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如何激活馬產業“鏈式效應”

(原標題:阿勒泰如何激活馬產業“鏈式效應”)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張婷

9月中旬,位於阿勒泰市郊的新疆阿爾泰馬業發展有限公司一牧場馬術基地舉辦了一場友誼賽,一座標準化賽馬場聚集了30多匹“寶馬”,賽馬者時而揮舞馬鞭,時而發出指令,馬兒你追我趕,奮力奔跑……

隨着時代的發展,馬在人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從體育競技項目到戶外運動,馬已經從交通工具成爲旅遊和文化的載體,讓馬產業發展有了新形態。

8月26日,在阿勒泰市一牧場養殖小區的馬術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訓練場上,教練帶着學員進行賽馬比賽。資料圖

2023年底,阿勒泰地區馬匹飼養量達25.55萬匹,存欄20.71萬匹,馬匹飼養量位居全疆第二。《阿勒泰地區現代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提出,到2030年力爭馬全產業鏈產值達30億元以上,形成一二三產業緊密融合發展的現代馬產業強區目標。阿勒泰地區如何謀篇佈局現代馬產業,進一步推動馬產業高質量發展?

繁育改良更高效

金秋時節,秋意漸起。阿勒泰市星星馬業合作社100多匹馬兒在合作社員工驅趕下,在草原上狂奔。

草原上奔騰的馬兒體型高大,身形健碩。“原來阿勒泰馬個頭比較小,身高在1.3米、1.4米左右。品種改良後,現在的馬變化很大,個頭都在1.5米左右,外形比原來本土馬也更漂亮了。”9月18日,阿勒泰市星星馬業合作社負責人霍森別克·馬沃亞說。

阿勒泰地區是新疆傳統養馬大區,從上世紀以來,地區抓住馬種改良這個關鍵點,以哈薩克馬爲基礎,對其進行提純復壯,將哈薩克馬向兩個主要方向選育,一是乘用方向,二是產品馬方向。目前已形成“國有馬場+鄉鎮馬人工授精站+農牧民”的馬良種繁育生產體系,與科研院校合作培養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哈薩克馬品種。今年,當地運行了10個繁育站,吸引了不少牧民前來改良馬種。

哈巴河縣齊巴爾鎮吉林新村千匹馬業家庭牧場負責人阿布扎力汗·阿布力哈斯木向記者展示馬場的馬匹。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張婷攝

“阿勒泰馬產業正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阿勒泰地區畜牧工作站副站長阿達力·卡買爾說。

圍繞“育馬業發展、馬品種資源保護和馬遺傳改良”發展目標,阿勒泰地區加快推進實施《阿勒泰地區現代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通過政策扶持、品牌創建、市場開拓等,引導牧民轉變觀念,從事馬養殖,推動養馬、育馬、馬文化、馬術競技等發展。截至2023年末,地區組建育種核心羣120個1800匹馬。

“近年來,當地更多的是傾向培育乳用和肉用型馬。”阿達力介紹,改良後的哈薩克馬價格比之前至少翻了一倍。比如,普通騎乘型哈薩克馬馬駒的售價是3000元至5000元;經改良後,雜交馬駒的售價達到萬元;經調教訓練後的優秀馬匹售價可達到10萬元。普通肉用型馬每匹產肉量一般在150公斤至180公斤之間,改良後產肉量能達到260公斤。

馬的品種改良給當地牧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牧民帶着馬自發到(鄉鎮)配種站進行人工授精,有的牧民從國外買名馬再和自家的哈薩克馬配種。

哈巴河縣齊巴爾鎮吉林新村千匹馬業家庭牧場負責人阿布扎力汗·阿布力哈斯木最早受益馬匹品種改良。阿布扎力汗從小喜歡馬,從2018年開始建設自己的家庭牧場,養殖從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進口和雜交的高血統馬20多匹。

“去年,我銷售了7匹自己調訓的改良哈薩克馬,增收40多萬元。”阿布扎力汗說。

產業鏈條更全面

養好馬、養良馬,第一產業是基礎。近年來,阿勒泰地區在此基礎上對傳統的馬肉、馬乳生產向深度開發、精深加工利用方向發展。

位於富蘊縣的中蘊馬產業阿勒泰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馬奶精深加工的企業,企業不斷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提升產品工藝,升級配方,研發了汗雪馬奶冰淇淋、馬奶乳酸菌飲料等產品。

