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新規後率先獲批,揭秘首義科創母基金背後的神秘面紗
各地發力母基金的大趨勢之下,武漢也迎來了一支科創母基金。
近日,首義科創母基金已經完成工商註冊,該基金由武漢市武昌區財政及區屬國資平臺全額出資,總規模達50億元。據瞭解,設立首義科創母基金是武漢市武昌區貫徹落實省市科技創新戰略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在史上最嚴私募新規和極其嚴苛的窗口指導背景下,作爲首義科創母基金的唯一受託管理機構——武漢首義科技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後文簡稱“首義”)率先獲批國資背景管理人引起行業廣泛關注。
首義爲何能率先獲批?有哪些獨特亮點?對全國各地政府母基金管理人的資格申請有何參考價值?針對這些問題,36氪與首義科創母基金管理合夥人龔小林展開了一次深入對談。
率先獲批國資基金管理人背後
私募投資行業正在迎來強監管時代。
自2023年以來,證券行業首部行政法規《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以及《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等一系列法規接連出臺,以“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自律性規範”爲框架的私募監管制度體系持續優化。
相關政策的落地,爲行業加速出清和長遠規範發展有着重要意義。但同時,也大大提高了行業入門門檻。基於此,首義率先獲批爲區級國資基金管理人,在當下的行業語境裡具有標杆價值。
“從2023年3月開始籌備牌照申請,到去年7月底第一次提交,以及後續的多次反饋、再提交,我們也是‘摸着石頭過河’,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龔小林告訴36氪,“在籌備過程中,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給予了極大支持。”舉個例子,爲了配合控股股東的調整,武昌區政府在實踐過程中進行了大量協調溝通工作,並將股份劃轉至國資局,由國資局直接作爲此次基金管理人的控股股東。這在湖北省無先例,也在全國屬於極少案例。
又比如在管理人登記階段,武昌區政府主動幫忙邀請業內大專家爲管理人登記事項提供支持;以及在辦理工商變更時,由於提交協會備案的時間窗口期比較緊,相關主要領導多次參與溝通協調,使進展得以快速穩健推進。
“可以說,如果沒有武昌區政府領導和各部門的全力以赴與鼎力支持,以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指導,這件事情就很難辦成。”龔小林表示。
在政府和協會支持之外,此次國資基金管理人獲批也與方案整體的嚴謹性密不可分:一方面,該方案嚴格按照監管導向,並結合武漢市武昌區的產業、地域和人才優勢進行規劃;另一方面,也充分融合了首義團隊在各細分領域的深厚積澱和資本市場積累的豐富經驗,從而找到最佳契合點。
以重要的股東結構安排爲例,此次基金就既有國資控股(65%由武昌區國資局直接持股),又有市場化的專業團隊持股(35%由首義團隊持股)。在該結構下,政府能加強對公司的監督管理,也能實現對公司的提級賦能,且在橫向協調各方面資源上給予極大支持。同時,該結構設計鼓勵核心團隊直接持有股權,從而參與、分享公司未來收益,以及承擔公司經營可能產生的虧損。
不難發現,股東結構設計反映了政府做事的決心、開放的心態和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的理念。
與此同時,首義團隊也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並在申請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其中,龔小林向正在申請或即將申請牌照的公司提供了五條寶貴建議:
·一是要有專業的團隊,只有團隊專業,方能解決很多問題;
·二是要聘請足夠強的法律團隊;
·三是對基金和公司的發展規劃要有一套嚴密邏輯;
·四是過往經驗的證據鏈非常重要,絕不能造假;
·五是團隊層面要有高度的共識。
正是憑藉多方努力,在史上最嚴私募新規下,首義得以在今年率先獲批爲區級國資背景管理人,成爲首義科創母基金的唯一受託管理機構。
投資的核心思考
基金落地後,首義會如何佈局?
