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訪談彙總:有哪些量子科技概念股?
1、《量子科技第一龍頭,與華爲合作,有望大漲》摘要
谷歌發佈的量子計算芯片“Willow”標誌着量子技術邁入關鍵里程碑,其通過指數級減少量子比特的錯誤率,在藥物發現、聚變能和電池設計等領域具有巨大潛力。
在一次基準測試中,Willow僅用不到五分鐘完成了計算,遠超傳統計算能力,顯示了量子計算對未來科學研究和工業應用的變革意義。
與此同時,中國電信量子集團推出的“天衍-504”超導量子計算機成爲國內比特數最多的設備,進一步確立了中國在量子科技競爭中的戰略地位。
隨着全球量子科技的快速推進,2023至2035年間,量子計算市場規模預計將從47億美元增長到8117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44.8%。
離子阱量子計算涉及低溫、真空和信號傳輸等複雜技術,而禾信儀器在離子探測與傳輸領域的技術儲備奠定了其競爭優勢。
科華數據積極佈局量子計算生態,與北京玻色量子科技公司等行業領軍企業合作,共同探索光量子計算的實際應用,推動新型算力數據中心的建設。
公司重點關注量子技術與先進算力網絡的結合,通過技術研發與市場需求調研,推動前沿技術的商業化落地,成爲量子計算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
西部超導在量子計算核心材料領域佔據重要地位,其生產的NbTi超導線纜性能達到量子計算機客戶的嚴格要求。
這類超導材料是構建量子計算機硬件的核心元件,公司憑藉卓越的材料科學研發能力,成爲量子計算領域的關鍵供應商。
2、《華爲加碼人形機器人國產鏈崛起》
勞動力減少(惰性與人口老齡化)使人工成本持續攀升,加上國家安全與戰略需求,推動人形機器人成爲應對勞動密集型場景的核心技術。
特斯拉計劃2025年小批量量產人形機器人,AgilityRobotics的Digit已完成批量交付,履約10,000個物流訂單,顯示出強勁的市場潛力。
華爲今年成立具身智能產業中心,與樂聚機器人、大族機器人等16家企業合作,共建技術平臺和生態體系。
通過旗下極目機器的註冊資本擴增至38.9億元,華爲展現了將其打造爲人形機器人技術和供應鏈整合平臺的決心。
具身智能技術覆蓋多項基礎共性技術,華爲憑藉AI和底層硬件研發實力,預計將加速國內機器人本體廠商的研發及商用化落地。
國產供應商在行星滾柱絲槓、六維力矩傳感器和諧波減速器等領域具備較高技術壁壘和成本優勢。
通過華爲提供的技術賦能,國產機器人本體廠商有望縮短研發週期,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3、《軍工需求結構性反轉可期》摘
信息支援部隊作爲新成立單位,其定位是全域支撐、體系融合,體現我國軍隊改革向現代化和信息化的深度推進。
戰略導彈部隊作爲我國戰略威懾核心力量,其建設重點放在高質量發展和作戰能力提升,強化其在戰略威懾和實戰中的作用。
軍工行業的景氣度或已渡過低谷,特別是受人事變動影響較小的方向(如元器件)有望保持穩健增長,延後方向(如平臺型裝備)或將系統性修復。
信息化產品(如通信設備、電子戰系統)、航空發動機、低成本可持續裝備將成爲新的增長極,推動軍工行業需求持續上行。
彈藥、無人機等消耗類裝備的需求有望在“十五五”期間實現快速增長,適應未來高強度作戰需求。
信息支援部隊的建設將對相關裝備需求產生顯著拉動,包括通信設備、電子對抗設備、衛星導航系統、數據鏈和軟件平臺等。
航空發動機是“卡脖子”技術的突破重點,隨着我國航空工業的技術進步,預計該領域將成爲軍工行業增長的重要動力。
下游元器件企業需求的加權平均態勢有望延續增長,尤其是高附加值零部件(如高精度軸承、光電傳感器、特種材料等)將受益於行業需求擴張。
4、《佈局主戰與新質裝備》摘要
9月24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明確政策方向後,市場風險偏好顯著提升,資金迴流軍工板塊,全年表現略跑贏大盤,形成“先抑後揚”的走勢。
隨着訂單逐步釋放,軍工行業的景氣度回升顯現,多個細分領域呈現復甦跡象,爲2025年的增長奠定了基礎。
新一輪採購週期將啓動,主戰裝備和新質裝備預計同步加速,訂單集中下達或成爲全年業績增長和估值修復的主要變量。
新機型推出和大飛機批量生產將推動產業鏈全面增長,航空發動機作爲關鍵部件的技術升級是提升軍機性能的核心保障。
2025年作爲“十四五”收官之年,軍工行業將迎來“追進度”的關鍵節點,尤其是訂單集中釋放帶來的結構性反轉,將推動板塊表現持續向好。
5、《賽力斯攜手華爲跨界融合
》摘要
公司與華爲聯合創立的全新科技豪華新能源品牌問界,依託華爲在技術與渠道上的賦能,打造瞭如問界M7、M9等多款高端爆款車型。
通過華爲的智能技術支持,公司在高端新能源領域實現了產品矩陣的升級和收入結構的優化,順利完成跨越式轉型。
產品聚焦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體驗,尤其是全國適用的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智能駕駛功能,形成了顯著的技術差異化優勢。
智能化功能的領先性提升了品牌口碑和用戶認可度,爲公司積累了產品定義與營銷能力,也爲後續新車上市與現有車型迭代奠定了增長基礎。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已成功突破盈虧平衡點,隨着高端車型的滲透率提升及規模效應的顯現,盈利能力快速增強。
未來新車的推出和規模化效應的持續放大,將推動公司進入盈利的正循環,爲股東創造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