8月28日—30日,由自治區畜牧總站主辦,阿勒泰地區畜牧工作站、富蘊縣農業農村局承辦的自治區肉用乳用馬選育及機械化擠奶技術培訓會在富蘊縣舉辦,圖爲參會人員在品嚐瞭解當地的馬奶產品。資料圖

“企業生產的汗雪馬奶乳酸菌雪花冰系列、馬奶酒微醺特調系列、馬奶爆款咖啡系列在線下門店也受到消費者青睞。接下來,公司將繼續強化奶源標準化建設,加大產品研發力度。目前,馬奶酥食品及馬油、羊尾油日化產品等一批產品已進入研發階段。”中蘊馬產業阿勒泰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博光說。

“隨着人們對馬肉的消費逐年上升,以市場爲導向,提高哈薩克馬產肉性能和肉質勢在必行。”富蘊縣農業農村局畜牧工作站站長薛利說,近十年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把哈薩克馬阿勒泰類型核心羣建設作爲畜牧業轉型發展的關鍵,邀請塔里木大學科研團隊,不斷推進乳用馬培育選育工作。

“今後我們將以核心羣建設爲起點,擴大標準化奶源基地建設,扶持馬奶加工企業發展壯大,研發新增馬乳產品,結合富蘊縣旅遊優勢,走文旅興牧之路,實現富蘊縣馬產業高質量發展。”薛利說。

在阿勒泰市阿葦灘鎮恰甫汗塔斯社區,53歲的霍森別克·馬沃亞一家靠着出售馬奶和馬肉過上了好日子,他說:“夏季,我們每天能出售150公斤馬奶,每公斤30元都供不應求。”

霍森別克認爲,馬的價值需要被不斷挖掘。這兩年,他購買國外良馬對飼養的200匹當地馬進行雜交改良,改良後的馬每日能多產5公斤馬奶。隨着當地合作社產奶設備、配種設施不斷更新改善,霍森別克的養馬積極性高漲。

目前,阿勒泰地區有15匹以上養馬大戶2500餘戶、馬產業公司8家、合作社23家。全年馬奶生產量3000噸左右,馬肉產量8500多噸,生產總值可以達到近億元。

“目前,我們的馬產業發展還在起步階段,馬乳產品規模小,標準化程度不高,龍頭企業培育帶動能力不強。”阿達力說,今後需要通過科技發力,在馬產業強鏈、補鏈、延鏈上下功夫,形成更多商業化、標準化馬產品加工生產龍頭企業。

農旅融合更深入

慢步、轉彎、快步……9月18日,位於新疆阿爾泰馬業發展有限公司一牧場馬術基地室內訓練館裡,24名來自呼圖壁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在進行馬術訓練。

在新疆阿爾泰馬業發展有限公司一牧場馬術基地室內訓練館裡,24名來自呼圖壁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在進行馬術訓練。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張 婷攝

“這是全疆第一個馬術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以前學習馬術專業的學生在學校裡見不到馬,而我們的馬場又缺少專業運動員和教練員。現在學生三年制的教育都在基地完成,我們把理論課、文化課和實踐課相結合,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既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又可以直接開展社會實踐。”新疆阿爾泰馬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哈斯鐵爾·巴合提汗說,馬場佔地面積220畝,現已建成馬廄、中小學生馬術教室、馬術實訓場地、觀衆看臺等基礎設施。有馬匹150匹,其中30匹是來自阿拉伯國家以及匈牙利、俄羅斯等國的品種馬。

“現在基地能提供世界名馬展示、哈薩克馬騎乘體驗、馬術夏令營、馬上競技表演等服務,同時可開展民族特色的姑娘追、刁羊等冰雪旅遊項目。”哈斯鐵爾說,今年以來,基地接待遊客4000多人次。

“我是第一次來阿勒泰,在旅遊的過程中聽說當地可以學習騎馬,就報名來學習,通過五天的學習和訓練,我已經可以騎馬在跑道上跑了。”來自北京的遊客周墨緣說。

近年來,現代馬產業興起,阿勒泰地區積極構建和推進“馬產業+”發展模式,多措並舉推動旅遊休閒、騎乘運動等多條產業鏈融合發展,開拓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阿勒泰地區力爭到“十四五”末,馬匹最高飼養量突破30萬匹,存欄量突破21萬匹,努力打造全國馬培育基地、青少年騎乘素質教育基地、馬文化旅遊示範基地、馬產品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