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統計學者許憲春:GDP的基本統計準則與現實中的難題

*本站財經智庫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本文不構成投資決策。

出品|本站財經智庫 北大國發院

編輯|嶽佳彤 主編|楊澤宇

《中國經濟新動能》是本站財經智庫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出品的高端財經訪談節目,抖音作爲特別支持平臺。針對財經焦點及社會熱點,我們與北大國發院的知名專家學者進行深入探討,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探尋在當前形勢與不同研究視角下國家、企業和個人如何尋找發展的新動能。

NO.12專訪統計學者許憲春:GDP是如何測算出來的,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完整版視頻】

許憲春:GDP是如何測算出來的,最大的難題是什麼?(來源:C位觀察)

【本期介紹】

GDP作爲反映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的重要統計指標,它是如何測算出來的?在統計中最大的挑戰是什麼?當下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GDP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本期我們走進北大國發院,邀請到了統計學者許憲春,他將深度解析GDP的“前世今生”、統計原則、普遍難題,以及未來的挑戰。

60S要點速讀:

過去我們都是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統計理論和方法,但如今中國在某些數字經濟領域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們就應該在這些領域總結提煉出先進的統計理論和方法,將來相應國際統計標準的制定,我們就有更大的話語權,國際統計標準也會更好地反映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這給我國的統計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我們的某些統計理論和方法能不能走向世界前列?如果我們沒有這個本事,那就還是等着人家總結提煉出來我們再學習吧。我們有了這個土壤,有了這個機會,如果做不到,那就是我們的事情了。

以下爲內容精編:

GDP是如何誕生的?爲何如此重要?

GDP如何誕生的 爲何在國民經濟中如此重要(來源:C位觀察)

20世紀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美國出現了經濟大蕭條。美國的著名經濟學家庫茲涅茨試圖解釋美國的貨物和服務生產,也試圖找到讓美國走出經濟蕭條的途徑,因此發明了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這個指標經過一代代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的共同努力,不斷完善,被國際統計標準所採納。

目前,各個國家政府統計部門基本上都採用國際統計標準給出的GDP定義,它指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一方面,它表現爲所有行業生產出來的增加值,另一方面它表現爲所有最終產品,包括消費品、投資品、出口產品減去進口產品的總價值。

GDP的好處是可以從多個角度反映經濟運行狀況。

第一,GDP可以反映經濟規模。經濟規模一般是用GDP總量來衡量的。雖然GDP總量不能準確地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2010年中國的GDP總量超過日本,日本許多政客難以接受這個現實。2010年之後,中國GDP總量繼續攀升,也引起美國一些政客的高度關注,他們也特別擔心中國的GDP總量有一天超過美國。美國對中國採取的一系列打壓措施與中國的GDP總量不斷攀升有關,所以GDP總量是一個反映經濟規模的非常重要的統計指標。

第二,GDP可以反映經濟增長。經濟增長是用GDP增長來定義的,GDP增長率就是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個國家的GDP增長很快,意味着這個國家的大多數企業、大多數居民和政府的收入增長很快。它反映了一個國家的企業作爲一個整體的生產經營狀況,反映了居民作爲一個整體的生活狀況,也反映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

第三,GDP可以反映經濟結構。比如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區域結構主要利用GDP來衡量。這些結構是否合理,也是一個國家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觀察點。

第四,GDP可以反映人均經濟發展水平。人均經濟發展水平一般是用人均GDP來衡量的。有些國家,比如新加坡、瑞士、挪威等,其經濟總量不大,但人均GDP非常高,所以它們屬於發達國家。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到2035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一個很重要的標誌就是人均GDP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第五,GDP可以反映通貨膨脹情況。我們都知道CPI是普遍用來反映通貨膨脹情況的指標,但它僅反映居民購買的消費品,包括有形商品和無形服務的價格變動。然而,所有最終產品除了居民購買的消費品外,還包括投資品、進口和出口產品等。而所有最終產品的價格變動,CPI並不能充分反映,而GDP縮減指數,即一國名義GDP與實際GDP之比則能夠反映,它也能反映所有行業增加值的價格變動。所以GDP的縮減指數能夠從更寬的角度反映通貨膨脹。

因此,在我看來,GDP可以從多個角度反映經濟運行狀況,它是反映經濟發展情況的重要工具,也是制定經濟發展政策的重要依據。同時,它也是檢驗經濟發展政策實施效果的重要手段。

這也就是爲什麼世界上許多學者、官員都非常重視GDP這個統計指標的重要原因。

GDP指標存在哪些不足?