在投資的整體思路上,龔小林表示公司有三大原則,即投國家有需要、市場有前景、企業有優勢的科創企業。
詳細來看,國家有需要主要是針對二十大報告裡提到的涉及糧食安全、能源安全、供應鏈安全、信息安全、國土安全等安全領域。在這些領域,國家正不遺餘力進行資源疊加布局,一些新的機會開始浮現。
市場有前景則是看未來十年,圍繞國家大政方針持續發展且具有確定性增長的行業。企業有優勢是既要考慮武漢當地已經有很強產業基礎的產業項目,又要用發展眼光去看待未來具有高增長潛力的項目。
基於上述邏輯,首義結合武漢市的區域特色和產業規劃,選定了“兩大四小”投資方向,即聚焦數字經濟、雙碳、先進製造、新材料、軍工、生物技術等領域。
其中,軟件服務、合成生物、新能源船舶、空天信息等細分賽道是重點關注方向。“我們會有70%到80%的資金,以及70%到80的團隊成員會在這四個細分領域上深耕。”龔小林表示。
需要重點提到是,基金在落地細節方面也有充分考量。比如作爲產業基金,首義會充分發揮武漢的科研優勢,與地區範圍內圍繞“兩大四小”行業相關的國家研究中心、國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省級實驗室、特色院校、新型研發機構等展開合作,聚焦重點行業,聯合產業方,通過產業賦能和資本支持提高高校、研究中心和實驗室的科技成果產業化落地的效率和成功率,解決技術從實驗室到產業的工程化、市場化、資本化的難題。
當然,產業孵化的邏輯並不只僅限於本地。在具體標的選擇上,首義的目光會跳脫湖北,聚焦全中國進行賽道落子。
“總的來說,我們以科創母基金爲基礎,通過直投和組建行業子基金及天使子基金的方式進一步引入產業合作方,從而真正實現‘科研+產業+資本’的發展模式。”龔小林表示。
多措並舉下,首義科創母基金既能爲創投行業帶來寶貴的一股活水,助力國家重視的新興產業發展;亦能爲武漢市武昌區進行資本招商,加速產業集羣的形成,實現強鏈補鏈,提高當地整體競爭力。
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未來新樣本
在當下的創投敘事邏輯中,新的產業趨勢已經出現。
從各地的動作來看,部分地方政府已經開始以更開放心態找專業機構管理母基金,採用市場化決策,尊重市場的專業;與之一起的是,母基金在服務地方產業強鏈補鏈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起到了更爲廣泛的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各地政府愈發意識到,要形成良好的投資和產業發展環境,就要匹配更好的營商環境、擁有更強的產業轉型定力,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共識和機制設計,產業發展方能真正行穩致遠。
畢竟,未來城市的競爭,核心必定是產業的競爭。因此,誰能率先在科技創新產業上找到突破口,誰就能在未來搶佔城市競爭的制高點。
作爲中國四大科教中心城市和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武漢市已經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投資環境,特別是在科研實力和創新活力方面,於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都享有盛譽。
數據可以一窺成績。目前,武漢市擁有83所普通高校,7所211高校(包括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兩所985院校),以及超過135萬的在校大學生,這些共同構成了武漢市強大的科研人才庫。此外,武漢市還有30位中國科學院院士、40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加持,以及19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3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撐,這讓該市的科研生態更爲豐富,也爲未來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動能。
同時,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武漢也在該方向發力。據官方介紹,2024年以來,武漢全市政法機關圍繞提升、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制定出臺《全市政法機關優化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措施》《關於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2024—2026年)》等文件,更好地發揮了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立足於武漢市的科研沃土、優質產業基礎和良好營商環境,首義會不斷與創新平臺和孵化平臺緊密合作,共同構建起科研項目立項庫、知識產權庫和科技成果產業轉化庫,從而成爲引領城市產業生態重塑與產業升級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不僅如此,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資本助力,更離不開耐心資本的長期陪伴。“首義將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做‘耐心資本’,堅持長期投資、戰略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加大對行業科技領軍企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投資力度。”龔小林在訪談的最後着重強調。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在政產學研投等產業生態各方的共同努力和耐心資本的逐漸培育下,以武漢市武昌區爲代表的中國產城故事正翻開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