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從幣安遭重罰 看虛擬資產交易的監管
幣安認洗錢罰43億美元,執行長趙長鵬請辭換取公司繼續營運,創下美國史上最大的反洗錢與金融業裁罰和解金額。圖/美聯社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及其共同創辦人趙長鵬的調查,終於有了結果,該案創下美國史上最大的反洗錢與金融業裁罰和解金額。
幣安與趙長鵬坦承違反銀行保密法及洗錢等罪名,幣安將支付43億美元(超過1,350億元新臺幣)罰款;身兼執行長的趙長鵬個人支付5,000萬美元(新臺幣約15.7億元)罰款並請辭,以換取當局讓幣安繼續營運。
■美國史上最大的反洗錢
與金融裁罰和解案
回顧過去幣安的竄起,從2017年靠着監管套利(即未全面遵守合規)的野蠻生長方式,成爲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卻也因此揹負着最大的歷史包袱。撇開創辦人趙長鵬(CZ)個人的中資色彩與美國主流價值並不討喜之外,的確幣安平臺未申報過去多年來衆多的洗錢交易與資恐紀錄亦是證據確鑿,可謂「成也抗審查,敗也抗審查」。最後,CZ估量只能選擇「最後的疼愛是手放開」,下臺一鞠躬!
當然這次裁罰對幣安並不是一個完全的挫敗,筆者甚至認爲,這次的裁罰比市場預期還來得輕,且美國留給幣安一個「繼續五年留校察看」經營的活路。
■幣安潰而不崩,
羣雄趁勢並起
但如本文前面所言:「成也抗審查;敗也抗審查」,即使CZ的手放開,還是不能抹滅各界長期對於幣安的既定印象與不合規的紀錄,一個留校察看的學生,社會自然會用超級放大鏡來檢視他的行爲。一如筆者過去常提出的說法:幣安長期將「潰而不崩」!也就是說,幣安將自然而然的隨着符合各地的監管,必須與全球當地最強、最被主管機關信任的業者競爭或合作,才能重新取得合規與當地市場份額,且因爲各國監管將提升境外未合規交易的管制,幣安最大的境外未合規交易量也會自然的慢慢流失,未來加密世界將不再看到宇宙第一大的交易所,而是羣雄並起重新洗牌的新局面!
但從此次幣安事件,對臺灣的啓示與風險何在呢?
■以幣安爲鑑,
臺灣應速強化相關監管立法
虛擬貨幣在臺灣一直被洗錢與犯罪集團使用、造成警政單位與法務部疲於奔命處理詐騙案件,犯罪集團最常透過本土的交易所進行法幣出入金獲取犯罪所得,過去本土交易所或是幣商業者也曾歷經野蠻生長時期,同樣與幣安有着相同的歷史包袱,對於用戶的KYC/AML不夠嚴謹,直到去年2022年臺灣才明確虛擬通貨的主管機關納入規管業者名單,並於2023年9月正式公佈虛擬通貨指導原則,業者纔有基本的依規可循,紛紛補做功課提升防洗錢的意識與規格以符合金管會的查覈。
惟,目前頒佈的指導原則與業者自律以及正在籌組的公會組織,並沒有一個完整的專法與明確罰則,幣安裁罰事件再度凸顯我國政府對於VASP(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業者,需要加速進行更明確的法定地位上的監管,近期立法院亦有委員提出虛擬通貨專法並一讀通過,是一個好的開始。然近期又發生88會館事件衍生出虛擬通貨平臺業者於2021年曾涉入協助洗錢的歷史事件,又再度凸顯了目前對針對VASP業者規範的專法未出的空窗期,要如何讓業者有「法」可循?筆者認爲,專法的討論與推動刻不容緩,期待明年元月大選後,新政府與新國會能有新氣象,對於虛擬資產有更多的關注與推動,方能亡羊補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