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比亞迪

來源:光子星球

過年開着40萬的BBA回老家,車會幫你說話;開着40萬的國產新能源,你得幫車說話。

這個幾年前廣泛流傳的段子,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國產車的共同困境。但今時不同往日,隨着國內新能源車提前十年達成滲透率超過50%的目標,即使是縣城用戶,對新能源車的看法也大爲改觀。

尤其是問界、理想、蔚來等玩家逐漸在高端領域站穩腳跟,並建立起各自穩定的護城河,現在最笑出不來的,可能是比亞迪。

憑藉極致性價比、豐富產品線,以及刀片電池和DM-i超級混動等領先技術,自2023年Q4銷量首次超越特斯拉後,比亞迪開始穩坐國內乃至全世界新能源車第一王座。2024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市佔率進一步提升至32.6%,累計銷量達161.3萬輛,同比增長28%;相比之下,特斯拉2024年上半年的交付量爲83.1萬輛,已被遠遠拉開差距。

但基本盤的勢如破竹一往無前,也映襯出比亞迪低價與高端“冰火兩重天”的困境。

數據顯示,騰勢、方程豹、仰望這三駕比亞迪的“高端戰車”,在2024年上半年的總銷量分別爲59,565輛、18,283輛和5,500輛,在比亞迪總銷量佔比5%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騰勢D9就貢獻了近6萬臺的數據,換言之,比亞迪的高端市場基本是靠一臺車撐起來的。

王圖霸業,始終還差最後一塊拼圖。

方程豹折戟,仰望沉沙?

上市之初,豹5曾有過高光時刻。

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豹5連續兩月拿下超過5000臺銷量。但從2月開始大幅下滑至兩三千臺的月銷量,7月更是掉落到了兩千臺以下。

對比之下,在整個“方盒子”(方正硬朗越野車)市場中,上半年豹5累計銷量1.72萬輛,排名第八;而銷量前七中有6位都是長城旗下車型,累計銷量超過14萬輛。

客觀來說,豹5與長城坦克這個老對手相比各有所長,整體產品力表現在伯仲之間,但市場數據總是落後一截,而且一個是後繼乏力,一個是穩中有升。

無奈之下,比亞迪拿出了慣用殺手鐗——降價。7月底,豹5全系配置不變,價格直降5萬。效果立竿見影,豹5在8月銷量衝到了4876臺。

“以價換量”這種飲鴆止渴的策略,高端品牌向來慎之又慎,銷量的提升是否具有可持續性還得兩說,但對品牌力和用戶口碑的“雙殺”卻是實打實的存在。

遭遇“背刺”的方程豹老車主對此表示了極大不滿,除了去4S店拉橫幅抗議外,不少人也直言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也許這車根本就不值這個價”。

這無疑爲即將上市的豹8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首次闖入國產百萬級“無人區”的仰望,同樣是“上市即巔峰”,面對銷量持續下滑難題仍舊無解。

仰望U8的推出毫無疑問是一個里程碑,它不僅是比亞迪最尖端電氣化技術的展示平臺,也承載着國人對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領跑全球的期待。

從王傳福頻頻“刷臉”親赴現場爲仰望車主進行交付,足以看出比亞迪對仰望的重視。然而月銷量從上市之初的超過千臺,一路“平滑”下降到8月的300出頭,當用戶的初始熱情逐漸冷卻,仰望後續該如何講新故事?

更何況,用戶購買起售價超過百萬的仰望,多少還要承擔一些異樣的眼光審視——“是什麼樣的心態,纔會買臺一百萬的比亞迪?”

這一點,大衆輝騰已經給出了足夠的經驗教訓。

當然業界還有一個主流看法是,仰望在品牌塑造上的意義可能大於實際銷量帶來的營收和利潤,畢竟自主品牌的百萬級豪車,在中國市場沒有經驗可供參考。

但問題是,仰望並不是孤芳自賞的純概念車,而是比亞迪費心費力打造出來,要跋山涉水的量產車。一個月幾百臺的銷量,需要多久才能在豪華市場打上仰望的烙印,建立品牌效應?

呼喚下一個“D9”

不管是比亞迪還是騰勢,每逢重要發佈會講成績,言必稱D9。

D9表現確實稱得上擔起了全村的希望,月均萬臺的銷量,近期一直穩坐國內MPV市場頭把交椅——包括高端低端,包括新能源和燃油車。

但不可否認的是,D9的成功有一定偶然性和特殊性。

作爲更多面向於toB客戶的新能源商務MPV,騰勢D9切中了極窄的賽道,一方面對埃爾法、奔馳V系、奧德賽、GL8等傳統勢力是降維打擊,一方面能打的新對手屈指可數,尤其是在理想MEGA徹底撲街後,D9真正意義上的競品可能只有嵐圖夢想家。

趙長江也曾直言騰勢D9的成功,“(是因爲)選擇了一條競爭壓力不是那麼大的賽道”。

較強的商務屬性,讓D9企業客戶的比例遠大於其他車型,再加上MPV這個特殊賽道的低競爭壓力,都代表着D9的成功理論很難複製到其他車型上。

騰勢的另一產品N7正是佐證,2000臺的月銷量已是天花板,8月份更是直接來到了三位數。受此影響,8月整個騰勢品牌銷量跌破萬臺大關,連續兩個月環比下滑,與比亞迪整體銷量不斷上漲形成了鮮明對比。

