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之三 | 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貫通一二三產業,是助力生產、促進消費、暢通雙循環、參與國際競爭的現代服務體系。伴隨改革開放,我國物流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物流產業實現了較快增長,已成爲全球增長最快、規模最大、創新最爲活躍的物流大國。當前我國已經開啓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高質量發展成爲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迫切需要推動物流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和結構調整,加快構建現代化物流體系,增強創新驅動效力,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近日,《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公開發布,提出了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總體要求和實施路徑,爲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穩健高效的基礎支撐,爲高質量發展注入內生動力。
一、新徵程促進全社會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十分重要和緊迫
第一,把握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迫切需要物流在服務實體經濟、滿足人民羣衆美好生活、促進經濟穩定發展方面更好發揮基礎作用。物流已成爲現代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柱性服務體系,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已成爲現代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的重要基礎。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可以帶動全社會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爲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乃至國民經濟整體競爭力提供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
第二,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物流領域在深化改革、實現商品資源高效流通和提升配置效率方面走在前列。國際經驗表明,在邁向高收入階段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物流成本的下降,以放鬆規制、完善體制機制爲主要內容的制度變革,對推動物流領域實現充分競爭、加快技術進步、促進結構升級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快推動物流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不僅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也是破解當前物流領域發展障礙、降低制度成本、提升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加快釋放創新活力的本質要求,也將爲提升全社會運行效率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第三,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物流在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關鍵作用。物流是聯通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鏈接,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可以立足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建設國內統一大市場,完善貫通國內外市場的“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爲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第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物流業在創新發展、綠色轉型中發揮先導性作用。當前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加快演進,創新驅動成爲各國發展的新優勢。物流業是新技術應用最爲前沿的領域,在帶動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上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先導作用。加快推進物流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培育和發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形成物流新質生產力,有效降低經濟成本、時間成本、環境成本,更好賦能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在促進全社會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的引導帶動作用。
第五,保障供應鏈產業鏈安全,要求物流體系增強全球競爭力和提供韌性支撐。現代物流體系是全球高技術、高附加價值、高時效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近年來,全球國際貿易物流中斷、遲滯、成本大幅度上漲等事件時有發生,亟待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有利於我國加快建設國際物流體系,提升對全球物流資源的掌控能力,搶佔全球物流發展、治理的主導權,爲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安全支撐。
二、新徵程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根本出路是加快改革創新和促進結構調整升級
伴隨改革開放,我國物流業取得長足發展,呈現出多元發展、規模擴大、創新加速、整體競爭力不斷提升的趨勢,有些物流企業已經進入到全球500強的行列。但對標先行國家,對標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我國全社會物流成本依然較高,結構性、系統性、制度性矛盾突出,面臨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改革不到位等方面的約束和障礙。爲此,新階段迫切需要以促改革、調結構爲主要途徑,以優暢通、促融合、推創新爲重要抓手,促進全社會物流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提高物流組織化程度和效率,促進物流與產業融合創新,統籌推動全社會物流成本有效、合理、持續的實質性下降,爲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爲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突破:
第一,促進物流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實現新突破。關鍵是要從推動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提高效率、加強創新的要求出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一是深化重點領域市場化改革,特別是加快鐵路貨運市場改革,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動公路收費體制改革和完善價格形成機制。二是提升法治化、規範化監管能力與水平,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標準,加強部門協同和區域聯動,建立信息共享、監管互認、聯合執法和懲戒的監管模式,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三是在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方面加快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特別是在用地用海、數據互聯、航空時刻、融資便利等方面,爲物流行業高質量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更好增強發展信心。
第二,推動結構優化展開新攻堅。關鍵是要優化運輸結構,特別是要發揮好鐵路、內河水運等大運量、高效率、低成本運輸方式的優勢,改變過多依靠公路運輸的格局,促進貨物運輸特別是大宗商品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提高鐵路貨運量、貨運週轉量佔比,實現整體運輸效率的提高和運輸成本的合理下降。與此同時,需要高度重視推動解決公路運輸“散、小、弱”的問題,加快發展規模化經營、現代化管理的大型公路貨運企業,促進公路貨運數字化轉型,有序促進網絡貨運發展,全面提高公路運輸組織化程度和提高資源配置和運營效率。
第三,打通堵點卡點加快促進物流暢通邁上新高度。一方面通過優化樞紐佈局,提升樞紐功能,完善樞紐集疏運體系,促進樞紐之間建立合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國家物流樞紐與通道網絡,爲物流高效運行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供堅實的底盤支撐。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健全多式聯運經營主體制度、完善業務規則、標準體系、單證體系、徵信體系等,打通物流暢通的“軟性”堵點卡點,實現多種運輸方式之間、物流供應鏈上下游各環節高效銜接,運行順暢,推進系統性降低成本,從整體上提高供應鏈乃至物流體系的運行效率和競爭力。
第四,積極推動物流創新爲提質增效注入新動能。關鍵是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促進物流行業增智、降碳、擴綠,用數字化智能化賦能提高物流資源利用效率和行業經營效率,培育和形成物流領域新質生產力,提升全行業的創新能力,更好搶佔全球創新發展的前沿。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方面要加快提升物流領域實體硬件和物流活動的數字化水平,加快物流技術攻關,推動物流基礎設施、裝備、各類樞紐和園區的數字化智慧化;同時要加快數字技術賦能,推動物流領域平臺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新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加快綠色物流技術和裝備推廣,支持國家物流樞紐、場站、園區、倉庫設施、運輸工具等繼續綠色化升級改造,擴大新能源、綠色燃料應用,推廣物流包裝減量可循環,構建物流碳排放覈算和認證制度等措施,着力推動物流綠色低碳轉型。
第五,促進供應鏈產業鏈融合創新構建物流服務新體系。供應鏈創新是物流領域發展的重要趨勢,通過物流與一二三產業的聯通、整合乃至融合,形成助力產業發展、促進消費創新、提升循環效率的現代供應鏈服務體系。爲此,促進商貿流通現代化建設,針對不同類別大宗商品打造新型物流供應鏈體系,針對高技術、高價值、高時效創新產品建立新型便捷高效供應鏈服務體系,針對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國際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打造國際供應鏈體系,加快我國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與此同時,要着力培育現代供應鏈服務主體,重點培育和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世界一流的大型專業化物流企業、綜合供應鏈服務企業以及物流創新型企業,爲加快形成我國物流國際競爭力塑造新優勢。(王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原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