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反差的河南城市,含鄂量嚴重超標

每一個信陽人在離開河南後,總會被質疑“河南人”的身份,也一定被外地人問過——

“你怎麼沒有河南口音啊?”

“你們以前居然沒有暖氣?”

“你們離鄭州是不是特別近?”

面對這些問題,信陽人自己很多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畢竟自己確實不說河南口音、屬於南方城市、離自家省會也遠得不行。

信陽,一座從屬於北方省份的南方城市,彷彿是被河南抱錯的孩子,和自己的兄弟城市並不相似,反而越看越像隔壁家武漢。

河南省的湖北“飛地”

走在信陽的大街上,你幾乎聽不到典型的河南方言。因爲很多信陽人所說的並不是河南的中原官話,反而和武漢那邊的西南官話更加相似。

以至於很多信陽人在看着展現武漢方言的電影《人生大事》時,都會感覺其中的口音十分親切熟悉。信陽的網友也曾經分享過自己走在武漢的街頭,可以和當地的商販無障礙溝通的經歷。

信陽人,說着一口流利的“鄂味兒河南話” / 視覺中國

信陽和其它河南城市連吃飯都吃不到一起,飲食習慣也更像是個南方城市。

大家都知道,河南是小麥生產第一大省,河南人也都特別愛吃麪食。可是信陽卻“特立獨行”,餐桌上米遠比面要常見,稻穀的產量大約佔據了全省的87%[1][2]。

信陽人爲數不多愛吃的面,還是從隔壁武漢傳過來的“熱乾麪”。每天一大早,信陽街邊的早餐店,坐了一圈吸溜熱乾麪的人,放眼望去,誰也不能一眼分出這裡是信陽還是武漢。

而且河南其他城市大多對魚沒有獨特的偏好,唯獨信陽與其他江南城市一般,出了名的對魚蛤情有獨鍾。

信陽由於水資源豐富,可以說是北國的“魚米之鄉”。信陽2022年的水產品產量多達27.27萬噸,達到了全省產量的近30%[2][3]。信陽的招牌菜南灣魚,更是跟信陽毛尖齊名的特產。

信陽南灣湖上的漁民正在捕魚 / 視覺中國

就算是從地理位置上講,信陽也彷彿是被其他河南城市“孤立”了。

畢竟河南大部分城市都在淮河以北,只有信陽主要位於淮河以南,成了名副其實的南方城市。

這樣的地理位置也讓信陽的天氣變化,在很多時候都和武漢保持了同頻變化,甚至有的信陽網友會直接看武漢的天氣預報。

而且同爲南方城市,在2023年之前的每一個冬夜裡,信陽都和武漢一樣感受着沒有暖氣的寒意。

這兩個城市的關係緊密,其實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信陽站和信陽東站,甚至是由武漢鐵路局來管轄。而很多人來到武漢旅遊,問本地人有哪些旅遊特產的時候,也總有人推薦信陽毛尖。

信陽的茶山春意盎然 / 圖蟲創意

在知乎上有些信陽人都忍不住發問:“信陽到底屬於河南還是屬於湖北?”而這樣一個看起來無厘頭的問題,卻也得到了上百條評論和四十多萬的瀏覽。

信陽人的歸屬之問,確實很難回答。

信陽和湖北,兩千年的“戀愛史”

信陽與武漢之所以有這麼多相似之處,主要是因爲兩個地方實在離得太近了。

從信陽出發去武漢,可比去省會鄭州要方便得多。畢竟信陽與鄭州之間相距300多公里,而信陽與武漢只相距200多公里。如果是自駕,連過路費都能省下80多塊錢。

往返兩地,乘坐高鐵也十分方便,從信陽到武漢的高鐵每天都有50多趟,40來分鐘就能快速直達。

就是因爲兩地如此接近,信陽人在選擇去武漢發展還是鄭州發展的時候,一般都毫不猶豫地選擇武漢,畢竟武漢離家要近得多。

飛速前行的G951次高鐵,從信陽到武漢只用花40多分鐘 / 視覺中國

即便是在沒通高鐵與高速的時代,信陽與湖北之間的交往也非常頻繁。

楚漢時期,楚國定都湖北,後來楚都城被攻破,楚國的王公貴族曾被迫遷到臨時國都城陽,也就是如今信陽的一部分[4]。兩地都留下了荊楚文化的印記,擁有相似的出土文物與文化。

隨着時間流逝,兩地的交流也從未停止。歷史上信陽人在進行一些較大規模的商品貿易時,就會到同在淮河南邊又“市邑雄富”的武漢去[5]。

於河南信陽出土的彩漆木雕“鎮墓獸”,是當時楚國貴族的隨葬品 / 視覺中國

既然信陽與武漢一直關係緊密,文化上都同根同源,甚至都在淮河南岸,爲什麼信陽沒和武漢一起被劃到湖北省呢?

這其實和信陽的地理位置與軍事地位有關。信陽域內的義陽三關歷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信陽的歸屬在歷史上也屢次變動。像是東漢時期信陽與武漢一起從屬於江夏郡,到了北宋被分開,到了南宋卻又被劃分到了一起[6][7]……

如此分分合合,直到元代,信陽才和湖北正式分手,與河南其他城市劃到了一起,並延續到現在[7]。

信陽潢川的春申君雕塑,見證信陽和荊楚的歷史淵源 / 視覺中國

歷史上城市歸屬變更並不少見,只是對於現在的信陽家長們而言,可能還是希望信陽當時被劃分到湖北。畢竟,湖北省內985和211的院校數量,比河南多了不少。

北國江南的含金量

由於信陽特殊的地理、文化、軍事位置,歷史上和信陽淵源頗深的地方可不止武漢一處。

縱觀歷史,信陽曾接納過來自江西、山西、山東等不同區域的移民。像是在明清時期由於戰亂,江西、湖北等省份共有十四萬戶遷到了信陽。當時信陽下屬的商城縣有249個姓氏,其中40%以上都是明初從江西遷來的[5]。

