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獨家 | 小鵬 MONA 進展 :姜文出任總負責人,引入比亞迪電池

21世紀經濟報道 吳曉宇 北京報道

繼蔚來推出追求銷量的新品牌 “樂道” 後,小鵬也將實現增長寄希望於第二品牌——MONA。

21世紀經濟報道從多方獨立信源處獲悉,MONA 首款車在小鵬肇慶工廠生產,試製車已下線,即將進入 PT2 階段。電池供應商包括比亞迪。

PT( Production Trial)是汽車批量生產前的驗證階段,一般分爲 PT0 、 PT1 和 PT2 。完成 PT2 後,MONA 便會進入預生產(PP)和小批量生產(SOP)。

MONA 所在的小鵬肇慶工廠,年產能是 20 萬輛,這裡也是小鵬爆款車型 P7 的生產地。今年 1 月末,爲了新車型投產,小鵬投資億元,升級改造了肇慶工廠的整車生產線。

爲了牽頭樂道,蔚來 CEO 李斌從外部引入高管 —— 迪士尼背景的艾鐵成擔任總裁。但小鵬子品牌 MONA 的總負責人則是通過內部選拔。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MONA 的總負責人是姜文,職級 P9 ,他在小鵬多年,管過項目、負責過質量。加入小鵬前,姜文曾供職于吉利汽車研究院和寶能汽車。

MONA 是滴滴造車項目“達芬奇”的前身,去年 8 月,小鵬以約 54 億元人民幣的總對價,收購了這一造車項目。MONA 首款車是 10 萬至 15 萬元的 A 級緊湊型電動轎車,將搭載小鵬高等級智能駕駛系統,預計 6 月發佈,三季度上市並交付。

“MONA 目前是小鵬內部壓力最大的團隊”,一位接近小鵬的知情人士評價。今年前 4 個月,小鵬實現銷量 3.12 萬輛,月均不足萬輛,僅完成年銷量目標 28 萬輛的 11.1 %。要想實現目標,在剩下的 8 個月,小鵬必須月銷超過 3 萬輛。作爲今年的走量新產品,MONA 承載的希望和壓力可見一斑。

但小鵬汽車 CEO 何小鵬對 MONA 寄予厚望。今年 4 月北京車展上,他對 MONA 的期待是,“下半年超過小米 SU7 ”。小米 SU7 於 4 月 3 日開啓交付,目標是今年交付 10 萬臺。

滴滴的設計、小鵬的智駕、15萬級的價格

達芬奇項目承載着滴滴造車的野心。2021 年初,滴滴內部秘密啓動“達芬奇項目”,計劃造一款面向乘用車市場的純電動轎車。

爲了造車,滴滴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達芬奇項目負責人是滴滴出行副總裁、小桔車服總經理楊峻。巔峰時期,人員規模一度達到 2000 人,團隊主要成員來自北汽和寶能汽車。據滴滴和小鵬的交易公告,這一項目在 2021 年、2022 年分別淨虧損 7.63 億元和 26.38 億元。

小鵬聯席總裁顧宏地在去年 8 月末接受媒體採訪時評價,這款智能電動轎車“完成度非常高”,對於小鵬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資產”。

但造車是一門極具挑戰的生意,滴滴的造車路一波三折。

在達芬奇項目啓動前,滴滴曾與比亞迪“聯合造車”。滴滴負責產品定義,比亞迪負責工程開發和落地,並於 2020 年 11 月推出首款定製網約車 D1 ,董事長程維親自站臺。按照程維的規劃,D1 每 18 個月迭代一個版本,到 2025 年,D1 會迭代到 D3 ,搭載自動駕駛的共享汽車有望在滴滴平臺普及超過 100 萬臺。

2021 年、2022年,D1 的銷量僅爲 1.01 萬輛和 994 輛 —— 甚至不及一款當紅車型的月銷量。2021 年 11 月,理想ONE 月銷量達到 1.34萬輛。

在與比亞迪的合作中,滴滴負責的大多是關於乘坐體驗的部分,包括內外飾造型、座椅原型等,並沒有掌握核心技術,話語權也更少 —— 雙方的合資公司中,比亞迪和滴滴分別佔股 65% 和 35% 。2021年,滴滴放棄合作造車,啓動達芬奇項目,開啓獨立造車。

獨立造車不僅財務負擔重,實現盈利的時間也很長。招股書顯示,2022年,滴滴虧損達到 238 億元,要想實現盈利,需要耗費更久。從創立到盈利,理想汽車花了 8 年,特斯拉花了 10 多年。爲了能夠順利生產,車企還需要拿到生產資質。2022 年 3 月,爲取得造車資質,滴滴被曝計劃收購新能源汽車廠商國機智駿,但該計劃在之後的一年半並無進展。

