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天》開發商:點亮內心那盞沉醉文字的燈

2014年末遊戲界的各大榜單上殺出了一匹令人刮目相看的黑馬,那就是來自獨立遊戲工作室 inkle 的《80天環遊世界 80 Days》(後文簡稱《80天》),這款遊戲先後斬獲了 IGN、Polygon、Pocket Gamer 以及紐約時代週刊》評選的2014年度遊戲之一的榮譽,其中最有分量的獎項無疑是來自《時代週刊》的肯定:《80天》一路秒殺了來自 Xbox One、PC、PSV、PS4等多個平臺的年度熱門大作,成爲了這份重量級榜單的魁首,爆了一個特大冷門。而這款互動小說式遊戲的幕後製作者inkle究竟乃何方神聖呢?

源起自劍橋郡的迷你工作室

2011年,兩位劍橋大學的校友Joseph Humfrey和Jon Ingold在風景如畫的劍橋郡創辦了一間名爲inkle(直譯爲亞麻織帶)的工作室,這個簡潔有力的名字背後倒沒什麼特別的深意,只是Jon的妻子所養的貓的名字。聯合創始人之一Joseph Humfrey是工作室的開發總監,主要負責視覺設計與程序開發的部分,這兩項內容上看着天壤地別的工作卻能在他手中熟稔操作,這要歸功於其豐富的從業經驗:Joseph曾先後任職於知名廠商Rare和索尼,主要負責任天堂 DS、PS Move和Xbox Kinect等遊戲平臺上的遊戲製作。閒暇時他喜歡聽電子音樂,以及在劍橋的小山丘間閒逛。而另一位Jon Ingold則作身任inkle的創意總監,從業經歷頗爲奇特,畢業於劍橋數學系的他先是在一家中學當數學老師,然後再跳槽到索尼娛樂歐洲分公司,遇到了現在的合夥人Joseph。Jon是名文學愛好者,一直陸陸續續地發表一些短篇故事,其中不乏優質的互動小說,這也是inkle致力於開發互動式小說的淵源之一。

inkle自創始之初迄今,一直保持着只有兩名聯合創始人的超迷你規格,不少人肯定好奇像《80天》這種動輒幾十萬字還十分精美的遊戲,兩個人如何完成,當然了,這得歸功於兩人強大的人脈,超出能力範圍的工作,他們會交給兼職的專業藝術家/作家來完成,所以在inkle的主頁簡介上除了兩位創始人的大名外,還整整齊齊羅列了曾成功合作的藝術家名單,同時,他們也一直在不遺餘力地尋覓優質的合作伙伴。

仰望星空 腳踏實地

上世紀80年代,一種新型的文學作品“遊戲書”曾風靡一時,作爲文學與遊戲的產物,遊戲書與遊戲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主要通過一段段引人入勝的文字描述吸引玩家,讓他們參與其中並流連忘返;而它與一般小說不同之處又在於化被動爲主動,令讀者擺脫被動的閱讀體驗,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決定未來劇情走向。在當時,這樣一種新鮮有趣的形式得到了許多青少年的喜愛,也誕生了一批經典作品,如《戰鬥幻想 Fighting Fantasy》、《孤狼 Lone Wolf》,不過新鮮勁兒過了之後,也就迅速地退潮了,直到移動遊戲時代的到來,才讓遊戲書找到了更加適合自己綻放光彩的舞臺——便是那一方方“無所不能”的小小電子屏。移動遊戲的機巧靈活性能夠很好地滿足遊戲書所想達成的效果,無論是呈現各種質感的文字頁面,亦或者在合適的地方穿插些許遊戲、畫面、影片,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而最重要的是讓它不再囿於篇幅的大小,盡情自由發揮,爲玩家提供儘可能多的選項,這讓遊戲體驗得到了質的提升。

