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東風”起,中國人有了自己的導彈!

1960年11月5日9時02分

一枚代號“1059”的導彈直衝雲霄

大約8分鐘後

成功命中目標的消息傳來

後來,“1059”被命名爲“東風一號”

成爲我國第一枚國產地地導彈

從這天起

中國沒有導彈的歷史結束了

“東風”起,中國強!

“東風一號”導彈的發射,經歷了非常艱難曲折的過程。

1955年10月,火箭技術專家錢學森衝破重重阻力從美國回到祖國。不久後,他起草的《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被送進中南海

1956年10月,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錢學森任院長。當時,新中國百廢待興,研發尖端武器十分困難。錢學森編撰了一部基礎教材《導彈概論》,啓迪了我國第一代從事導彈和火箭研製航天人。

1957年12月,我國開始仿製蘇聯的P-2近程導彈,將P-2導彈在我國的仿製型號命名爲“1059”。當時制定的目標是,在1959年9月前完成仿製任務,爭取在10月國慶節期間試射,向新中國成立10週年獻禮。這也是導彈代號定爲“1059”的原因。

而正當研究任務進入決戰階段時,蘇聯單方面撕毀協議。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蘇聯援華專家分批撤離回國,並帶走了全部教案和技術資料

面對異常困難的局面,廣大科研人員迎難而上攻堅克難

1960年11月5日,在酒泉發射場,“1059”導彈昂首矗立在發射陣地,蓄勢待發!

9時02分,一聲轟鳴刺破了戈壁寧靜,“東風一號”導彈試驗成功!

主持發射的聶榮臻元帥高興地說:“今天,在我們祖國的大地上,發射了我們自己生產的導彈,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東風家族”,不斷壯大!

60年來,“東風家族”不斷髮展壯大,成爲我國核威懾力量標誌

1984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週年閱兵式上,東風-3、東風-4、東風-5威武亮相,首次揭開“東風家族”的神秘面紗

1999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閱兵式上,東風-11、東風-15、東風-21、東風-31組成的“東風”導彈方隊壓軸出場。首次亮相的東風-31導彈震撼人心。

2009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閱兵式上,東風-31甲彈道導彈首次亮相。此外,東風-11甲、東風-15乙、東風-21丙悉數出場。

2015年,在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式上,東風-5乙改進型、東風-16、東風-21丁和東風-26首次登場

2019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閱兵式上,我國新型洲際彈道導彈東風-41、新型戰術導彈東風-17亮相,讓世界爲之震撼。

東風-17導彈能夠全天候無依託、強突防,對中近程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是新一代中近程打擊力量的利器

與以往我們熟悉的圓錐形彈頭有所不同,東風-17的彈頭改變了很多,還“長出”四個翅膀尾翼,彈頭飛行軌跡靈活多變,突防能力大大增強。

東風-41是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戰略核導彈,採用了信息化發射平臺,具有單車集成化程度高、發射系統功能全等優勢,特別是在突防能力、打擊能力等方面有很大提升。

東風-41靈活機動,可以在高原、戈壁、雪地沙漠等條件惡劣的地區行駛,甚至在常見的高速公路籃球場都可以進行無依託發射。

60年前,“東風”起

60年後,“東風”強

“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監製丨徐冰

主編丨王爍

編輯丨於子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