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士林下水擋運河遺蹟 見證漳泉械鬥歷史

士林下水擋運河遺蹟。(士林區公所提供/張芷瑜臺北傳真)

搭配臺灣燈會活動,士林區公所舉辦黃昏走讀「光舞藝遊 走讀士林」,邀15位民衆免費參與,帶領民衆走讀的士林庒文史工作室負責人簡有慶說,走讀路線內最精采莫過於信仰中心的神農宮與慈𫍯宮,其中,下水擋運河遺蹟也很特別,在清代是防衛措施,也見證漳泉械鬥歷史。

黃昏走讀從士林神農宮出發,帶民衆認識士林舊街歷史。(張芷瑜攝)

黃昏走讀路線從士林神農宮出發,沿途經過在地百年老品牌郭元益食品、士林紙廠、下水擋河道遺蹟、士林慈𫍯宮等地,走讀活動承辦人施華敏表示,路線規畫從傳統的信仰中心士林舊街到士林新街,讓民衆瞭解士林漳泉械鬥發展的歷史背景。

士林夜市裡的潘家古宅。(張芷瑜攝)

施華敏也說,走讀活動一般都在上午舉辦,但這次結合燈會活動,希望大家可一路逛到晚上的北藝中心,欣賞士林燈區主燈「光兔」5分鐘展演秀,今年四、五月也預計再舉辦科技相關主題的走讀活動。

簡有慶指出,走讀路線內最精采莫過於信仰中心的神農宮與慈𫍯宮,爲地方民俗跟傳統藝術的精華,也可跟地方開發做連結,像神農宮是士林最老的廟宇,初始拜土地公,之後開墾因以農業爲主,又拜神農大帝,歷史就是這樣一層層堆疊。

士林慈𫍯宮爲地方民俗跟傳統藝術的精華。(張芷瑜攝)

至於慈𫍯宮爲何拜媽祖,簡有慶解釋,因爲早期芝蘭街商業活動,貨物透過基隆河運輸,有商業活動纔有慈𫍯宮的誕生,而非因爲捕魚才拜媽祖,其中,下水擋運河遺蹟也很特別,因爲巷弄加蓋後民衆路過不會察覺,但這在清代是士林新街防衛措施,不讓敵人輕易攻打,也見證漳泉械鬥歷史。

帶女兒參與走讀活動的翁先生表示,家就住在士林一代,剛好想了解這邊的文化歷史,趁這次機會多瞭解以前故事,走讀後也確實學到很多,知道更多故事,帶孩子來認識,也是希望不要住附近卻不瞭解歷史。

民衆洪小姐則說,來參加活動除了認識士林,也藉機看看燈會,之後有走讀活動也會想參加,可以多認識居住的地方,她也分享,很多廟宇從來沒踏進去過,都次都是首次參觀,還有潘家古宅,路過卻從來沒擡頭看過,蠻驚訝這裡有棟那麼有故事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