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 | 不覺,春已過半

時光如梭,春日真的來臨了,今天就是驚蟄,春雷動,萬物生!

驚蟄,春天第三個節氣。

在我們還在等待春天的時候,春天已經過半了。

驚蟄,古稱“啓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着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爲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爲“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爲“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關於驚蟄,這幾點,你必須知道:

1.

到底是“蟄”還是“蜇”

春天的樣子,大概是褪去背了一個冬季的厚重外套,穿上亮色的衛衣搭配牛仔褲和帆布鞋,站在熟悉的街口,擡頭望天,春風拂面,不由自主地哼起小調,大步向前,無所畏懼。

可在連綿的春雨中,寒氣未脫,春已過半。關於驚蟄,其實很少有人分得清“驚蟄”還是“驚蜇”,這裡有必要說一下,免得發朋友圈貽笑大方。

蟄,是動詞,就是動物冬眠,不吃不動,所以就有了蟄蟲的說法,所以驚蟄,就是天氣轉暖,蟄蟲驚醒。

蜇,更多情況下是動詞,比如蠍子蜇人,蜜蜂蜇人;當然這個字也是名詞,一般就是指海蜇,也就是水母。

所以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用錯哦。

2

驚蟄 別稱

該節氣在歷史上也曾被稱爲“啓蟄”。《夏小正》曰:“正月啓蟄”。在現今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啓蟄”這個名稱。

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爲“啓”,爲了避諱而將“啓”改爲了意思相近的“驚”字。同時,孟春正月的驚蟄與仲春二月節的“雨水”的順序也被置換。同樣的,“穀雨”與“清明”的順次也被置換。

漢初以前 立春—啓蟄—雨水—春分—穀雨—清明漢景帝代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進入唐代以後,“啓”字的避諱已無必要,“啓蟄”的名稱又重新被使用。但由於也有不用慣的原因,大衍曆再次使用了“驚蟄”一詞,並沿用至今。日本與中國一樣,在歷代的具注歷中使用“驚蟄”。此後,日本也採用了大衍曆與宣明歷。“啓蟄”的名稱在日本的使用始於貞享改歷的時候。

3

驚蟄 物候

桃始華:桃,果名,花色紅,是月始開。

倉庚鳴:庚,亦作鶊,黃鸝也。《詩》所謂“有鳴倉庚”是也。

《章龜經》曰:“倉,清也;庚,新也。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

《詩》曰“黃鳥”,齊人謂之“搏黍”,又謂之“黃袍”,僧家謂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黃,又名鵹黃,諺曰:“黃慄留黃鶯”,鶯兒皆一種也。

鷹化爲鳩:鷹,蟄鳥也,鷂鸇之屬;鳩,即今之布穀。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農家無閒。可謂左河水之“一聲霹靂醒蛇蟲,幾陣瀟瀟染紫紅。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啓春耕。”這時,我國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爲3—6℃,江南地區爲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還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4

驚蟄 詩詞

秦樓月 · 浮雲集

范成大

浮雲集。

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

拂牆濃杏燕支溼。

燕支溼。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菩薩蠻 · 春雨

蕭漢傑

春愁一段來無影。

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溼闌干。

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

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觀田家

韋應物

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爲喜。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時間,其實就是四季的輪迴,是門前的花開花落。

今年是每天讀詩詞與大家度過的第8個春季,在詩詞的海洋裡,很幸運有你們一起相伴,我們無數個日夜在與你分享詩詞的感動,但願這些美好的詩詞能成爲你美好時光中燦爛的花朵,絢爛你的人生四季。

如今立春、雨水、驚蟄,二十四節氣已過三,春季已過半。人生不也才短短數十春嗎,春雨也柔,春陽也暖。莫辜負這大好時光。趁着春光正好,讀書、出遊,盡享這美好時節吧。

作者 | 素心

投稿 | wangyw1027@163.com

入羣學習 | 微信(15116151869)

圖片 | 來自花瓣網,如侵權立即刪除

文字內容 | 文章內容爲原創,未經許可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