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大衛.弗萊彈郭德堡變奏曲 一趟永恆的內在旅程

法國鋼琴名家大衛.弗萊首次來臺,在臺北、高雄演奏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今日上午他也到北藝大音樂系舉辦大師班。(李欣恬攝)

法國鋼琴名家大衛.弗萊首次來臺,在臺北、高雄演奏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他形容演奏這部作品,有如一趟永恆的內在旅程,自寧靜的〈Aria〉樂段開始,最終又迴歸寧靜,他表示,「這首作品將你從A地帶離開,又回到A地;但已經不是原來的A地了。」

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的結構共有32個樂段,從〈Aria〉開始,中間歷經30個變奏,最後結束在同樣的〈Aria〉,大衛.弗萊表示,「最開始和最後的〈Aria〉,要彈得相同,或是有所不同,每個人有不一樣的想法,我認爲第一次是一個美麗的開場白,但是你不知道這會帶你去哪裡;而彈完中間30個變奏,第二次要比第一次慢,而且要帶着回顧前面變奏的狀態,因爲你已經經歷了中間的段落,就像是看了一部電影一樣。」

大衛.弗萊認爲,第二次的〈Aria〉要彈得像是永恆一樣,「因爲事實上,這首曲子只要你願意,可以繼續再彈下去,永遠彈不完,是一種永恆的循環。」

大衛.弗萊出生於1981年,他表示從小因爲父母親很喜歡音樂,家裡就有一臺鋼琴,先是哥哥在4歲時學了鋼琴,他也跟着學了,喜歡音樂的他,一開始並不清楚自己要當音樂家或是欣賞者,10、11歲時,聽見巴哈的《馬太受難曲》,深受啓發,決定要走音樂的路,成爲音樂家。

大衛.弗萊在17歲時考入巴黎高等音樂院就讀,師事雅克.魯維耶。他是2008年BBC音樂雜誌年度新人獎得主,2004年拿下蒙特婁國際音樂大賽第二名及最佳加拿大音樂作品詮釋獎。

大衛.弗萊表示,他喜歡在不超越作曲家本意的狀態下,尋找樂曲演奏的可能性,「我覺得探索邊緣的極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想試試看可以做到什麼,想知道最遠可以到哪裡?或許冒一點風險,但是不要破壞原有的風格,我們要尊重作曲家的意志,在其中找到新的彈法和新的可能性。」

大衛.弗萊表示,他在《郭德堡變奏曲》裡試着模擬人聲和管絃樂器的聲響,這是貼近原作本質的思考,「這部作品也和時間和記憶有關,一趟自寧靜出發,又回到寧靜的旅程。」

大衛.弗萊表示,現代人較少正視和內在的連結,走在路上也常常無法安靜下來,「現代生活到處都有小螢幕,廣告也不斷出現,但有時我們不需要那麼多,古典音樂正好可以把我們暫時和這些外在的聲音隔開來,我覺得聽古典音樂比『純粹地聽到美麗的音樂』還要多更多,是能真正帶人碰觸到內心寧靜的本質。」

有趣的是,由於他在臺北國家音樂廳的演出現場,坐在兩張疊起來的椅子上演奏,令不少觀衆好奇,背後是否有特別原因,他表示,純粹是因爲這樣子的高度對他來說最適合,沒有特別的原因。

大衛.弗萊在臺的《郭德堡變奏曲》還有一場,將於5月12日在高雄衛武營音樂廳登場。