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復發不愈 5旬翁神經根病變 靠內視鏡手術緩解
一名55歲江先生,經歷長達7年椎間盤突出,透過內視鏡手術終於緩解多年疼痛。(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一名55歲江先生,長期因女兒行動不便需要揹她,卻在7年前意外傷到背部,導致椎間盤突出,嚴重背痛、坐骨神經痛及麻木,無法行走。醫師建議他手術,但江先生礙於生計,決定只接受復健及藥物保守治療,幾個月內疼痛慢慢減緩。
然而,疼痛不時就會復發,困擾江先生長達7年之久,他試過多種治療方法,包括拉腰、電療局部注射、熱凝療法等,效果都不彰。近幾個月,江先生痛到無法行走,每走約50公尺就要坐下休息,甚至連藥物都無法止痛,趕緊再度就醫。
醫師檢查發現,江先生的坐骨神經輻射狀疼痛到小腿後外側,背部肌肉及大小退肌肉也萎縮,可能是因長期行動不便所引起;核磁共振檢查後,確認江先生7年前椎間盤突出未痊癒,慢性造成椎管壓迫,導致神經狹窄。
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哲瑋說明,椎間盤突出是一種常見的脊椎問題,會擠壓到周圍神經結構,可能導致腰痛、坐骨神經痛等,可以透過復健運動、藥物治療和手術來治療。
較輕度椎間盤突出,可以透過復健運動,包括伸展、強化和核心穩定性練習,來減輕疼痛、增強支撐肌肉羣;或是以藥物治療,如非類固醇消炎藥物、肌肉鬆弛劑、抗痙攣劑,來緩解神經痛症,減輕炎症。
劉哲瑋指出,如果是較爲嚴重情況,如經復健疼痛未改善甚至加劇,或影響大小便功能、下肢運動功能,手術就可能是必要的選擇。脊髓腔達50%狹窄的椎間盤突出,可能演變爲慢性神經壓迫及神經狹窄,會嚴重影響患者行走功能,甚至造成慢性神經根病變。
劉哲瑋表示,患者透過傳統手術及內視鏡部分椎間盤切除手術,能減輕壓迫神經的壓力。其中「內視鏡」是目前脊椎微創手術主流之一,透過高倍數放大內視鏡,可以清楚看到神經上血管中,紅血球排隊通過微血管的細節,有助於手術中剝離慢性壓迫造成的沾粘,避免神經損傷。
江先生最後接受脊椎內視鏡手術剝離神經沾黏及椎間盤,緩解被陳年壓迫的神經根。術後隔天,他表示腰部及下肢「很久沒有那麼輕鬆過」,但由於長年神經壓迫造成行走不便,肌肉的萎縮需要進一步復健、訓練核心肌羣來慢慢改善。
劉哲瑋指出,內視鏡手術傷口小,利用靈活鏡頭的調控,可以提供比傳統手術更多元視野,增加脊椎減壓完整度,並減少對脊椎關節的破壞。劉哲瑋提醒,腰椎的椎間盤突出雖然常見,且能透過保守治療改善,但還是建議患者審慎評估,避免嚴重神經壓迫,造成慢性的失能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