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約提亞古廟之爭 撕裂印度

位於北方邦古城阿約提亞,被印度教徒視爲羅摩神的誕生聖地。圖爲阿約提亞薩拉育河畔的羅摩神雕像。(美聯社

去年11月9日,印度最高法院對延續數十年的北方邦阿約提亞寺廟之爭,裁定印度教徒可在清真寺遺址建造神廟,印度教徒聞訊瘋狂慶祝。(美聯社)

去年11月9日,印度最高法院針對延續數十年的北方邦古城阿約提亞(Ayodhya)寺廟之爭,作出歷史性判決,允許印度教徒在有460多年曆史的清真寺遺址上建造神廟。這項判決不僅讓印度教徒相當開心,也被視爲總理莫迪的政治勝利。表面上2大宗教爭端已經解決,但此事可能帶來更加嚴重的後果:在信仰多元、宗教衝突不斷的印度,穆斯林與印度教徒的分歧仇恨恐怕只會越演越烈。

印度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有2億穆斯林,伊斯蘭教則是該國第2大教信徒全國13億人口的14%,而該國傳統宗教印度教信徒約佔全國8成人口。8世紀時,伊斯蘭教隨着阿拉伯帝國擴張,傳至印度,10世紀後,北印多數王朝統治者都信奉伊斯蘭教,特別是蒙兀兒王朝,因此留下許多伊斯蘭建築,如被列爲世界文化遺產的「泰姬瑪哈陵」。數百年來,主要爲「達利特」(指印度教中的賤民階級)信奉的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發生無數衝突,造成印度與巴基斯坦在1947年分治;如今這2大宗教依然存在深刻矛盾。

本次爭議的核心阿約提亞,被印度教徒視爲羅摩神(Rama)誕生聖地,後經蒙兀兒王朝統治。當地原有1座建於1528年的巴布裡清真寺(Babri Masjid),1992年12月,該寺遭大批印度教徒夷爲平地。此事引爆1947年英國結束殖民統治印巴分治後,印度教徒與穆斯林最嚴重的暴力衝突,造成大約2000人喪命,死者多爲穆斯林。此後政府下令,禁止公佈該座清真寺被毀照片

部分印度教徒主張,蒙兀兒君主巴布爾在該處拆毀了1座印度教古廟,才得以興建巴布裡清真寺。早在1950年,印度教組織「無念教派」(Nirmohi Akhara)就該處擁有權申請法院判決,讓「羅摩神廟-巴布裡清真寺」案件一路纏訟至去年。之後,最高法院引述印度考古局報告指,清真寺遺址下有印度古廟殘骸,故裁定土地屬於印度教,穆斯林團體可獲得另1塊土地以興建清真寺;中央政府也應成立信託基金,管理並監督印度寺廟興建。

政府公佈判決前,憂心引發動亂,因此增派4000名準軍事部隊嚴陣以待,許多商店關門,學校停課數天,未免謠言散播,部分城鎮更一度「斷網」。判決出爐後,穆斯林團體表示不再上訴,局勢也未如先前預期般大亂。不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明爭暗鬥,絕不可能就此畫上句點

事實上,自莫迪領導的「印度教民族主義人民黨於2014年首次掌權以來,印度的社會和宗教分歧不斷加深。在阿約提亞建造印度教寺廟的呼聲,大多來自人民黨的議員、部長和領袖。由於印度教認爲牛是聖獸,嚴格限制牛隻銷售和屠宰,教徒因此動用私刑,殺害了數十名穆斯林牛販,引發雙方緊張。

此外,去年7月,內政部宣佈針對阿薩姆邦實施人口普查,被認爲是針對穆斯林的大清算。今年1月,《公民身分修正法案生效,允許至印度滿6年的孟加拉、巴基斯坦、阿富汗6個宗教少數羣體取得公民身分,唯獨排除穆斯林,此事再度成爲穆斯林與印度教徒新一波鬥爭的導火線。雙方不僅持利器互毆,許多車輛、建築物、清真寺遭到破壞與縱火,甚至傳出警察鼓勵暴民破壞穆斯林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