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什麼最貴:王自如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卓見 SeeDifferently(ID:scribble1123),作者:張卓,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很不理解王自如和董明珠的事情爲什麼會被罵到連上了好幾天熱搜。

我看了視頻,王自如說得不算過分,主要表達了個人對董明珠的崇拜之情:加入格力不是爲錢,是爲了坐得離董明珠近一點。

有毛病嗎?沒有啊,我也想坐得離董明珠近一點。這不是金錢能買到的價值。

嘲諷他的人,我歸類大概有兩種:

第一類是怒其不爭,曾經的自媒體大V進了“體制”,怎麼就如此沒自尊了呢?溜鬚拍馬、一套套的,這背後隱含着對王自如的一種期待——你應該大鬧天宮;

第二類有點像娛樂八點檔,尤其金星那句“口含明珠、進退自如”直接暗諷:王自如的上位不是因爲真本事。

嘲諷王自如的人,我們都摸着良心問問,他的這番話是你第一次在社會聽聞嗎?或是你聽到過的最肉麻的馬屁?

都不是吧?

過去王自如做自媒體大V,賣的是獨立客觀的立場;進入格力,他的工資構成分爲兩類服務,一類是來自他的業務能力,另外一類就是董明珠對他的反饋感受:這部分再拆開細點講,就是王自如是否讓董明珠感受到,和自己合作得愉快,很信任自己,且願意把更多工作交給自己。

大部分人就卡在第二部分,不理解,覺得提供第二種服務就是一種溜鬚拍馬,需要被社會痛斥。

那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闆,是不是更喜歡一個業務能力還不錯,且日常讓你如沐春風的下屬呢?

別說無所謂,那是你還沒當過老闆。

王自如不是我目睹過最會給老闆提供情緒價值的員工。我在大廠和創業公司都呆過,所在團隊規模從幾百人到幾十人,每段經歷至少都碰到過2個比王自如還“王自如”的人。

我在例會上親眼目睹一個女生嬌滴滴地當着男老闆的面,極盡諂媚。和大家分享說:去甲方公司提案,男老闆打開PPT說了10分鐘,甲方公司的女客戶們個個都流露出崇拜的眼神,“像要把咱們老闆吃了一樣”。

這是原話,我很佩服這個女孩,要知道,她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出這些話,心理素質有多強悍:她嘴裡這個讓所有女客戶都“饞涎欲滴”的男老闆,是一個斜眼,普通話極不標準,身高不到160的人——抱歉,我絕不是人身攻擊,我只是想表達,女客戶絕對不想“吃”了他。

我還目睹過更誇張的,誇讚自己的老闆是行業某頂尖人物的假想敵,“我聽XX(這位行業頂流)經常跟他身邊最親近的人說,您是他現在最害怕的人。”——後來我還真見過這位行業頂流,我斗膽又無聊地問起頂流是不是很害怕“那位老闆”,他茫然地問:誰啊?就恰如你問張一鳴,是不是字節現在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某收入規模不到1個億的公司,他一定覺得,提問的人是不是神經病啊!

關鍵是,聽者都信,且極其受用——否則我那些前同事們不會在幹黃了一件事又一件事後,還在節節高升。

如今王自如勾起了我親歷的馬屁往事,真是百感交集啊。王自如的馬屁算什麼呢?在我親歷的這些馬屁面前,王自如的馬屁都變得真誠而得體起來,更何況,掌管千億市值的董明珠就不配得到一個真誠的馬屁嗎?

