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觀察|大模型加速進入央國企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郭聰聰 北京報道
近年來,在大模型市場中,細分賽道逐漸成爲了行業尋求突破的選擇。在商業模式的選擇中,當toC(個人用戶市場)正在步入規模長跑競爭賽道之時,已有大模型企業紛紛轉向,瞄準潛力股的toB(企業級市場)賽道。
而在B端企業分類的選擇中,具備雄厚實力的央國企逐漸成爲大模型落地的主力軍。
央國企之所以成爲大模型落地的主力軍,背後有多重因素支撐。
首要原因就是政策導向。自2023年以來,國家層面多次出臺政策,明確要求中央企業加強人工智能發展。例如,國資委在2024年2月召開的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上明確提出開展“AI+專項行動”,並鼓勵央企向社會開放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機構也發佈了多項政策文件,支持大模型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其次,央國企作爲經濟領域的主力軍,具有強大的數據基礎設施和算力投入,這爲大模型的成功落地提供了先決條件。同時,央國企儲備的行業人才與獲取關鍵技術,也進一步推動了大模型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最後,央國企都擁有雄厚的綜合實力,應用場景足夠豐富。同時,在數字化轉型浪潮的席捲之下,央國企對大模型技術的需求也呈上升之勢,在供需雙方的同頻發展之下,更易打造出大模型落地央國企的行業標杆。事實上,已有央國企領先動作,着手佈局。
此前據媒體報道,截至2024年底,已有66個央國企成功實施了AI大模型項目,覆蓋了多個行業領域。無論是南方電網電力行業大模型“大瓦特”,還是中石油聯合科大訊飛打造的330億參數 “崑崙大模型”,抑或是中核集團與中核八所聯合發佈的首個核領域數字生產力平臺“龍吟·萬界”,都是國資央企模型應用的典型落地項目。
據長期關注大模型市場中標情況的智能超參數發佈的《中國大模型中標項目監測報告 (2024)》(下稱《報告》)顯示,2024年全年,可統計的有931家央國企開展大模型招標,在整體市場上的數量佔比爲61.25%,其中有551個招標項目披露金額約32.2億元,佔整體市場的49.8%。而2023年全年市場公開披露的大模型中標項目及中標金額分別僅爲92個、7.89億元。
從數據橫縱對比來看,央國企的2024大模型落地趨勢和變化呈指數上漲,無論是招採金額上,還是招採數量上不僅遠超2023年整體市場總量,並且在整體市場中也佔據較大份額。回到2024年全年趨勢,季度央國企大模型招標項目數量及金額穩定上揚,並且在第四季度出現了長足加速,超過了前三個季度之和。
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招商局集團、國家管網集團、中國石油、華潤集團、中國鐵塔等大型央企在大模型市場上非常積極。值得注意的是,應用類項目採購是央國企的採購重點,大模型採購金額佔總採購金額的54.5%。從增長趨勢來看,2025年央國企擁抱大模型的速度還在持續提升,而且大模型應用落地有望成爲絕對主力。
日前,智能超參數統計了2024年大模型中標項目數量,在專注於toB端業務的大模型獨角獸企業中,智譜和中關村科金的表現尤爲突出,成爲中標央國企項目數量最多的佼佼者。
智譜作爲較早涉足B端服務的獨角獸,定位精準,一直在toB端發力。24年內,智譜成功中標28個項目,其中19項來自央國企,且中標數量與行業季度趨勢相吻合,呈現出逐季攀升的良好態勢,展現着在行業內不菲的競爭力。目前,智譜的B端商業化團隊已重點佈局科技互聯網、垂直行業領軍者、大型國央企及汽車手機四大領域。
中關村科金作爲專攻行業大模型ToB市場的大模型技術與應用公司,聚焦企業與客戶連接的領域,全力打造出實現企業一站式大模型應用落地的 “得助大模型平臺”。該平臺已有超200個各種類型的智能化組件,覆蓋了銀行、證券、交通建設、政務、零售物流等多個行業,全面滿足智能客服、智能營銷、智能運營、知識管理等通用核心場景的大模型應用落地需求。
行業資深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中關村科金2024年持續發力,已與某特大型中央製造企業共建了工業大模型應用平臺,爲某中央交通運輸企業打造了交通運輸運維大模型,爲某央企汽車集團打造了大模型員工助手等大模型落地項目。
在大模型企業探索toB端的過程中,行業中一直流傳着“中標越多,失血越快”的聲音,已有大模型企業選擇 “抱團取暖”,以求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2025年開年,零一萬物宣佈與阿里雲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合作中成立“產業大模型聯合實驗室”,將聯手加速大模型從技術到應用的落地。此次開年零一萬物就積極調整戰略方向,其效果還需2025年的進一步檢驗。此外,中關村科金也與華爲雲等大廠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2023年推出的得助大模型平臺就已支持10餘種國內外主流通用大模型。
只有在具體的應用場景中,大模型才能夠產生價值。
這意味着,大模型要在央國企中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企業的業務場景和組織流程。在2024年中,應用類項目的採購金額佔總比的54.5%,成爲了央國企的採購重點,也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央國企在大模型落地的路徑選擇上,結合其核心業務場景雖各有差異,但殊途同歸。部分央國企通過從算力和數據出發,構建通用大模型,深度賦能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還有很多央國企根據自身行業需求,開發行業大模型和細分領域專用大模型,這些模型針對特定行業的需求進行優化,提升行業智能化水平。此外,與科技公司合作開發大模型,逐漸成爲了央國企的新選擇,以專業技術助推大模型的商業化落地。
儘管企業級市場空間廣闊,但多元化、差異化的場景意味着更加細化的需求。中關村科金總裁喻友平曾在公開發言中提到,企業智能化先要有一個大模型中臺,它相當於發電站,能把電造出來;“電”就是大模型,它只是一種能力,然後還需要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各類電器,也就是各種大模型應用,來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
在2024年12月,中關村科金正式發佈其在大模型時代的“三級引擎戰略”,基於實踐提出了 “平臺+應用+服務”是企業大模型落地的最佳路徑。既要實現客戶的價值,又要能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同時還要有全鏈條的服務。
零一萬物、科大訊飛等也在走這條路。零一萬物就toB層面基於“Infra+大模型+應用”三位一體戰略,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曾在公開場合強調:“全鏈條的投入,是科大訊飛拿下大量項目的核心原因。”
因此,對於大模型企業來說,如何在央國企市場中持續深耕併成功落地應用,將是未來競爭的關鍵所在。而對於央國企來說,誰能更好的發揮大模型應用的落地價值將會是其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