而騰勢N8近半年銷量僅爲137臺,已經處在退市邊緣。

品牌溢價問題,相比“年紀尚小”的仰望和方程豹,成立於2010年的騰勢同樣沒有交出滿意答案。

剛剛上市的Z9GT就因對標帕拉梅拉引來吐槽。不少用戶評論,三十多萬的車對標一百多萬的車,“從一開始就是個很抽象的事情”。

誠然Z9GT的操控、豪華等表現的確並肩帕拉梅拉,甚至還有超越,問題是情緒價值同樣是高端豪華車所必須提供的要素,就像勞斯萊斯的廣告永遠不是針對目標羣體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剛剛上市的全新嵐圖夢想家已在旗艦車型上搭載了華爲乾崑智駕+鴻蒙座艙,其接下來的市場表現,說不定很快就將給D9好好上一課。

性價比是把雙刃劍

比亞迪的優勢其實非常明顯,一直堅持全棧自研讓比亞迪在成本控制上做到了極致,全產業鏈要麼是自己的工廠,要麼是關聯企業,甚至連物流也開始自己佈局,有消息報道,比亞迪已訂購了至少6艘大型汽車運輸船,一次可以運輸數千輛汽車。

而龐大的研發團隊和鉅額研發投入,也讓比亞迪在很多經濟性細節上始終領先同行。尤其是第五代DM技術,更是創下全球最高量產發動機熱效率、全球最低百公里虧電油耗、全球最長綜合續駛里程3個記錄。

可以說,“性價比”標籤已經深深刻進了比亞迪的DNA,是比亞迪在20萬以下市場大殺四方的利器。

但低端之蜜糖,就是高端之砒霜。當“務實”和“廉價”的認知逐漸牢固,與高端也就越走越遠。

在中國市場,“農村包圍城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品牌向上比向下的難度,可以說不在一個維度上。最典型的代表是小米手機,“平民性能機”標籤與品牌的綁定,造就了其多年來衝擊高端市場屢戰屢敗的局面。

比亞迪也積極做出了改善,例如2022年的車標更換迭代,但目前看來其在品牌形象的提升幫助上收效甚微。

對於20萬、30萬以上購車預算的用戶,汽車屬性已然超越了交通工具本身,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的體現。而比亞迪的產品再怎麼性能優越,也和用戶對“高端”的期待存在巨大鴻溝。

比亞迪雖然在高端領域採取了騰勢、方程豹、仰望的多點佈局,但一個顯著問題是,相比極氪之於吉利,這些高端子品牌與比亞迪本身品牌捆綁過緊,難以樹立獨立的高端形象,大部分用戶往往還是將其視爲“貴一些的比亞迪”,而非真正的豪華品牌。與之相反,奧迪與雷克薩斯幾乎從來就沒有擔心過“貴一點的大衆或豐田”這種質疑。

此外,比亞迪“價格屠夫”的稱號也絕非浪得虛名,頻頻祭出的降價手段,卷得同行懷疑人生,不少合資品牌更是由此開啓了退出中國之路。

前文已經提到,降價是把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雙刃劍”,相比奔馳寶馬等百年品牌的積澱,降價也是在損耗比亞迪本就先天不足的品牌力。

除了品牌力掣肘,比亞迪在產品力和服務方面與對手也有着一定差距。例如底盤調教、駕駛體驗等高端車核心領域,與奔馳、寶馬等傳統豪華品牌相比仍有明顯不足。

目前比亞迪的鉅額研發投入,主要押寶在刀片電池、IGBT芯片和DM混動技術上。而在當下炙手可熱的自動駕駛、智能駕駛等領域,比亞迪還處於“追趕者”的位置。

例如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統,已在全球範圍內積累了數十億英里的駕駛數據,構成了不斷迭代算法、提升技術的關鍵。而受制於佈局時間,比亞迪雖然規模已經超過特斯拉,但這方面的差距還是極爲明顯。

而在市場普遍看來,華爲的智駕系統也要比比亞迪“領先一代”。

從目前發佈的車型來看,比亞迪在中高端車型正在努力彌補智能化短板,比如搭載DPilot 300芯片和激光雷達,騰勢 Z9 GT 可以做到全國無圖高快 NOA 量產交付,無圖城市NOA也在加速推進中。

不難發現,比亞迪或許有着和蘋果一樣的野心,硬件軟件都要抓在自己手裡。但需要注意的是,技術起家的蘋果和代工起家的比亞迪,先天差異巨大。

更何況蘋果也逐漸開始放低身段擁抱潮流,近日就宣佈了與OpenAI合作,推出Apple Intelligence,增強Siri功能,以推動AI在iPhone上的應用發展。

強強合作,未嘗不是破局之道。

好在比亞迪終於放下了倔強。8月底,方程豹與華爲在深圳簽訂智能駕駛合作協議,將首次在即將上市的豹8車型上搭載華爲乾崑智駕ADS3.0。豹8未來市場表現如何,也將決定着比亞迪在智能化佈局上的走向。

“奢侈品就好好做奢侈的感覺就行了,爲什麼要談成本,難道皮帶長到拖下來一截,才能顯示尊貴的身份嗎?”小羅在《喜劇之王單口季》中的“買皮帶”段子,被視作今年最出圈的熱梗之一。

比亞迪或許也開始意識到,成本控制這個曾經屢試不爽的妙招,在高端市場已經行不通了。不管是騰勢,還是方程豹和仰望,都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

隨着幾位頭部玩家越坐越穩,位置有限的高端新能源牌桌,比亞迪需要抓緊這難能可貴的時間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