inkle就在這樣一個恰如其分的時機以專注打造遊戲書的目標進入了移動遊戲市場。2012年,他們的首款互動式小說應用《Frankenstein》誕生,這是根據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夫人——瑪麗·雪萊在十八世紀創作的號稱“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的《科學怪人》改編而成的,原小說憑藉對善與惡的深刻探討與令人剜心的悲情結局征服了許多讀者,也曾多次被搬上戲劇舞臺及電影屏幕。inkle 通過此次對《科學怪人》的全新解讀——以移動平臺上互動小說的形式來重塑經典,在輿論界小露頭角。不過他們所獲得的關注大多還是來自書評雜誌和作家等文學圈內人,他們訝異於 inkle 竟能以這樣一種形式來呈現文學作品,但這也間接“否定”了《Frankenstein》的遊戲性,也就是說,它的表現只能成其爲一款優秀的圖書應用,正如《星期日泰晤士報》的稱讚——這是“有史以來最佳的十款圖書應用之一”,但絕非遊戲。

要知道,inkle的野心不僅僅是做好一本電子書而已,他們想創造的是更加有趣、令人耳目一新的互動小說式遊戲,因此在接下來的作品中,遊戲成分無疑成爲需要重點加強的地方,《巫師》系列就此誕生!它移植自80年代 Gamebook 系列四部曲之一,是根據《戰鬥幻想 Fighting Fantasy》系列創作而成,擁有純正的遊戲書血統。《巫師》建構了一個龐大的中世紀魔幻世界,提供了超過1000種劇情選擇,玩家將在這片奇幻大陸上恣意遊歷、冒險,遇見許多人,經歷許多事,最終留下一段段精彩故事。本作最出彩的地方在於回合制戰鬥元素的加入,讓玩家在特定的劇情點與敵人來場實打實的激戰,此外,亦可通過施放咒語來影響事實,最終改變故事走向。這種通過在單純的文字閱讀中加入適量“辛辣”調劑的方式無疑讓《巫師》的遊戲特質凸顯了出來,因此,這次它作爲一款遊戲得到了認可:權威遊戲媒體 IGN UK、Gamezebo、Eurogamer、Kotaku 都給予《巫師》很高的評價,TouchArcade 甚至將其納入年度遊戲最終候選名單之列,可以說這是inkle首次在互動小說式遊戲上嚐到甜頭,接下來就是更爲精緻更爲宏大的《80天》了。

“這是1872年,歡迎來到未來”——破繭而出的《80天環遊世界》

這款改編自19世紀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同名小說《80天環遊世界》的互動小說式遊戲是inkle迄今爲止最大的項目,環球歷險的遊戲主題給了他們極大的發揮空間,玩家將以凡爾納筆下的斐利亞·福格先生的身份與僕人路路通一道,爲一個賭局而踏上80天環遊地球的冒險之旅。玩家在其中擁有極大選擇權,無論是決定冒險路線、規劃具體行程、選擇交通工具,還是塑造主角性格、形成最終結局,一切都按照你的喜好來執行,一千個人玩《80天》,就將誕生一千種全然不同的奇遇記

這樣的自由是inkle歷時8個月辛勤勞動所換來的,你很難想象他們在背後所付出的精力有多驚人:交由女作家Meg Jayanth撰寫的文本內容字數多達50萬字;遊戲中一幀幀精美獨特的蒸汽朋克插畫則是出自獨立設計師 Jaume Illustration 之手;遊戲提供了數千條獨一無二的旅行線路,150餘個充滿未知的陌生城市,確保能滿足玩家所有奇思妙想;交通工具不再僅限於小說中的輪船,包括蒸汽船、蒸汽火車、飛艇、老式汽車、駱駝、馬車、熱氣球等等,你所能想到一切工業革命時代風味的交通工具都爲這場冒險出力。而遊戲最近一次簡單的更新——加入一條南極路線,結果 inkle 最後做出來竟多達3萬字。對此,Jon Ingold 表示了一種隱隱透出驕傲的“無奈”:

