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兩岸年度漢字 共同解悶
2020海峽兩岸年度漢字11日在臺南學甲慈濟宮揭曉暨筆會,書法家揮毫,由左至右分別爲書法家王爲權、嚴建忠、陳嘉子、陳美秀、中華書學會長張炳煌、中國時報董事長王豐、臺南學甲慈濟宮董事長王文宗以及臺北書院山長林谷芳。(林志鈺攝)
以展現漢字藝術精髓,延續漢字傳統文脈爲宗旨,由《旺報》、《海西晨報》共同舉辦的海峽兩岸漢字節,自2008年開始迄今已邁入12年,是全球唯一由兩岸共同評選的年度漢字活動,11日在臺南慈濟宮揭曉2020年最能代表兩岸民衆年度心聲漢字「悶」。
活動每年都會選出象徵着兩岸民衆年度共同心聲的漢字,自2008年起已陸續選出震、生、漲、微、平、進、轉、和、變、創、望、困等字,這些字亦可觀察到這10幾年間兩岸關係的變化。
今年被悶住 共同心聲
今年漢字節活動共創下1520萬人次的歷史新高,更較去年近千萬人次參與票選人數大增5成,最終「悶」字從「勢」、「濟」、「活」、「健」、「過」、「愛」、「悶」、「關」、「合」、「制」等40個入選漢字中脫穎而出,以87.8萬獲選爲2020年度漢字。
11日年度漢字揭曉大會由醒獅團揭開序幕,包括中國時報董事長王豐、臺南學甲慈濟宮董事長王文宗、臺北書院山長林谷芳、中華書學會長張炳煌、書法家嚴建忠、陳美秀、陳嘉子、王爲權等共同參加揭曉大會暨筆會。
張炳煌表示,這個字選的非常切題,不管兩岸哪個地方,每個人今年真的是被悶住了,很多事情也解不開。從會意角度,「悶」就是「心」擺在「門」裡面,人的心要是被門框住,自然就會感到非常鬱結,這也切合大家過了一年的心聲。
海西晨報社長暨總編輯陳煒明表示,「悶」字,有時讀去聲、有時讀平聲,有時作動詞、有時作形容詞。當作形容詞就代表一種狀態,就像疫情造成封城封門關在家;當作動詞代表翻山阻隔,密不透風,使人心情鬱結,當然悶悶不樂。
從文化的根 尋求脫困
陳煒明表示,要從中華文化的根去尋找當下解困之道,封閉的門阻絕了心的溝通,破門而出則心之所至,天地寬闊;破門而出則否極泰來,春風化雨;我們要在困局中求破局。他認爲只要兩岸人民的心是向上的,溝通的門是敞開的,沒有什麼風險是是克服不了的。
中國時報董事長王豐表示,漢字節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要緬懷我們的祖先,同時薪火相傳,兩岸三地的炎黃子孫都有一個堅韌的生命力,把我們悠久、優良的歷史文化,一代代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