雖然GDP有許多優點,但也有許多不足,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無論是官員還是學者,都有對它的批評和質疑,但到目前爲止它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GDP作爲一項統計指標,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它只反映經濟增長,對於經濟增長的代價反映不足。比如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經歷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接近10%, GDP給予了比較充分的反映,但是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資源消耗成本和環境損失代價,GDP並未反映。

其次,它沒有反映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同樣的GDP,不同的國家收入分配狀況不一樣,有的國家收入分配比較公平,有的國家則差距非常大。

再次,GDP難以反映人們的就業狀況。同樣的GDP總量,可能吸收的就業狀況不一樣。

最後,GDP也不能反映人民的健康狀況。

所以GDP有許多不足。

許憲春:以GDP爲主要考覈指標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來源:C位觀察)

但是怎麼看這個問題?改革開放以後30多年中國以GDP作爲主要考覈指標,它的歷史意義不容否認。沒有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決策,沒有GDP作爲主要考覈指標,沒有地方政府積極推動經濟增長,中國經濟發展可能沒有今天的成就。但GDP也有其侷限,中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簡單地以GDP作爲主要考覈指標的歷史已經成爲過去,我們要用一套更加科學的指標體系來衡量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考覈地方政府的政績,推動全國和各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GDP是如何測算出來的?

GDP到底是如何測算出來的?這個視頻講透了(來源:C位觀察)

GDP有現價或者叫名義GDP,也有不變價或者叫實際GDP。現價GDP就是按照當年的價格進行覈算,包括三種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

生產法就是計算每個行業的生產法增加值。每個行業生產法增加值就是每個行業的總產出減去相應的中間投入。總產出,比如糧食種植業總產出,就是這一年糧食種植業所生產的糧食價值是多少;中間投入就是在生產糧食的過程中投入了多少中間產品,比如化肥、農藥、種子等投入。兩者之差就是糧食種植業的生產法增加值。

收入法增加值就是對生產過程中生產要素投入的回報,以及由於從事生產活動向政府繳納的稅,比如增值稅、營業稅、產品稅等生產稅,也可能由於從事生產活動得到補貼,生產稅和補貼之間的差值就是生產稅淨額。所以收入法增加值有四個構成項目,即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收入法就是用這種方式來衡量GDP。

支出法就是覈算三大需求,包括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淨出口需求。在GDP覈算中,消費需求叫作最終消費支出,包括居民消費支出和政府消費支出。居民消費支出,比如居民關於糧食、蔬菜、服裝、教育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消費支出最主要的是公共服務消費支出,比如國防服務消費支出、行政管理服務消費支出等。

投資需求叫作資本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變動。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就是一個國家在一段時期內新建的道路、橋樑、機場、港口、廠房、辦公樓、教學樓,以及購置的設備等。每個行業都有存貨變動,比如農業有糧食存貨,工業有產成品存貨、原材料存貨,建築業有建築材料存貨等等,存貨變動也是投資需求的一部分。

淨出口需求是貨物和服務出口與進口之間的差額。

三大需求從使用的角度或者從需求的角度反映了GDP的總量和結構。

以上是GDP的現價覈算。國家統計發佈的GDP數據,包括各行業增加值和各項最終需求數據,一般都是按照現價覈算的。

但是在GDP的實際覈算中並沒有同時採用三種方法。有的行業增加值覈算採用生產法,比如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增加值;其他行業增加值覈算主要採用收入法。所以我們一直稱爲GDP生產覈算,而沒有叫收入法GDP或生產法GDP。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GDP總量及其構成指標,一般是按照現價覈算的,經濟增長率則是按照不變價覈算的。不變價覈算有兩種基本方法,即價格指數縮減法和物量指數外推法。

