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縣66個出問題!農村學生營養餐補貼不能成“唐僧肉”

《國務院關於202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顯示,國務院對13省159縣2021年至2023年8月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進行審計後發現,部分補助資金管理使用較爲混亂。

審計發現,專項資金有的被直接挪用,66縣將19.51億元用於償還政府債務、基層“三保”等支出;有的被變相擠佔,41縣和1533所學校等通過壓低供餐標準、虛構採購業務等變相截留擠佔2.7億元;有的被串通套取,5縣教育部門與中標供應商合謀,通過供應商分紅、捐贈等方式套取4216.02萬元,用於發放福利等。

始於2011年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許多研究表明,向農村欠發達地區的義務教育學生提供營養餐補貼,是降低兒童營養不良率、提高認知能力與學習成績的重要手段。然而,《報告》提醒大家:要警惕營養餐補貼在少數地方變成“唐僧肉”。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關乎廣大農村學生能否吃得好、吃得健康。挪用、擠佔相關資金等行爲,無異於“鷺鷥腿上劈精肉”,不僅會妨礙農村學生的健康成長,還會阻礙教育均衡化發展。無論是被直接挪用、被變相擠佔還是被串通套取,都源於一些地方尚未紮緊制度的籠子,讓部分動了“歪心思”的人有機可乘。

要根治相關亂象,堅決斬斷從孩子口中“奪食”的黑手,確保每一分補助資金都用在學生身上,需要多管齊下。首先,各級各地相關部門尤其是在審計中發現問題的地方,要嚴肅處理涉嫌違紀違法違規的相關人員,並舉一反三,採取有效舉措堵住補貼資金管理、供餐企業監管等工作中的漏洞,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其次,各級各地相關部門還要充分運用大數據等新手段,加強對相關補貼使用情況的日常監管,緊盯資金開支,一一覈查日常賬目。同時,要及時公佈查處的典型案例,始終保持利劍高懸,達到以儆效尤的效果,促使相關人員不敢挪、不敢佔。

此外,要進一步強化監管力度,對補貼資金的使用、供餐企業的選擇進行規範和約束,明確政府部門、學校、企業、家庭等各方面的職責,建立負面清單制度,讓每一分錢都真真正正花在“刀刃”上。

編輯/譚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