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相遇》:當我們談及弱勢羣體的愛情與生育,會說些什麼?

我是遇見小媛,一名熱愛文字與讀書的情感創作者,希望能帶給你溫暖,也歡迎你把自己的故事說給我聽!

錯過上篇文章的讀者,可以點擊藍色標題繼續閱讀。

這是一部關於弱勢羣體婚育的電影:丈夫的智力停留在八歲,妻子因早年發燒,燒壞了腦子,兩人後面有了孩子。

是要還是不要?

住在東山庭院裡的這羣人,都對即將到來的新生命表示歡喜,但,來了一位叫曹盧醫的男子,之前在醫院工作過,對此十分反對。

要是孩子生下了,也有缺陷該怎麼辦?

一邊是血脈相連,一邊是世俗眼光,該怎麼選?這個故事,站在了不同的視角,去還原了被忽略羣體的那些無能爲力。

影片的開頭,曹盧醫走進東山庭院,這裡是一個療養院,大多收治的都是智力有點問題的患者。

他的工作就是,在這裡待上幾個月,幫助吳燕子接生。

但是,在飯桌上,看到劉英俊和吳燕子的狀態時,曹盧醫打心底是拒絕幫助的。

兩個低智患者,到時候要是再生出一個有缺陷的孩子,誰來養?

從醫學角度來說,這個孩子不能留。

但是院長卻說,是吳燕子和劉英俊要留下的,他們雖心智不像成年人,但卻早早在孩子只有五個月時就取好了名字,叫“動動”。

曹盧醫想讓這對夫妻把孩子拿掉,未果,只能聽從“安排”。

其實,看到這裡時,也會覺得把這個孩子生下來,是有些不負責了。就像在豆瓣短評中,也看到有人說:“這是在一個人造的棚子裡講一個人造的故事,把現實和真實的人隔絕在外,傲慢到令人作嘔。”

真的是這樣嗎?我想不是。

就算是低智,但要是自我意識能對孩子產生感情,那這中選擇還真不是特別假。

在紀錄片《醫者》中看到有對90後夫妻,孩子生下來後就下了病危通知書,醫生說:“機會渺茫,有可能最後人財兩空。”

身邊的親友也都在勸兩人放棄,這就是個一般家庭,兩人也還年輕,但爲人父母的責任,還是讓這對新手爸媽,低頭去籌錢。

即便是這個孩子還未來得及好好看這個世界,走了,他們多日後,還是感謝了當時做手術的醫生。

所以,對於那些愛孩子的父母來說,真的不知道死亡意味着嗎?我想不知,他們只是想多愛孩子一會兒罷了,哪怕是幾分鐘,幾小時,就夠了。

吳燕子因爲早年在醫院見過了父母去世的場面,所以很抗拒去醫院做產檢。

但是,劉英俊醉酒進了醫院,許是愛能打敗恐懼,她走進了醫院。

也是在這時,曹盧醫連哄帶騙,讓吳燕子抽血、做了孕檢。

看到檢查單時,只有劉英俊和吳燕子,還有那些病友是開心的,清醒的人知道:這個孩子有問題。

醫生說,這個孩子要是留下來,至多隻能活15分鐘,建議打掉。

關於這個結果,站在曹盧醫的角度,自然是建議打掉,奈何吳燕子不肯。

她覺得,孩子有了胎動,生下來肚子痛,不生下來心痛。

正所謂“女子本弱,爲母則剛”。

沒有誰,比母親更看重孩子,如果連母親都放棄了孩子,那麼,這個世界上再也找不到這樣一個人,更愛孩子了。

這樣說,挺感傷的。

因爲,很多人不理解媽媽的痛,也無人體會孩子對媽媽的依賴。只能說,且行且珍惜吧。

影片到後半部分,大家都在期待新生命的嬰兒。

在一個下雪天,吳燕子的羊水破了,開車送去醫院的路上,車卻壞了,只能在車上接生。

當時,小嬰兒發出哭聲的那一刻,大家都笑了。

因爲,時間過了15分鐘,還是那個帶來歡喜的小生命,衆人都以爲是奇蹟。

可有時,期許終會敗給現實。

孩子需要留院觀察,在即將出院的那天,曹盧醫帶着夫妻倆去接孩子,路上就接到了孩子經過一番搶救,還是去世了的消息。

曹盧醫說:“也許,當初我們真的做錯了。”

錯了嗎?不該讓這個孩子出生嗎?是不是不留下這個孩子,劉英俊和吳燕子就不用承受喪子之痛了?

我想,不會。

拿掉孩子,也會很痛。至少來過這個世界,而且不是15分鐘,而是15天,這已經就是生命中最好的相遇了。

小媛寄語:相遇一場,就得有結果嗎?不是吧。

不論是愛情、親情還是友情,都難打包票,能走到最後。如果不能接受階段性的相逢與離別,那就先修煉自己吧。

等待些許時日,我們終將學會尊重生活的任意一種模樣。

話題:你怎麼評價《最好的相遇》這部電影呢?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和轉發。關注我,每天帶給你不一樣的精彩內容!

本文原創首發,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