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幾招,驚蟄不“驚”春歸不“敏”

“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3月5日,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春雷乍動,入冬蟄伏的動物鳴蟲紛紛甦醒出走,人體肝陽也進一步上升,易發生上火、感冒、過敏、情緒急躁、頭痛失眠,甚至血壓波動等情況。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醫生支招,讓您順應自然,心身“平和”,做到驚蟄不“驚”,春歸不“敏”。

驚蟄時節,人體肝陽上升。肝屬木,日常起居需順應肝木之舒展之性,讓身體徐緩甦醒,晨起伸伸懶腰、飲杯溫開水或淡綠茶,遇事寵辱不驚,五臟氣血平和。《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夜臥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此處的“披髮緩行”講的即是一種放鬆平和的狀態。

中醫講“百病生於氣”。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下,保持穩定的心態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驚蟄時肝氣偏旺,人產生不良情緒、激動暴躁時,儘量調節呼吸,“穩”住自己;可以配合按揉胸部的期門穴(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順順肝氣;日常配合適量運動,保證睡眠,避免進食燥烈上火的食物。中醫認爲,情志過激可致病,當壓抑的情緒累積超出了肝的疏泄能力,則氣機鬱結或發生肝陽亢旺,暴躁的同時還能低落抑鬱,或是思慮過重,進而伴發食慾下降、睡眠障礙等,建議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上肢舒展運動、頭部兩側和後頸部的按摩有助梳理氣機,進食新鮮水果和綠色蔬菜能協助疏肝解鬱,如芹菜、茼蒿、蘿蔔、荸薺、金橘等。切記上火急躁或發生口腔潰瘍、麥粒腫等病證時禁食麻辣火鍋、燻烤羊肉等燥烈食物,否則可能引發流鼻血、出現便血等。不少高血壓、甲亢、甲狀腺和乳腺結節等疾病的患者,經常咽痛、咽喉異物感,依據肝經的循行部位辨證,屬於肝鬱氣滯和火旺,不妨走出治療咽炎的誤區,試試薄荷、陳皮、鉤藤、菊花(各6g)代茶飲理氣清熱化痰,適合驚蟄時節“壓驚清肝”,緩解以上不適。

日常可選擇四肢部位具有平肝理氣功效的穴位進行按摩,易於操作;特別是辦公室久坐族、愛生悶氣或急躁者,在繁忙之餘,可用拇指或刮痧板,揉按肝經的蠡溝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蠡溝穴有疏肝行氣、散結清熱功效,揉按時有酸脹感爲宜,每組20-30次,每日兩組,堅持揉按,有助舒緩情緒、去火助眠,患高血壓和身體多髮結節樣病變者尤爲適宜。

此時節,自然界草木萌發、繁花吐蕊,本應是心情愉悅地賞花踏春,但各種花粉、樹毛等飄散於空氣中,極易引發過敏反應,也讓人心“驚”膽戰。不少人常常是“一把鼻涕一把淚”,部分朋友還會發生“紅眼病”、皮膚自帶“紅彩妝”,重則發生咳嗽喘息、呼吸困難等。

中醫認爲,春季過敏性疾病與正氣不足、感受“風邪”、肝經風熱等密切相關,養生原則以“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爲根本。春屬木、主風,春季過敏發生的流鼻涕、打噴嚏、蕁麻疹等特點,與肝、風邪特點相應。驚蟄時節,扶正、祛風、調肝有助於緩解過敏。

過敏人羣除了常規預防和抗過敏治療外,建議提高正氣,規律作息、保證睡眠;做好口罩、眼罩等防護,適當戶外有氧運動,增強衛外固表的能力。體瘦怕風、稍一受涼即噴嚏鼻塞者,經專業中醫辨證屬於氣虛證者,可趁一年之春“補肺固表”補補氣;選擇黃芪、防風、大棗三種藥食同源,煮湯(藥材各10g、燉煮30分鐘)或泡茶(各6g)均可,有助提高正氣、抵禦體虛者的“春風過敏”。

過敏伴胸悶口乾、焦慮失眠者,可飲用烏梅玫瑰飲,其氣味芳香、酸甘可口,有助調理肝氣。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烏梅提取液能夠抑制肥大細胞的脫顆粒反應、降低組胺釋放等,進而發揮抗過敏作用;玫瑰花入肝、脾經,能行氣解鬱;烏梅味酸性主收斂,與中藥配伍可發揮抗過敏的作用;眼部紅癢者可加菊花或桑葉3-5g同飲。

寵辱不驚,坐觀雲捲雲舒

閒庭信步,笑看花開花落

願您健康享春光!

作者介紹:

劉偉,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2022年遴選爲北京市第六批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師從中醫風溼病專家董振華教授。專業方向爲內科雜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宣磊,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董振華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擅長:中醫風溼病、中醫婦科病、圍產期疾病、內科疑難及常見病等中西協同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