什麼是價格指數縮減法?就是針對GDP生產覈算的現價增加值和GDP使用覈算的各項現價最終需求,找到對應的價格指數把它們的價格變動因素剔除。經濟增長只反映物量變化和質量變化,不反映價格變化,價格變化由其他指標來反映。比如今年和去年的一輛車,去年售價爲10萬元,今年售價調高到20萬元,這20萬元裡假定有5萬元是純漲價因素,有5萬元源於質量提升。車子在物量上沒有增長,但有質量提升,這部分應計入經濟增長,純粹的價格變化則不能計入經濟增長,因此5萬元的純粹價格變化要剔除。

當然GDP中也包括物量的增長,比如我國近些年新能源車的產量不斷增長。因此,GDP增長既包括物量的增長,也包括質量的提升,但不包括純粹的價格變化。

鐵路運輸業等交通運輸行業不變價增加值覈算採用物量指數外推法。比如鐵路運輸業統計有一個客貨週轉量指標,可以用2020年(基年)的現價增加值乘以2024年相對於2020年客貨週轉量指標的比值,推算出2024年鐵路運輸業不變價增加值。這裡的客貨週轉量是一個物量指標,不包括價格變動因素,這種不變價增加值覈算方法稱爲物量指數外推法。

中國大多數行業不變價增加值覈算採用價格指數縮減法,比如工業不變價增加值就是採用價格指數縮減法,就是用工業現價增加值除以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在具體覈算中,不是把工業作爲一個整體,而是針對41個行業大類採用價格指數縮減法,即用每一個行業的現價增加值,除以對應行業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得到不變價增加值。這裡的不變價增加值已經把價格變動因素剔除。

如何實現各國GDP數據的可比性?

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其產業結構和需求結構不同。如何實現世界上不同國家之間GDP數據的可比性?這很重要。

爲此,有關國際組織制定了統一的標準,這就是由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盟委員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五大國際組織聯合制定的國民經濟覈算國際標準。這個標準並非固定不變,而是隨着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不斷修訂。

到目前爲止,這個標準先後有4個版本,分別是1953年版,1968年版,1993年版和2008年版。因爲世界經濟一直在發展變化,新情況不斷產生,新的需求也不斷產生,所以它必須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世界經濟情況,滿足世界經濟管理產生的需求,所以這個標準在不斷變化。

有了這個國際標準,不同的國家,比如聯合國成員國都可以採用同一套標準覈算本國的GDP。不同的國家的資料來源可能不同,因此會有具體的核算方法的差異,但是基本概念、基本覈算原則和基本覈算方法是一致的。同時,各國經濟發展程度差別很大,像北美、歐洲等國家比較發達,但非洲一些國家經濟發展比較落後,有關國際組織,比如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對經濟發展落後或統計覈算力量不足的國家提供一些支持,包括培訓和具體的技術指導,幫助這些國家按照國際標準進行覈算,以實現不同國家之間GDP數據的可比性。

但這套標準只是一個基本準則,每個國家還要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和治國理政需求,以及本國基礎資料的現實水平來具體地開展本國的GDP覈算。

各國政府統計部門完成GDP覈算之後,提供給有關國際組織,國際組織進行整理、彙總,包括匯率轉換,並出版。比如中國的GDP提供給世界銀行,世界銀行要將其轉換成按美元計算的GDP。這裡還有很多技術問題。把按本幣計算的GDP轉換成按美元計算的GDP,一個是匯率換算法,還有一種叫做購買力平價方法。目前是以匯率換算法爲主。

GDP覈算中的最大難題是什麼?

GDP覈算包括現價覈算的三種基本方法和不變價覈算的兩種主要方法。這些方法的背後都需要大量的資料來源支撐,所以這些資料來源就變得非常重要。國家統計局對GDP覈算有一整套規範的方法。