“內容的日益增多會漸漸令人精疲力竭,可惜文字內容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能否展現遊戲那些巧妙絕倫的設計,因此成爲一種必須。我們希望某種程度上《80天》就像一款可玩性很高的 roguelike 遊戲,不過隨機生成的不是地圖,而是字字珠璣的文字,所以要創造儘可能多的東西,多到讓你玩煩了爲止,讓你因爲難以應付所以不得不放棄它,而非認爲它淺薄所以失了興趣。”

耕耘和收穫總是密不可分,inkle的苦功沒有白費,《80天》在歲末年初的各大榜單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優異成績,斬獲了來自“紐約《時代週刊》年度遊戲”、“App Store 2014年度最佳遊戲”、“《英國衛報》2014 最佳安卓遊戲”、“《紐約客》2014 最佳視頻遊戲”、“IGN 2014年度top 25 iOS遊戲”、“Poket Tactics編輯之選2014年度遊戲”等多達15項榮譽,以下節選了各大媒體對《80天》的讚譽:

而《80天》之所以能從同類型互動小說式遊戲中脫穎而出,甚至遠遠超越了 inkle 此前所創造的作品,並獲得業界的青睞,很大程度上在於他們煥然一新的製作理念。創意總監Jon Ingold在一次採訪中曾表示:“我們想打破大家對互動小說式遊戲必然走陰暗、壓抑、殘忍路線的既定認識,別再侷限於‘你會殺這個人還是那個人’之類沒營養的選擇。於是打造一款充滿開拓精神的冒險遊戲的想法出現了,我們想讓它成爲一款饒有趣味卻不失危險刺激的遊戲,當然這裡的危險是很‘溫和’的那種,然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擁有令人沉醉並愉悅的本事。”

恭喜inkle,他們做到了。

inklewriter:我手寫我心

這個時代談情懷總顯得有那麼一點矯情,不過用來形容inkle,卻讓人覺得恰如其分。早在成軍之初,他們就製作了一款名爲inklewriter的互動小說編寫工具,我們後來所看到的《Frankenstein》、《巫師》系列、《80天環遊世界》等一系列作品皆是用inklewriter製作的。而對Joseph和Jon來說,inklewriter誕生的目的絕非只是爲自己服務,而是讓普通人也能我手寫我心,創作自己專屬的互動小說。無論你是專業作家、文學愛好者,抑或是稍顯稚嫩的學生,都能通過inklewriter完成自己的互動小說,無須費盡心思在繁瑣難懂的程序編寫步驟上,而這也是inklewriter的宗旨,爲使用者卸下繁瑣的重擔,讓他們專注於寫作。值得一提的是 inklewriter 提供了一條非常完整的生態鏈,使用者通過它創作自己的互動式小說,在完工後更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分享給其他人欣賞,比如傳送到亞馬遜旗下 Kindle 電子書市場,或者像 inkle 一樣將其製成移動應用甚至遊戲。

迄今爲止,已有不少通過 inklewriter 撰寫的優秀作品誕生,其中不乏在亞馬遜電子書市場售賣的成功之作,而inkle更是像一個看着自己孩子一天天成長的父母一樣,特地在inklewriter的官網界面建了一個“圖書館(The Library)”的板塊,相信隨着時間的流淌,越來越多的作品會出現在這個虛擬圖書館之中……

最後的題外話是關於中國玩家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語言障礙,毫無疑問這也是橫亙在《80天》面前無法跨越的問題,Jon Ingold去年曾來華參加GDC China並明確表示《80天》不可能推出中文版,因爲他們只是小小的遊戲工作室,所以根本無法承受多達50萬字遊戲文本的中文化工作。此外,國內發行商對這一類型的遊戲也無甚興趣,甚至有不明真相的發行商主動與Jon洽談合作,最後聽到是這樣一款互動小說式遊戲後委婉回絕的。也許我們只能這樣一手辭典一手手機略帶艱難地感受它的奇妙,但文字之美不會就此壓抑,依然能點亮內心那盞沉醉的燈。

(本文來源:當樂 作者:小燒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