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碾米廠 加入歷史建築社團

新慶利碾米廠是間傳統閩式建築,由「鄭查某」所創立,從光復後到現在已橫跨4代。(北市文化局提供/遊念育臺北傳真)

位在迪化街1段的「新慶利」碾米廠約在1930年代開始經營,爲迪化街僅存的碾米店鋪,北市文化局28日舉辦文資會,最後17位委員皆同意登錄爲「歷史建築」。所有人委託建築師大吉指出,「日本時代有46家碾米廠,現在僅存1家還在運作,再利用計劃會朝米商文化方向進行。」

四代傳承找嘸接班人

「新慶利」碾米廠是間三進的傳統閩式建築,由「鄭查某」所創立,從光復後搬到257號現址到現在已橫跨4代,不過隨着碾米廠產業式微,鄭家第4代傳人錦秀說,「碾米行業辛苦,年輕人自然不想做,就找不到接班人。」鄭家也在10多年前就開始討論,是否要將碾米廠保存爲歷史建築,經過多年討論才達成共識,並委託呂大吉建築師事務所向北市文化局申請文化資產保存。

呂大吉指出,碾米廠保存下來,會朝「米商文化」的方向前進,目前還在規畫,但第一關就是要先把建築保留下來,至於要如何展現碾米文化,讓民衆能看見過去米商文化和更深的教育意義是未來展示的重點;呂說,目前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營運情況下,並保有米商文化。

文資委員王惠君建議,碾米跟商鋪合一,如果名稱僅稱做碾米廠,不是那麼適當,應該要使用以前商號名詞,而商鋪目前保有的碾米機是最大的特色

將老器具遷移再利用

文資委員薛琴表示,過去碾米要很多器具,現代人也開始重視飲食,改吃五穀米,相信可以再利用,讓大家瞭解米商的文化,或是將器具遷移再利用;文資委員李素馨說,保存碾米廠最重要是現在的營運過程都還留存,應該從現在就開始紀錄,才能完整保留,因爲碾米事業,已經找不到後代繼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