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國會改革街頭宣講 人民該知道的事

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公民團體上月在青島東路集結抗議,高呼並高舉「沒有討論不是民主」、「國會亂權」等標語。本報資料照

當家的民進黨在國會改革法案抗爭中癱瘓議事、發動民衆包圍國會,待法案通過後,又由行政院提覆議,並發動綠委下鄉宣講,爲下階段動員羣衆做準備。在民調顯示支持國會改革屬於多數前提下,綠營如此掀動政潮,是對反對黨,更是對公民政治常識與教育素質發動的考驗,值得深思。

目前三黨動向,是民進黨先作街頭行動宣講表示,只是相當匆促,民進黨副秘書長指出,本週纔會全套搬出來向外界說明;國民黨則不甘示弱,組發會主委隨後宣佈在月中開始,將在全臺22縣市各至少辦一場中型座談會宣講;民衆黨主席柯文哲僅說,「與其通過後再來大家宣講,不如一開始在立法院就好好辯論」。對於活動性質、政治意義與後果,已有人提到宣講是爲罷免案熱身等,但除此之外,還是有以下分析可以參考:

首先,這是一場政黨財力較量大戰。因爲街頭宣講,選地點、搭舞臺、配音響、請名嘴、找人聽、發走路工等,在在需要錢。且看三黨目前發言態度,可知誰財大氣粗。綠營當然是最有錢的。因此計劃後補,先喊再說;黨秘書長最初就宣稱將在街頭宣講,如果按此操作,爲了不讓畫面難看,就要動員不少人,這將是三黨裡最花錢的規格。

而藍營雖然輸人不輸陣,很快喊話跟上,但看發言細節,未來恐怕雷大雨小。原因可注意該黨組發會主委所說,他們要辦的是約數百人規模的座談會,那應該在室內辦就可以了,人不必動員太多,相對省錢。

至於白營,則只能發動網路空戰,街頭巷戰是無法介入的了。除了柯主席的說法外,國會改革案的鋒頭人物、該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也只表示了他當時連三天開直播,闡述條文和立法院發生的事情,民進黨繼續下鄉只是在散播假消息,對臺灣民主絕對不是好事云云。

其次,綠營發動宣講,除爲選舉練兵、測罷免風向外,也有在構築未來大法官釋憲的民意基礎意味。關於民主自由,臺人常掛嘴上的說法是「中華民國是個自由民主國家」,但兩者其實是有悖論的:民主是多數決,最常表現此原則的政治機構是立法院,而在民主制下,多數怎麼表決都贏,不會有權利受損疑慮,唯有少數纔會擔心自由權利被剝奪,爲了保護少數,政府因此逐漸演化出大法官釋憲的憲法法庭來彰顯此原則。

當然大法官不可能輕易跟多數民意,或代表多數民意的機關對抗,所以產生出諸如政治問題不審查等各式原則。之前在民進黨完全執政、提名足夠大法官後,似乎已經沒那麼在意相關考慮,最近纔會有大法官准備支持廢死傳言。但此情況終究不是常事。等改革法案覆議可能的失敗後,必會送到憲法法庭釋憲,綠營此時先吹起上街風潮,爲大法官違憲判決增加民意底氣。

第三、宣講效果恐怕不大,只是鞏固基本盤、增加社會分歧裂痕。因爲從論理來說,綠營在野時,大多提過相關國會改革法案,現在反對,只是因爲執政,換了位子換了腦袋,其反對不具正當性;而藍營如果真只是辦在室內中型規模,亦屬同溫層內抱團取暖;最吃虧的是民衆黨,即便明星立委黃國昌可以繼續開直播強者恆強,但如果其他人沒跟上,雙拳恐怕難敵四手。

該分別提醒三黨的是:一、所謂當家不鬧事,綠營難忘過去八年完全執政的順風順水,一再想佔制度便宜,甚至超越制度,除了人民眼睛是雪亮的外,也在考驗政治菁英對當前制度正當性的共識程度,這牽涉到對外團結問題,不要到經歷考驗的關鍵時刻,才發現贏了選舉,輸了國家。

二、藍營經費拮据,難得要辦宣講活動,這對期待領導層硬起來的藍營支持者而言,應該有鞏固領導中心的效果;而國會改革法案,無論是在委員會還是院會,都是由藍綠委員當主席進行議事攻防,理論上,藍營應該可以趁此機會,把第一線實際情況訴諸民衆,不讓他黨收割改革光環,但如果僅止於室內座談,效益恐怕不高。或許考慮在都會區加上由複數選區選出、習於爭取基本盤的市議員參與協辦,應會有較佳之吸引媒體效果。

三、白營目前只有少數政治明星有媒體光環,也有點奇怪的是,部分委員雖然辯才無礙,現在卻似乎保持距離,這對輿論戰來說並非好事。如何開誠佈公、乃至於以戰養戰,再培養幾個口才便結的明星,考驗主事者的智慧。

最後要談到人民,此事應爲對我國政治常識及教育素質的重大考驗。從政治常識來說,掌握行政權力者,才最可能是民主威脅。因爲執政者擁有最多資源,也具備控制暴力機器的能力,何況我憲法被修的面目全非,行政機關幾乎贏者全拿、掌握四院人事,執政黨只要用體制內手段就可以解決的事,卻硬要同時動員人民上街,外界應該要想想執政黨項莊舞劍,意欲爲何。

至於在教育素質方面,想了解相關事實,人民只要在立法院的法案查詢平臺,輸入「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並在屆別選擇「第11屆」,就可以找到相關會議紀錄。不用他人帶風向,自己就可以瞭解爲什麼法案會以如此形式通過;而爬梳正反立場說法,也能釐清是誰在欺瞞人民。然而,在人人皆能念大學的現在,卻仍有不少人被政客呼之即來。這個現象,應該是對大學教育裡,所謂訓練獨立思考能力的無聲嘲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