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血壓防治指南發佈,你家有電子血壓計嗎?

價格不是主要因素。只要電子血壓計經過國際化標準認定,在正確使用的情況下,結果就是可靠的。

撰文 |燕小六

時隔6年,最新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以下簡稱“新指南”)正式發表。

指南修訂學術委員會成員之一、河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郭藝芳指出,新指南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明確指出“不建議使用水銀血壓計”,而是推薦經過準確性驗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郭藝芳認爲,這標誌着電子血壓計已成爲我國血壓測量的主要工具。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科研處副處長、高血壓中心主任張毅也關注到相關描述。他告訴“醫學界”,一方面這和減少污染有關。

水銀血壓計含汞。根據“《關於汞的水俁公約》生效公告”,我國自2026年1月1日起,將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臨牀淘汰此類產品勢在必行。

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們一直在倡導居家測血壓的重要性。新指南已經將家庭血壓、動態血壓測量,都列爲高血壓診斷標準。鼓勵使用電子血壓計,就是推進居家測量的重要抓手。”張毅表示。

新增診斷標準,強調居家測量

根據2010、2018年版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高血壓是指在未使用降壓藥的情況下,診室血壓≥140/90mmHg。

而新指南則將其定義拓展爲三種情況。除上述診室血壓外,高血壓還能通過兩種“診室外血壓測量”進行診斷,包括連續5-7天的家庭血壓≥135/85mmHg;以及24小時動態血壓≥130/80mmHg,白天血壓≥135/85mmHg,夜間血壓≥120/70mmHg。

這並不是“診室外血壓測量”首次得到權威推薦。2018年歐洲高血壓指南就指出,這兩種方法、尤其家庭血壓測量,對於診斷高血壓、監測血壓波動等具有更大優勢。更早之前的2017年美國高血壓指南稱,相關方法對避免診室高血壓所致的過度藥物治療,有一定幫助。

除此之外,綜合國內外指南,“診室外血壓測量”還有助於發現白大衣高血壓、隱蔽性高血壓、清晨高血壓等特殊型。

白大衣高血壓又稱診所高血壓,特指患者僅在診室內會測得血壓升高,出了診室就血壓正常。“一部分患者到了醫院這個環境,因爲緊張、焦慮等各種原因,測量數值會偏高。”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省婦幼保健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劉燕榮告訴“醫學界”。《中國心血管雜誌》2019年曾發文稱,未經治療的白大衣高血壓可顯著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

而 隱匿性高血壓正相反,主要表現爲診室內血壓正常,居家自測卻提示有問題。這在人羣中普遍存在,一項針對694名我國南京市江寧人的調查顯示,隱匿性高血壓的患病率爲10.8%,在已接受降壓治療的高血壓人羣中,患病率更高。相比白大衣高血壓,隱匿性高血壓的心血管事件風險、全因死亡風險更高,心臟、腎臟等全身多處靶器官會受影響。

由於血壓始終處在波動之中, 若以“診室血壓”作爲唯一診斷標準,很可能導致漏診,這會給患者、臨牀診療帶來大麻煩。

張毅告訴“醫學界”,相較於動態血壓,家庭血壓測量的優勢更明顯,既能提升血壓知曉度、還可以改善血壓管理結局。

同時,由於患者本人是在相對熟悉的家庭環境中進行監測,測量天數可以更長,從而更準確、更全面地反映血壓水平。“我們中心就一直在推電子血壓日記,鼓勵患者持續地居家自測。”張毅說。

根據新指南,居家自測的結果可以指導臨牀,實現分級和分型治療。針對診室血壓升高、家庭血壓正常的患者,推薦進行規範的動態血壓監測。對未降壓治療者,應進行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預防及延緩持續性高血壓的發生;對已降壓治療者,無須強化降壓藥使用。

此外,在診室血壓測量基礎上,利用家庭自測,可以監測、明確診斷隱匿性高血壓。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礎上,考慮啓動或強化降壓藥物治療。針對家庭測量等確診的清晨高血壓,建議使用真正長效、每日1次服藥能夠控制24小時血壓的藥物。

設備發展,血壓測量能更便捷

家庭血壓測量能從2018年版指南的“可輔助調整治療方案”,升級爲最新指南的“診斷標準”,和電子血壓計技術革新、快速發展也有着密切的關係。

“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開始應用電子血壓計。很多人以爲電子血壓計不準,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只要所購買的電子血壓計經過國際標準驗證(購買時要認真查看說明書),其準確性是可以信賴的。”郭藝芳在其文章中寫道。

根據佩戴位置,電子血壓計可分爲腕式、手指式、上臂式等。其中,上臂式血壓計測量位置在上臂大動脈部位,數值相對較準。2018年、2024年修訂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以及《中國高血壓臨牀實踐指南》等,均明確推薦這類電子血壓計。

