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晚安還是晚上好?

資深演員高捷在金曲獎頒獎典禮,講了「大家晚上好!」遭到一羣網友出征,質疑他爲什麼要講大陸用語,是不是忘了自己的出身?相對地,也有人直呼綠粉好可怕,說個晚上好也要被出征。後來高捷貼文「社會很單純,複雜的是人」迴應,獲得衆多支持者喝采,一時「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接二連三地出籠。

記得20多年前第一次聽到這種問候語,很不習慣。將Good morning譯爲「早安」,既簡潔又文雅,爲何偏要講過於直白又多了一個音節的「早上好」?更想不通的是,爲什麼兩岸會有不同的譯詞?

清末民初西潮東涌,學習外語是瞭解西方文化的重要管道,將西方經典著作譯成中文,更是普及進步思想,提升國力、超英趕美的必經之路。五四運動倡導的「德先生」與「賽先生」,系把Democracy與Science分別譯成「德因斯」與「賽因斯」,但後來都參考日本的漢譯,統一用「民主」與「科學」了。像這麼抽象的外來詞,兩岸都一致,怎麼最基本的日常對話,卻反而產生歧異?

十幾年前,聽幾位大陸朋友說,他們很喜歡臺灣,勝過港澳,因爲語言相通。或許就是因爲語言的便利,造就了臺商的優勢。當大陸改革開放,全世界都搶着去做生意之際,唯獨臺商有本事取得先機,深入內陸攻佔市場,靠的也是語言優勢。

然而,語言如此相近,也難免要面對競爭的殘酷事實。就在高捷擔任金曲獎頒獎人的同一場合,大會頒發特別貢獻獎給已故創作歌手鄭華娟,由其德國丈夫代領。他上臺一開口也是「晚上好!」誰敢怪他爲何不入境隨俗說晚安呢?

隨着兩岸交流的深化,越來越多人赴大陸發展,當然也包括演藝人員。在那個環境待久了,不只口音,連用詞也會不知不覺受影響。早在十年前,赴陸發展的偶像劇女王陳喬恩,就曾在金鐘獎頒獎典禮上說「晚上好!」讓一堆網友不爽。其實,她應該是因爲在大陸待久了,早已習慣成自然,變成了反射動作,並非故意爲之。

語言之間的競爭往往不是優勝劣敗,更多時候是多數淘汰少數。換句話說,它順應的是強勢文化的霸道,沒什麼道理可言。而且強勢語言的侵略性,還可以隨着大衆傳播的無遠弗屆,突破空間的障礙,入腦入戶入心。舉例而言,明明可以說「好」,幹嘛非說「OK」不可?有些人一句完整英語都說不出來,也照樣滿嘴OK。他們不見得是崇洋,而是被傳染了。

強勢文化的感染力,還滲透到世界每個角落。英美文化深度比不上德法,然而再瞧不起他們的歐陸高級知識分子,也很可能說「Hi」、說「Bye Bye」。

所以,若能堅持說優質的「早安、午安、晚安」,甚至推廣到海外,最好不過;但若哪天自己也不小心「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脫口而出,千萬別太難過或自責,因爲語言猶如病毒,防不勝防。

資深演員高捷在金曲獎頒獎典禮,講了「大家晚上好!」遭到一羣網友出征,質疑他爲什麼要講大陸用語。本報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