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藥品銷售排行出爐 黃斑部病變用藥排名躍升
人口高齡化使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患者變多,加上健保給付放寬等因素,都可能是相關藥品銷售量增加的原因。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許多長輩面臨視覺退化等困擾,這也使得治療黃斑部病變用藥「採視明」,在藥品銷售排行一口氣躍升6個名次,在2023年銷售量突破14億元,較前一年增加逾1億元。醫師推估,人口高齡化使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患者變多,加上健保給付放寬等因素,都是增加的可能原因。
根據「2023年臺灣藥品銷售(健保與自費市場)排行榜」,有2款藥與黃斑部病變治療相關,分別是排名第3的癌症標靶藥物「癌思停」,以及第16名的「採視明」,前者適應症相當多元,包含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乳癌或非小細胞肺癌等,後者的排名則從2022年的第22名,上升至去年的16名,金額達14億。
藥師柯明道表示,2022與2023年前20名統計相比,唯一有變動的是,原本排名第20的白血病用藥「基利克」跌出榜外,由「採視明」入榜,且升至第16名,可看出現在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患者有增加的趨勢,癌症用藥「癌思停」,也廣泛用於黃斑部病變治療,未列入前20名的的樂舒晴,用量同樣不可忽視。
目前黃斑部病變治療用藥,以癌思停、採視明、樂舒晴等爲多,基隆長庚醫院院長、亞太玻璃體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賴旗俊指出,這些都和溼性黃斑部病變相關,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糖尿病造成視網膜病變、高血壓導致的眼中風等。
賴旗俊分析, 這類用藥增加,可能有2個原因,第一個是高齡化病人增加,隨年紀增長,疾病發生比率增加,未來使用率也會增高,這點在其他國家也有觀察到;第二點則是健保署放寬給付標準,因爲採視明、樂舒晴等藥品都很昂貴,放寬針劑給付對民衆是一大福音。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通常在50歲以上就會開始出現,賴旗俊表示,溼性黃斑病變大致會發生在4大類族羣,依序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糖尿病造成的視網膜病變、高血壓導致的眼中風,少數爲高度近視。
賴旗俊說,黃斑部病變患者,通常會出現中心視野模糊或產生黑塊、看東西扭曲或變淡、變暗等,出現症狀且未改善時,就要馬上就醫,畢竟所有疾病都是愈早治療愈好,如積極治療,約有8成可以維持或進步。
現在人手一機,針對使用3C產品的族羣,賴旗俊提醒,3C產品就像手電筒,眼睛長時間暴露在這樣光線當然不好,最重要的是不要長時間近距離看東西,建議每使用30分鐘要休息10分鐘,或使用20分鐘後,凝視6公尺處20秒。
根據「2023年臺灣藥品銷售(健保與自費市場)排行榜」,有2款藥與黃斑部病變治療相關,分別是排名第3的癌症標靶藥物「癌思停」,以及第16名的「採視明」。資料來源/「2023年臺灣藥品銷售(健保與自費市場)排行榜」
最新臺灣藥品銷售排行榜出爐,前20名中有9項爲癌症治療用藥,第1至5名和前一年相同,尤其蟬聯冠軍的肺癌標靶藥物「泰格莎」,金額更從超過31億元,攀升至近35億大關。資料來源/「2023年臺灣藥品銷售(健保與自費市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