包括我國在內,在許多國家,電子血壓計作爲醫療器械需要通過相關監管機構審覈和認證,才能上市銷售。權威學會如美國心臟協會(AHA)、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等,均已發佈關於電子血壓計的使用和準確性要求。

根據新指南,民衆可以在特定網站上,查詢那些已經通過國際標準認證的電子血壓計。相關認證涉及國際標準化組織、歐洲高血壓學會、英國高血壓學會或美國醫療器械促進協會等。

“價格不是主要因素。只要這個血壓計是經過國際化標準認定,在正確使用的情況下,結果就是可靠的。”劉燕榮告訴“醫學界”。

2022年,《自然》旗下《科學報告》發表薈萃分析,支持電子血壓計的可靠性。結果顯示,相較於高血壓診斷的金標準“水銀血壓計”,電子血壓計具有近似的準確性,能正確並快速地診斷高血壓,綜合評估靈敏度達65.7%,特異性爲95.9%。

“我推薦患者居家自測血壓。患者參與度更好,更能關注自身健康,會根據血壓測量情況調整生活方式。這體現了以‘患者爲中心’的診療模式。”劉燕榮稱,家庭自測血壓可以分不同時間段、實現多次測量,從而觀察血壓波動情況,觀察藥物控制血壓的療效,更能整體觀察血壓,便於調整降壓方案。

而且,準確性得到保障後,電子血壓計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寬。

新指南指出,近年來,一些新型家用上臂式電子血壓計等可用於家庭夜間血壓評估,用於篩查夜間高血壓,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許多國家和地區在公共場所建立專門的血壓亭,這樣的便利檢測在我國東部發達地區的許多基層醫療機構也可見。

而且,隨着無線通訊和大數據技術能力迅速提升,具備遠程傳輸功能的電子血壓計正在加緊開發中。這樣一來,高血壓患者足不出戶就能得到醫生指導,實現血壓動態管理、提升管理質量。

如何居家測出精準數據?

“只要你測血壓的方法正確,自己測的血壓比醫生測量的數值更能反映真實血壓。”郭藝芳撰文指出,有些人在家測量的血壓,和在醫院測的數值不一樣。這可能源於多種原因。

一方面,每個人的血壓持續波動,每天上下相差30-40mmHg是常有的事兒。即便用同一個血壓計,每隔幾分鐘測一次,得到的數值也可能不一樣。出現這種現象並不代表電子血壓計不準。相反,這恰恰說明電子血壓計是很敏感的。

另一方面,人體對於血壓有一套完善而精細的調節系統,可以根據身體內外部環境變化、生理需求等,及時而精確地調節血壓水平。比如,閉目養神時,血壓會低一些;說話時、大吵大嚷的時候,就會高一些;靠在椅背上測會低一些,挺直腰板測則會高一些。兩腿放平或是蹺二郎腿,也都會影響血壓。

因此,測血壓就會有很多要求。劉燕榮提醒,家庭自測血壓可以分不同的時間段,一般建議一天至少測兩輪,早上剛醒來、晚上睡前各測一輪。有條件的話,下午4-5點再測一輪。

此外,早上醒來測血壓,一定要空腹、未用藥、排空膀胱,避免憋尿升高血壓。可以先休息5分鐘、放鬆心情,在靠背座椅上坐穩,手臂放在桌上,保持上肢穩定,與心臟同一水平,袖帶鬆緊合適,以剛插入兩個手指爲標準,袖帶在肘關節上方2-3cm。

每個時間段記錄血壓,要做兩次、取平均值。兩次測血壓間隔在1分鐘左右。如果數值相差大於10mmHg,再間隔1分鐘測量一次,兩個差距小的數值取平均值,就是這個時間段的血壓。

劉燕榮提醒,極少部分患者、特別是容易焦慮者,不建議頻繁居家自測血壓。她遇到過爲了觀察夜間血壓,半夜設鬧鐘起來測量的。這種破壞夜間生理狀態而測量出來的血壓值,不能代表夜間血壓。

參考文獻: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等.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 中華高血壓雜誌. doi:10.16439/j.issn.1673-7245.2024.07.002

2.趙文君, 郭藝芳. 國內外新版高血壓指南要點與解讀. 中國心血管雜誌. DOI:10.3969/j.issn.1007-5410.2019.02.001.

3.於雪譯. 白大衣高血壓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研究 . 中國心血管雜誌.DOI:10.3760/cma.j.issn.1007-5410.2019.04.106.

4.周言, 等. 隱匿性高血壓與靶器官損害的研究進展. 中國心血管雜誌. DOI:10.3969/j.issn.1007-5410.2014.01.018.

5.Malaisamy Muniyandi, 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ercurial versus digital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devic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ci Rep. doi.org/10.1038/s41598-022-07315-z

6.WangGL,et al. Anthropometric and lifesty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white-coat, masked and sustained hypertension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J Hypertens. 2007, 25:2398-2405.

來源:醫學界

責編:田棟樑

編輯:趙 靜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