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人口專家楊凡:轉變生育觀念首先應讓公衆瞭解生育政策

10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下稱《措施》),從強化生育服務支持,加強育幼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教育、住房、就業等支持措施和營造生育友好社會氛圍四個方面提出系列生育支持措施。

在強化生育服務支持方面,《措施》提出,完善生育休假制度,保障法律法規規定的產假、生育獎勵假、陪產假、育兒假等生育假期落實到位。建立生育補貼制度,指導地方做好政策銜接,積極穩妥抓好落實。

《措施》還要求,加強生殖健康服務,指導各地將適宜的分娩鎮痛以及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強化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預防非意願妊娠,深入開展早孕和流產關愛服務。

此外,《措施》提出,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完善普惠托育支持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對普惠托育機構給予適當運營補助。各地要落實好托育服務稅費優惠、托育機構用水用電用氣用熱按照居民生活類價格執行等政策。制定托育行業人才培養計劃。

同時,針對家庭教育、住房等生育痛點問題,《措施》要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大對多子女家庭購房的支持力度,可結合實際出臺適當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等政策。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給,對符合條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據其未成年子女數量,在戶型選擇方面給予適當照顧。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因地制宜逐步使租購住房羣體享有同等公共服務權利。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902萬名新生兒,我國人口自2022年起已連續兩年負增長。截至2023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97億,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目前我國人口生育率提升的關鍵在哪?《措施》的出臺是否標誌着我國在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對此,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副院長、教授楊凡,就生育支持政策相關話題進行解讀。

“目前亟需解決的是養育成本過高和孩子無人照顧問題”

澎湃新聞:您如何看待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措施》對當前我國人口發展的意義?

楊凡:新出臺的《措施》針對性地迴應了家庭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重點問題。前兩大方面聚焦於生育服務和育兒服務,解決了孕產期及養育孩子過程中的服務不足。

同時,《措施》還涉及就業、醫療和住房,主要解決家庭養育孩子成本過高的問題。後面文化方面的措施則針對當前較低的生育意願和觀念問題。

澎湃新聞:目前我國提升人口生育率的關鍵是什麼?目前阻礙大家生育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楊凡:我認爲生育觀念的轉變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多方面發力。目前亟需解決的是養育成本過高和孩子無人照顧的問題。爲此,需要提供家庭生育補貼和完善0-3歲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對此,《措施》提出了強化生育服務支持,包括了增強生育保險保障功能,還有建立生育補貼制度等等。

澎湃新聞:《措施》能否真正有效地降低生育成本、提高生育意願?

楊凡:降低生育成本是必然的。其他國家的類似措施已證明生育補貼制度的有效性。政策的力度是關鍵,提升家庭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政策的最佳效果。

我想強調的一點是,不能只關注生育水平高低,現在能觀察到家庭的養育成本很高,生育對家庭來說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負擔。在這個基礎上,政府提供一些補貼,減輕家庭的育兒負擔,或者提供社會化托育服務,能夠緩解工作與家庭之間的矛盾,解決家庭面臨的一些急難愁盼的問題,提升家庭的幸福感。

我們不能老關注生不生的問題,不能只盯着生育率的數據、把人當成工具,人才是最終的意義,這些政策出臺以後,大家幸福感、安全感提高了,這纔是最好的政策效果。

“教育和住房問題要長期努力進行改善”

澎湃新聞:政策中提到將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納入生育保險,這對促進社會公平有什麼意義?

楊凡:對保險來說,擴大覆蓋面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基於風險分擔的原則,擴大保險覆蓋面對於風險分擔和促進社會公平都是有益的。將更多羣體納入保險體系,能讓更多家庭享受到政策支持。

澎湃新聞:政策中鼓勵用人單位採取彈性上下班、居家辦公等方式,您認爲在實施過程中,政府、用人單位和個人應如何協同努力?

楊凡:在政府層面,應加大監督力度並給予正面激勵,同時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減輕企業負擔。怎樣去建立一個比較合理的政府、企業和家庭三者間的成本分擔機制,是下一步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不能政府只出政策,所有的成本都讓企業承擔,這樣對企業來說是缺乏激勵作用的。

對個人來說,應該建立良好的社會化服務,讓人們安心,同時尊重個人選擇,提供產假選項和社會化托育方式,讓家庭自行決定。

澎湃新聞:在《措施》中提到構建新型婚育文化,應該從哪方面來改變公衆的生育觀念?

楊凡:我覺得最重要的應該是要讓大家瞭解到現在的生育政策有哪些,很多人並不瞭解我們的生育支持的政策,到底能享受哪些生育支持政策。另外有一些人可能爲了吸引流量,故意把婚姻戀愛中矛盾放大的言論放在互聯網上,這可能也會有一些負面作用。要減少負面情緒的影響,首先應該讓公衆瞭解生育政策。

澎湃新聞:《措施》的出臺是否標誌着我國在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未來還有哪些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呢?

楊凡:這是肯定的。這次的《措施》是一系列政策的延續和深化,是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一步,從建立、健全社會支持政策,到現在提的是完善社會支持政策,這是一脈相承的。

在我看來,教育和住房是生育成本中最高的兩個方面,也是大家反映成本負擔最大的兩個方面,需要長期努力進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