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資料庫 解碼蔣家政治審判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6日舉辦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研究成果發表會,促轉會主委楊翠(前右)和中研院臺史所所長許雪姬(前左)與會,聽取專家學者發表過去1年來應用資料庫的研究成果。(趙雙傑攝)
促轉會昨舉行「解碼壓迫體制: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研究成果發表會」,與會者紛紛宣稱,研究發現威權統治時期蔣中正等上層統治者的偏好與指示,會影響下級機關審判結果,如蔣中正曾核覆過的政治案件,終審結果有較高機率被判死刑。
促轉會指出,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以威權時期政治案件受裁判人爲單位,受裁判人總計1萬3268人,統計顯示,除軍法官外,當年政府高層也頻繁參與政治案件審判,蔣中正總統參與次數最多,達4101次。
中研院臺史所博士後研究員蘇慶軒指出,威權統治時期國民黨政府頻繁以軍事審判進行政治鎮壓,刑度較重案件須層層上呈總統府覈定後才能確定,案件往上送後,長官可同意或要求覆議。
成大政治系副教授王奕婷說,當總統在前一年否決下級判決比例增加時,當年參謀總長否決下級機關審判結果機率提高,也更可能對單一個案審判多次,直到參謀總長認爲判決符合總統偏好,纔會上呈總統,顯示領導人透過否決與再審表達偏好下,下級審判官員確會調整對後續案件判決,使審判結果更符合統治者偏好。
輔大法律系助理教授林政佑宣稱,若蔣中正有明確指示刑度,軍法官會順此傾向改判重刑,使軍事審判變成蔣中正的意志貫徹。政大政治系副教授蘇彥斌說,蔣中正曾核覆過的政治案件,終審結果有較高機率被判死刑。
促轉會兼任委員徐偉羣強調,促轉會面對加害者,要釐清加害體制、加害行爲和加害者之後,再對其究責;促轉會委託學者研究,就是在進行前三項釐清,學者認爲下級審判者會「揣摩上意」的研究結論,可提供釐清加害者的相關線索與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