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2006川渝大旱恐重演

大陸國家氣候中心微信公衆號通報,從今年6月13日迄昨的區域性高溫事件綜合強度,高溫已持續66天,近4成氣象站測得高溫在40度以上。圖爲湖南省常德市澧縣農民給花生澆水抗旱保生產。(新華社)

大陸長江流域旱情嚴峻,長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均爲有實測紀錄以來同期最低,大陸國家氣候中心預測,長江流域秋季降水持續偏少的可能性大,中下游地區恐出現夏秋連旱。大陸專家表示,乾旱原因與2006年川渝大旱類似,都是大氣環流異常導致長江流域在主汛期出現枯水現象,已對農業生產、人畜飲水及生態環境等方面產生影響,判斷旱情將加劇。

澎湃新聞17日報導,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中心主任呂娟受訪時表示,長江流域旱情整體上呈現頻發、重發態勢,中下游大旱與2006年川渝大旱原因類似,都是大氣環流異常導致長江流域在主汛期出現枯水現象。

呂娟指出,今年大旱有發生時間早、持續時間長、受旱空間範圍大、影響範圍廣等特點,判斷旱情將持續和加劇。她說,自6月上旬起,長江流域降水開始偏少,尤其是長江下游幹流及鄱陽湖水系偏少5至7成,爲近10年同期最少;降水嚴重偏少的同時,長江流域氣溫嚴重偏高,流域大部分地區高溫日超過15天,中下游部分地區超過25天。

她說,受降水偏少及高溫影響,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6省(直轄市)自7月起發生旱情,旱情覆蓋長江干流上中下游,與2006年受旱區主要爲長江上游的重慶、四川相比,較爲少見。目前旱情持續約40天左右,未來一週可能持續發展。

呂娟表示,由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旱情持續,洞庭湖、鄱陽湖等水位持續下降,草洲和淺灘面積擴大,大片灘塗裸露,湖牀成草原景象,衝擊湖區的水產養殖、農業生產,也使生態系統受到破壞。

呂娟坦言,此次大範圍乾旱主要受制於主要氣候系統大氣環流狀況,何時恢復正常狀態還難以預測。相關地區須做好長時間抗旱準備,儘快摸清旱區缺水狀況,科學調度水利工程,以確保民衆飲水安全和農作物灌溉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