沒有營運、也沒有支付企業稅的離岸司法管轄地。

在此考量下,許多美國企業於是退而求其次,做出新的調整,將海外獲利放在稅率低的愛爾蘭,在當地聘僱一些員工以及繳納部分稅金。採用此手法的企業中不乏美國企業巨擘,例如蘋果、Alphabet的谷歌、微軟、輝瑞(Pfizer)等。

跨國企業紛紛投入愛爾蘭的懷抱,讓這個人口540萬的國家帶來大筆財富。目前愛爾蘭向大企業課徵的企業稅率爲15%,反觀美國企業稅達21%。今年愛爾蘭估計將賺進375億歐元(約396億美元)的企業稅收,遠高於十年前的46億歐元。以人口換算,人均稅收7,300美元。至於鄰近的英國,2024財年人均企業稅收只有約1,300美元。

過去,愛爾蘭因貧窮而使得許多愛爾蘭人移居海外,15年前該國還曾經歷一場銀行業危機,幾乎瀕臨破產。浴火重生後的愛爾蘭經濟命運大翻轉,呈現幾十年前根本無法想像的榮景。爲了應付大幅增長的住房需求,愛爾蘭引進許多外籍勞工打造房屋、風力發電場等基礎建設。愛爾蘭財政顧問委員會主席科菲(Seamus Coffey)指出,「過去愛爾蘭住着很多人,卻很貧窮。如今我們有很多錢了,但卻沒有足夠的人力。」

轉身富國面臨新難題

此外,愛爾蘭投入巨資打造基礎建設、鋪橋蓋路,但外界更關心是能否順利完工。例如兒童醫院估計造價高達22億歐元,已成爲都柏林人的笑話。國會大樓外砸大錢建的自行車棚也是如此,國會跨黨派自行車小組說:「我們要的是自行車棚,而不是泰姬瑪哈陵。」

不過,在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即將重返白宮執政,也讓愛爾蘭稅收榮景能否持續畫上問號。川普曾提到,他上任後將會讓在美國製造產品的企業稅率大砍至15%,與愛爾蘭稅率相當。

稅制專家認爲,現在要判斷接下來的情況仍言之過早,但倘若川普政府確實吸引美企匯回獲利或智慧財產權,翡翠島(Emerald Isle,愛爾蘭的別稱)握有的優勢將受到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