GDP覈算的第一步是收集各方面資料來源。這些資料來源大體上可以歸納爲三個大的方面。

一是統計調查資料,包括普查資料、全面調查資料和抽樣調查資料。普查資料包括經濟普查和農業普查資料;全面調查資料包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資質的建築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房地產開發經營業企業等聯網直報資料,即國家統計局通過聯網直報系統把統計報表直接推送給所有上述企業,企業填報並通過聯網直報系統直接報送國家統計局,這些調查屬於全面調查。抽樣調查資料涉及多個領域,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和工業個體經營戶生產經營情況、農產品產量、住戶收支、價格、勞動力等都採用抽樣調查。其中,規模以下工業企業抽樣檢查採取目錄抽樣或整羣抽樣的方式。比如某個地區具有所有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目錄,則採取目錄抽樣調查,即不是對每一個企業都進行調查,而是按照一定的規則隨機抽樣,抽中哪個企業就調查哪個企業。某個地區沒有完整的企業名錄就採取整羣抽樣的方法。比如抽中一個街道、一個村,對抽中區域所有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都進行調查。

上述普查、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是獲取資料來源的重要方法,也是GDP覈算的重要基礎資料。

二是行政記錄資料。比如財政決算資料、稅務資料等,這些資料是財政、稅務等部門在行使職能的過程中保存下來的記錄,也是GDP覈算的重要資料來源。

三是會計決算資料。包括銀行、保險、運輸、郵電通信系統的會計決算資料等,也是GDP覈算的重要資料來源。

這些基礎資料收集上來以後,並不能保證彼此之間的協調性,也不能保證沒有缺口或高估、低估的情況。所以基礎資料收集上來以後首先要進行評估,看是否能在GDP覈算中直接採用。

基礎資料評估過程中可能會發現問題。比如某個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很高,但投資所用的建築材料,如鋼材、水泥、玻璃的增速很低,這說明投資數據可能有問題,國家統計局就要重點評估這個地區的投資數據,要進行查詢,必要時要到現場進行檢查。比如上報的投資項目是否真實存在,投資項目是否正在施工,是否按照真實的施工進展客觀地計算。有的投資項目還要進行執法檢查。

基礎材料經過評估之後,才能依據GDP覈算方法進入覈算環節。

總結一下,GDP覈算的第一步是收集基礎資料,第二步是對基礎資料進行評估,第三步是依據GDP覈算方法對基礎資料進行覈算。第四步還要檢驗GDP數據與基礎資料之間是否銜接,GDP生產數據和使用數據之間是否協調。從理論上講,GDP生產數據和使用數據之間應當是相等的,但由於基礎資料和具體覈算方法可能存在問題,實際覈算出來之後往往存在誤差。GDP數據與基礎資料之間是否銜接,GDP生產數據與使用數據之間是否協調,GDP數據與經濟發展實際情況是否相吻合,這些都是評估的重要方面。

國家統計局每個季度都召開GDP數據評估會,以保證GDP數據能夠與基礎資料相銜接,GDP生產數據和使用數據之間相協調,GDP能夠客觀地反映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

改革開放以後三十多年,我國以GDP作爲主要考覈指標,不排除一些地方爲追求政績,對GDP數據進行干預,所以要保證這種干預不影響國家GDP數據。一旦受到影響,國家GDP數據就不能客觀地反映全國的經濟發展情況,從而不能作爲經濟政策制定的依據,所以必須得保證國家GDP數據的質量。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世界銀行不承認中國GDP數據。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世界銀行曾派代表團考察中國的統計工作。考察後,世行認爲,中國統計體系雖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還深深紮根於傳統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GDP數據嚴重低估了中國的經濟規模,世行因此將中國1992年GDP數據上調了34.3%,以後年度的GDP數據利用中國官方發佈的經濟增長率數據進行推算。1999年,國家統計局和財政部組成代表團與世界銀行進行磋商。我作爲代表團主要成員負責與世行進行具體磋商。針對世行調整中國GDP數據的報告,我們逐條進行磋商,向世行闡明哪些地方調整對於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中國是有道理的,但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中國統計體系進行了系統化的深刻改革,這種調整已經不符合已經變化了的中國實際情況;哪些地方調整是由於對中國統計體系存在誤解;哪些地方中國統計體系還存在問題,需要進行改革,與國際標準接軌。