我見過一次董明珠,在2013年前後,那時她已經60歲了。在珠海格力總部接受採訪。面對鏡頭,她神采奕奕,採訪休息間歇,她坐在沙發等待轉場,不到五分鐘,她竟然歪着頭睡着了,那是一種無法自控的生理行爲——讓我瞬間想起我70多歲的奶奶,也會在看着看着電視的時候,不自覺地睡着。

我當時的反應是“震驚”,震驚強人董明珠“竟然”睡着了,但我很快意識到,她也是一個普通人啊,無論從體力上還是心力上都已進入垂垂暮年。

那時候她的助理是一個年輕俊朗的男孩子,很青澀,大學剛畢業,接待媒體時小心而惶恐。據說,董那些年換過好多助理,都是剛畢業的年輕人。要不是她不滿意,要不是年輕人幹不下去。“都幹不過半年。”

如今又過去十年了,我一方面震驚於董明珠依舊強悍地堅守在一線,在業績下滑時自己親自上陣帶貨,一方面又毫不奇怪從孟童羽到王自如,董身邊這些來來回回“年輕的人們”。

她也是人,是一個在商場廝殺40年,時刻在高壓之下,幾乎沒有家庭生活的70歲的企業家。年輕的面孔對她來說是新鮮的空氣,是新的刺激,也是一種生命力的延伸——有時候,我們太愛異化大佬,但老闆也孤獨寂寞冷啊。

王自如顯然是這些年董明珠能找到的最合心意的“隨從”:他年輕,有業務能力,成熟穩定,同時又能提供了上下級關係中最最重要的東西——情緒價值。

我要是老闆,我也想要一個王自如。

其實,誰不想“實實在在”地工作,實實在在、不受干擾地創造價值呢?但是,我們要正視這是一種真空的理想狀態,當社會組織包括公司組織都已演變成系統,且這個系統處在經濟下行週期,絕少有狂飆式的增長時,內卷就是必然。

卷學歷、卷勞動工時、卷性價比、卷和老闆的親疏遠近。

美國製度經濟學家諾思把系統內的生產力分爲“生產性努力”和“分配性努力”。“生產性努力”是具有強大的創新能力,擴大社會的財富,例如馬斯克這種;而分配性能力是在不增加社會財富總量的狀況下去搶佔社會優勢地位,在分配結構中取得更大的個體利益。

我們大部分人都成爲不了馬斯克,這就是爲什麼大部分情況下,當我們在職場中感受很差時,會覺得自己做的是一份“狗屁的工作”,缺乏意義和價值感,是因爲我們都在做着“分配性努力”。

在一個存量系統中,去和其他人類爭奪一塊很小的蛋糕。蛋糕如何分配?由系統中的“老闆”決定。

職場的上下級關係本質就是一種權力關係,老闆靠什麼判斷把蛋糕給誰不給誰呢?能力肯定基礎,但下屬給他的感受也很重要,感受之中,最重要的只有一點:你的忠誠度:他是否信任你,你對組織的貢獻意願是否強烈?

忠誠,很重要。沒忠誠,無安全。越是身居高位、掌握更多分配資源的老闆,越會反覆測試下屬的忠誠度:苦其筋骨,勞其心志。

“情緒價值”實際上就是你給老闆提供一種“安全感”。

我並不是在誇大“情緒價值”的重要性,也絕非鼓勵讓每個人成爲職場的馬屁精,更不希望每個人在工作中失去尊嚴和自我價值感,而是我們需要正視:“爲他人提供合情合理的情緒價值”無疑是一種強大且強悍的能力。

我們應該正視:王自如到底在爲董明珠提供的是什麼服務?以及這個服務到底有多值錢且珍貴。因爲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且做不好。

當然如像我前文故事中的老闆一樣,全靠感受不以能力評價人才,那這樣扭曲而低劣的人格,儘早88。

在經濟環境短期不會有顛覆性的增長時,職場的大環境只會更殘酷:Ai在逐步取代“硬技能”:從生產線的工人到設計師、甚至律師、醫生。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工作不再需要“自然人”的存在,那麼把“人”聚集在一個組織之下共事的意義,也許有部分的合理性來自於“彼此之間的感受”。

“感受”是給他人提供情緒價值的能力——給你的老闆、給你的客戶、給你的合作伙伴。做下屬當做成王自如:這是一種能力,是未來硬通貨、是稀缺物、是無價之寶。

所以21世紀什麼最貴?當然是王自如啊。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卓見 SeeDifferently(ID:scribble1123),作者:張卓

本內容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 hezu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