最終,滴滴的造車夢交由小鵬汽車實現。去年 8 月,小鵬以約 54 億元人民幣的總對價,收購了這一造車項目。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達芬奇團隊解散後,原負責人楊駿已加盟寧德時代,任職時代電服公司總經理,剩下的百餘個成員併入小鵬 MONA 團隊,這些成員大多集中於智能座艙、軟件開發等領域。

雙方分工明確。針對 MONA 首款車,原滴滴團隊負責了設計、一部分研發和銷售。小鵬接手後,負責研發、供應鏈和生產製造等,以及面向普通消費者的銷售。

“在 10 餘萬價格的基礎上,MONA 最看重的因素是設計、續航、智駕。”一名接近小鵬的知情人士稱。

設計主要由原滴滴團隊操刀,小鵬團隊也會做一些小幅修改。從諜照來看,該車採用流線型外觀,配備一體式前後燈組。

續航上,知情人士稱,MONA 首款車的電池供應商包括比亞迪,續航超過 500 km。這和起售價 17.99 萬元的 G6 入門版車型的 580 公里續航相當。

MONA 也將是小鵬把高階自動駕駛推廣到更便宜車輛上的關鍵一步。據何小鵬去年 8 月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小鵬將用包含 XNGP (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和 X-EEA3.0 電子電氣架構等的扶搖架構改造 MONA 。

錯位競爭小米、賽力斯,MONA 用智駕打比亞迪

20萬-30萬元市場,是何小鵬心中最好的市場,具備一定溢價能力,又足夠大。

小鵬將旗下 3 款產品佈局在這裡,分別是定位中型純電轎跑的 P7i 、定位中型 SUV 的 G6 和定位大五座SUV的 G9 。

但在當下,20萬級新能源市場也是競爭最激烈的戰場。今年以來,小米SU7、賽力斯問界新M5、理想L6 、新極氪001 等新品上市,和小鵬旗下產品正面交鋒。他們各有各的長處。小米長於品牌和流量,新極氪001 的優勢在於性能,其頂配版零百加速只要 3.3 秒。問界新 M5 智駕版以智能化爲標籤,它是首款同時搭載 HUAWEI ADS 2.0 ⾼階智能駕駛系統和鴻蒙智能座艙3.0的車型。

小鵬長於智能駕駛,但旗下幾款主銷產品是上市多年的老車,已經歷過爆款週期,與新品競爭時很難脫穎而出。

小鵬 P7 已經賣了 4 年,“在新能源裡算一款老車了”,一位小鵬經銷商說。P7 在2021年月銷量最高突破 9000 輛,去年3月改款 P7i 上市後銷量在5000輛左右,但在今年4月,銷量跌至 2383 輛。G6 也經歷過短暫的爆款週期,去年四季度銷量一度超過8000輛,今年一季度銷量回落至千餘輛。而 G9 距離首次上市有 1.5 年。

小鵬今年上市的首款新品是 X9,正式上市時起售價 35.98萬元,是產品組合中毛利率最高的產品,銷量拉昇作用有限。今年前 4 個月,小鵬銷量是3.12萬輛,不及蔚來的 4.56 萬輛和理想的 10.61 萬輛。

MONA 是小鵬今年的第二款新品,這款低價智能車將承擔起小鵬走量的重任。

比亞迪是 MONA 避不開的對手,據懂車帝,今年4月,比亞迪秦 PLUS DM-i 和元 PLUS 分別賣了2.78 萬輛和 2.33 萬輛,位列 12萬- 18 萬元新能源產品的前兩名。但和比亞迪比,小鵬智能化優勢明顯,旗下XNGP系統是國內首個量產的全場景輔助駕駛系統。

何小鵬去年 8 月接受媒體採訪時稱,MONA 的競爭力將遠超市面上的產品,他保守銷量預期在一年 10 萬臺以上。

幾位接近小鵬的經銷商稱,對於 MONA 的渠道建設,小鵬變得更加務實,“前期會在有條件的小鵬綜合店中開‘店中店’,之後再爲 MONA 品牌單獨開店。”

在普通消費者(C 端)外,MONA 也將同時賣給網約車隊等運營車輛需求方(B 端)。

滴滴是小鵬賣車的得力幫手。去年8月,小鵬和滴滴達成了連續兩年下限爲 10 萬臺,上限爲 18 萬臺的年銷量對賭協議:這兩年彙總,當年銷量超過 10 萬臺時,滴滴將開始獲得小鵬增發的股份,當銷量達到 18 萬臺時,能獲得最高增發數量,第一階段小鵬最多需向滴滴發行約 1405.46 萬股,第二階段是1427.65 萬股。

爲了追求銷量增長,蔚來、小鵬齊下探,發佈子品牌,推出更低價的車型。但從長遠來看,運營好兩個品牌,需要更精準的產品定義、避免內部競爭,還要有健康的現金流做支撐。謀求銷量背後,留給蔚來和小鵬的新考驗也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