比如,世行報告認爲,中國的服務業增加值被低估。報告指出,中國過去採用的是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不重視非物質服務行業統計調查,所以中國嚴重低估了服務業增加值,因此將中國1992年GDP上調6.5%。我們闡明,中國在1993-1995年開展了第一次全國第三產業普查,普查年度是1991、1992年兩年,普查之後將1992年服務業增加值數據上調了33.1%,GDP數據因此上調9.3%,比世行鍼對服務業增加值的低估將1992年GDP上調的幅度還高2.8個百分點。因此,我們指出,世行不應再上調中國的服務業增加值數據。

GDP數據涉及到一個國家的信譽。中國國家統計局不斷地改進資料來源和核算方法,使得中國的GDP數據儘可能和實際經濟運行情況相吻合,爲宏觀經濟決策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也爲社會公衆提供一個觀察判斷經濟發展形勢的良好基礎。

數字經濟對政府統計帶來哪些挑戰?

數字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具有代表性。數字經濟包括兩大基本要素,一是數字技術,比如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二是數據資源。

數字技術在迅速進步,數據資源呈指數級增長,兩者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政府的治理方式和對居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

比如工業互聯網企業通過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把產品的設計者與用戶連接起來,讓設計者直接瞭解用戶的需求,設計出更加個性化的產品;打造柔性化生產線,同一條生產線能夠生產出各種類型定製化產品,大幅度提高企業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再比如,許多消費互聯網企業,像京東、天貓,持有大量客戶的購買行爲和搜索行爲數據,它們利用這些數據進行精準營銷,明顯提高了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政府的治理方式也因數字技術的迅速進步和數據資源的爆發式增長而發生變化。比如過去政府部門的許多審批手續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現在能實現一站式服務,甚至完全在網上辦理,大大提高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居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通過手機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可以視頻,可以訂火車票、公園門票、旅館等,使生活更便捷,更有品質,也節約了生活成本。

所以,數字經濟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了人民福祉。但對政府統計而言,卻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政府統計能不能客觀地刻畫由於數字技術的迅速進步和數據資源的爆發式增長所帶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的變化?應該說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但還不全面、不完整,至少目前還有不少困難和挑戰。比如許多互聯網網站提供了免費的或者價格低廉的服務,讓全社會受益,但由於是免費的或者價格低廉的,現行的統計數據很難充分反映其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福利的貢獻。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經變成重要的生產要素。我經常舉一個例子,200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7%,2023年僅增長2.8%,增速回落幅度相當大,說明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回落。但數據支出在迅速增長。現行的國際統計標準還未能把數據作爲資產來處理,數據支出還未能作爲固定資本形成來處理,數據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體現不出來。制定國民經濟覈算國際標準的有關國際組織正在研究怎樣處理數據資產和數據資本形成問題。

數據的作用越來越大。比如滴滴出行就是在乘客和司機之間進行信息匹配,它掌握的乘客和司機信息越多,匹配能力越強,所以數據已經成爲滴滴出行的主要資產。

財政部已經出臺一個暫行規定,要求數據入表。如果會計上能夠做到數據入表,就能給數據統計提供一個很好的基礎。

如果把數據作爲資產處理,把數據支出作爲固定資本形成處理,GDP就能反映出數據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資產負債表就能反映出數據資產在整個資產中的份額。數據和數據資產統計不僅是中國政府統計面臨的問題,也是世界各國政府統計共同面臨的問題。

過去我們主要是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統計理論和方法,因爲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落後,我們遇到的情況西方發達國家早已經遇到過,所以這些國家的統計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有機會總結提煉出先進的統計理論和方法,我們只能學習,國際統計標準的制定也主要是西方發達國家主導。但現在某些數字經濟領域我國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們遇到的問題很可能其他國家還沒有遇到。我國的統計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就應該在相應的領域總結提煉出先進的統計理論和方法。在將來有關國際統計標準的制定方面,我們就有更大的話語權,國際統計標準也會更好地反映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

這給我國的統計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中國某些數字經濟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我們能否在這些領域總結提煉出先進的統計理論和方法?如果我們沒有這個本事,那就只能等着人家總結提煉出來之後我們再繼續學習。

中國的統計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應該勇於面對這個嚴峻的挑戰,勇於承擔起這個責任。我們有了這個土壤,有了這個機會,我們應該做出一點引領世界的事情。

本站財經智庫(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本站財經智庫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