這樣的移民歷史,也讓信陽傳承了中原文化的儒雅豐潤,延續了荊楚文化的浪漫飄逸,吸納了吳越文化的剛烈機敏。三種不同的文化在這裡交融共生,形成了信陽獨特的風土人情。

信陽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位於南北方文化融合帶上的城市。信陽本地許多文化表達形式受到了這種文化交匯的影響。比如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信陽民歌,既有北方民歌之粗獷、豪邁,又有南方民歌之細膩、婉轉,獨樹一幟[8]。

羅山皮影戲,也是信陽著名的文化遺產 / 視覺中國

此外,得益於信陽南北交替的地理位置,信陽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爲15.5℃,雨量充沛,極少有嚴寒酷暑的極端天氣[9]。

這樣的氣候既適合當地特產“信陽毛尖”的生長,也非常宜居舒適。加上本身依山傍水的優美環境,信陽多次入選全國十佳宜居城市榜單。

三省交匯的位置更爲信陽帶來了交通優勢。目前信陽域內有多條交通幹線,省內的潢川縣更是在2020年成爲全國44個交通樞紐城市中唯一的縣級城市[10]。

只可惜,信陽的這些天然優勢並沒有直觀地反映在經濟發展之上。2022年信陽GDP在全省排名第九,GDP增速則是排在全省的倒數[2]。

信陽經濟發展之所以不盡如人意,一是由於早年信陽以農業爲主,產業結構層次低,工業經濟積澱少、基礎薄弱,區位優勢無法展示[11]。在2008年,信陽的規上工業企業僅有804個,工業增加值不到300億,在省內排名倒數第四[12]。

二是由於遠離省會,信陽這些年來錯失了一些省內的政策扶持與投資。《2020年河南省重點建設項目名單》共列項目980個,總投資3.3萬億。獲得投資最多的是鄭州2026億元,項目212個;相比之下,信陽只獲得了213億元,37個項目,在省內實在排不上號[11]。

風景優美,詩情畫意的信陽,經濟卻有點不夠看 / 視覺中國

而鄭州近年來獲批全國第十個國家級都市圈,中間規劃包含周邊八個城市,想以自身省會的力量帶動周邊發展。只可惜,南邊的信陽從未被納入鄭州都市圈範圍內。

可是,信陽也指望不上距離更近的武漢。兩者雖然在經濟上有關係,但是隸屬度遠低於離武漢更近的黃石、孝感等城市,武漢當然也無暇顧及不在省內的信陽[13]。也就是說,信陽處於一個“河南管得少,湖北管不着”的尷尬位置。

信陽人總會調侃自己沒有什麼歸屬感,但這又何嘗不是信陽如今真實的困境。

現在信陽成爲了全國人口流失最爲嚴重的城市之一。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有超過300萬信陽人在其他城市生活工作[14]。

這座永久宜居城市,卻無力留下那些土生土長的信陽人。

信陽的火車站,許多人從這裡踏上離鄉的路 / 視覺中國

如果作爲一個旅遊城市,信陽本身的氣候與美景可以滿足每一位來到這裡的遊客。但是想要長期在一座城市生活,需要的不僅僅是宜人的環境,更是需要對這座城市未來的期盼。

對於每一個外出的信陽人而言,或許再也找不到如同家鄉那般舒適的存在。但他們也不得不踏上旅程,在他鄉的街頭下意識搜尋故鄉的影子。

參考文獻:

[1] 張清改. (2016). 信陽食文化的區域特徵. 四川旅遊學院學報(05), 15-17+29.

[2] 河南省統計局. (2023). 河南統計年鑑2023.

[3] 信陽市統計局. (2023). 2022年信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Retrieved 4 April 2024 from

http://tjj.xinyang.gov.cn/www/tjzl/tjgb/2023/0412/27046.html.

[4] 張清改. (2011). 歷史上信陽移民問題及其影響探析. 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03), 96-98.

[5] 葉祖貴 & 楊永發. (2021). 河南信陽方言內部差異的成因. 漢字漢語研究(02), 52-60+126.

[6] 柯稀雲. (2023). 荊與鄂:南宋時期湖北中心變遷與地方治理 (博士學位論文, 華中科技大學).

[7] 馬玉臣 & 塗丹. (2008). 信陽政區沿革及其區位特徵分析研究.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04), 91-96.

[8] 楊漢青. (2018). 穿越千年的文化精靈——淺談國家級非遺信陽民歌的文化價值. 文化產業(01), 73-75.

[9] 盧逸言. (2024). 信陽氣候資源變化特徵及對信陽毛尖茶產量的影響分析. 中國茶葉(01), 61-68+73.

[10] 劉惠傑. (2020). 權威人士解讀“河南18個區域物流樞紐,信陽憑啥能佔倆?”的秘密. 河南日報. Retrieved 4 April 2024 from

https://www.dahebao.cn/dahe/appweb/1568559?cid=1568559.

[11] 張清改. (2020). 歷史文化視野下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阻滯性因素考察——以河南信陽爲例. 延邊黨校學報(03), 73-78.

[12] 河南省統計局. (2009). 河南統計年鑑2009.

[13] 劉承良, 餘瑞林, 熊劍平, 朱儁林 & 張紅. (2007). 武漢都市圈經濟聯繫的空間結構. 地理研究(01), 197-209.

[14] 信陽統計. (2022). 七人普之數說信陽(七):信陽外出的人都去哪了?. Retrieved 4 April 2024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Kvy3g7ihkIMNfCimCehS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