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加速“去小貸”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 董晗萱)又有央企子公司掛牌轉讓旗下小貸公司股權。8月14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廣州產權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保利南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利南方”)、保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利控股”)聯合轉讓廣州保利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利小貸”)2億股股份,佔總股本的100%,轉讓底價約2.81億元。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保利南方、保利控股均爲中國保利集團旗下100%控股子公司。根據掛牌項目信息,保利小貸成立於2015年10月,註冊資本爲2億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楊鴻未,目前由保利南方持有94%股份,保利控股持有6%股份。

轉讓公告同時透露了保利小貸的業績情況。截至2023年底,保利小貸營業收入爲8459.33萬元,淨利潤1890.12萬元。公司資產總額達43616.73萬元,負債總額爲15531.93萬元。而進入2024年,保利小貸營收、淨利潤大幅下滑。截至2024年7月31日,其營業收入僅爲3.86萬元,淨利潤降至28.92萬元,資產總額縮減至28913.99萬元。另據2020年原銀保監會與人民銀行聯合發佈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註冊資本不低於10億元,且需一次性實繳。由此看來,保利小貸的註冊資本與合規要求尚有差距。

保利小貸面臨的種種困境或是小貸行業洗牌的一個縮影。一方面,近年來小貸行業合規建設已成爲地方金融管理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大量失聯類、空殼類小貸機構在摸排整治中被“揪出”、清退;另一方面,行業“優勝劣汰”加劇,競爭力低的小貸公司陸續轉讓股權、註銷,部分互聯網巨頭旗下的頭部小貸公司則不斷增資及拓寬融資通道。

根據人民銀行發佈的最新小貸公司數據,截至2024年6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5428家;貸款餘額7581.41億元,上半年減少100億元。對比來看,相較於2017年“巔峰時期”的8610家、貸款餘額9704.16億元,小貸領域的各項數據均有不同程度“縮水”。

保利集團兩子公司掛牌轉讓保利小貸的另一主要原因,關乎國資委的一則要求——“退金令”。2023年6月,國務院國資委下發《國有企業參股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國有企業堅持聚焦主責主業,符合企業發展戰略規劃,嚴控非主業投資。今年5月末,《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問責規定(試行)》發佈。其中要求各中央企業原則上“不得新設、收購、新參股各類金融機構”“對服務主業實業效果較小、風險外溢性較大的金融機構原則上不予參股和增持”。

正因如此,目前已有十餘家國央企通過公開掛牌方式,出清旗下銀行、保險、小貸、融資擔保公司股權。例如7月下旬,中國電信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翼電子商務”),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重慶衆安小額貸款有限公司41.18%股權、甜橙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和天津天翼融資擔保有限公司100%股權。

自此,天翼電子商務告別了小貸牌照。彼時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同樣是其對於利潤率、減輕包袱、聚焦主業的綜合考量之下的結果。

在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看來,國資央企在“退金令”後持續出清小型金融機構股權,主要還是爲了響應監管精神,整合與優化旗下泛金融業務,將精力與資源聚焦在更重要的主業方面。

“預計後續可能有更多國資央企陸續調整,轉讓相關金融資產。”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說道。央企、國企清退一些對主業貢獻小的金融股權,有利於企業提升主業創新能力與市場競爭力,降低金融風險外溢影響。

洗牌加速,是否意味着昔日輝煌的小貸已成爲“棄子”?在業內人士看來,答案並非肯定。蘇筱芮指出,小貸行業身處變局,未來仍將加速優勝劣汰,從業機構仍將延續分化發展的趨勢,擁有技術創新能力及較強的拓客運營能力,同時能牢牢把控合規底線的小貸機構有望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